APP下载

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分析①

2021-07-13潘新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氮平普兰障碍

潘新华

(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药械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抑郁症是近年来的常见临床病症,大多患者会伴随发生睡眠障碍的情况,也有研究表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一般也会受到损害,由此可见,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身心健康[1,2]。目前在临床中的治疗措施有很多,其中以米氮平为主,该药是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效果良好,按照长期以来的用药经验分析,此药深得医患肯定。该药物成分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剂,也是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发生显著改善[3]。但是如果对疗效深入进行分析,其实单一采取米氮平治疗仍有很大空间提升疗效;基于此,有必要寻求另一种与之相辅助的药物联合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在现代医学中就寻找到西酞普兰这种药物,发现与米氮平联合用药,疗效更优。西酞普兰也是一种抗抑郁药,具有稳定患者情绪的作用,临床上可与米氮平联合应用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4],因此我院将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01~2018-12收治的79例抑郁症患者,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伴发睡眠障碍,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17分,年龄19~71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001年)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最近2个月服用过抗抑郁药、抗精神疾病者、镇静催眠药,有严重自杀倾向者,有双向情感障碍者,对米氮平或艾司西酞普兰过敏者,免疫功能障碍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其中患者资料不全导致不能判断疗效者,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者定义为脱落病例。79例患者中男49例,女30例,年龄29~60岁,平均(48.7±5.1)岁,病程3~7年,平均(4.7±0.9)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及对照组40例,本研究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HAMD评分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每次10mg,每天晚上服用1次,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人反应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药物服用疗程为2~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每次15mg,每晚服用1次,1周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30mg,待患者的症状缓解后可再持续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DRS(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及HAMD-17评分,MADRS评定时其评分>35分为极度抑郁,31~35分为重度抑郁,23~30分为中度抑郁,12~22分为轻度抑郁,<12分为缓解期;HAMD评分是>24分为重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17分为轻度抑郁;(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定;(3)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ADRS及HAMD-17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DRS评分及HAMD-17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DRS评分及HAMD-17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ADRS及HAMD-17评分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安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对比分)

组别n安眠药物治疗前治疗后睡眠障碍治疗前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91.3±0.30.5±0.1*#1.6±0.40.9±0.3*#1.9±0.50.8±0.3*#对照组401.4±0.30.7±0.2*1.5±0.41.2±0.3*2.0±0.61.0±0.3*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8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为45.0%,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其多伴随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发现,睡眠障碍在抑郁症的患者中占比为90%,其已成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之一[5,6]。现如今,如何改善此类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已成为临床讨论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人体一旦出现睡眠障碍,往往情绪会发生很严重变化,可能出现暴力等倾向,同时抑郁患者发生自杀倾向的一个危险因素是睡眠障碍,其会严重影响抑郁症患者的预后及病程,多采用药物治疗[7]。但是从单纯的治疗角度分析,抑郁症患者在进行睡眠障碍治疗时需要实施恰当的心理以及药物双重治疗;因为在心理方面,抑郁症患者是由于内心情感无法得到疏导,因此而产生焦虑反应,最终导致睡眠障碍。但更重要的应当从药物方面着手,因为一旦患有抑郁症,患者的很多情绪并不能够向正常人一样被开导,需要通过一些药物强制使患者发生某种动作习惯上的改变,方能有效纠正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在身体和精神上提供支持,例如对抗睡眠障碍[8]。我院采用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问题,因为以往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单一治疗的效果有待提升,此次采取联合方式,旨在为后续提供参考的帮助。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DRS评分及HAMD-17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安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西酞普兰抑制中枢神经元再摄取5-羟色胺,产生抗抑郁作用;不过单独服用西酞普兰时容易出现便秘、阳痿等不良用药反应,这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用药依存性。米氮平阻断5-羟色胺受体,提高5-羟色胺能神经传递,缓解焦虑、抑郁,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二者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9]。在此次用药过程中也可以看出,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当睡眠质量得到保障,从侧面也能降低患者发生自杀的概率[10]。

综上所述,相比于采取单一的西酞普兰治疗,采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者,可以有效提升疗效显著,保证患者睡眠质量,且应用安全。

猜你喜欢

氮平普兰障碍
米氮平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抑郁症患者服用米氮平治疗后体重变化与服药量分析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神奇的“艾司”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印度“大头男孩”被尊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