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对股骨粗隆骨折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①

2021-07-13钟锡鸿何信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股骨髋关节切口

钟锡鸿,何信欢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惠州 516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群体高发的骨折疾病类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疾病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威胁生命健康,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1]。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股骨近端抗旋转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操作方式。而PFNA的手术过程却需要配合切开复位或者闭合复位,受股骨粗隆部位血运上比较丰富的影响,若采取切开复位的方式极容易增加术中创伤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闭合复位的方式也可能存在复位效果不理想及出现骨折断端再移位情况,因此关于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术治疗缺乏一致标准[2]。基于此,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照试验方式,探讨分别采取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的PFNA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01~2020-02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临床病史询问及影像学检查确诊[3]。(2)患者有明显创伤史并且具有良好手术指征。(3)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3)手术禁忌者及中途退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切开复位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2~78岁,平均(71.1±1.6)岁;致伤原因:跌倒致伤14例,碰撞伤11例,交通事故致伤5例。闭合复位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1~80岁,平均(70.8±1.4)岁;跌倒致伤13例,碰撞伤12例,交通事故致伤5例。比较两组年龄与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闭合复位组:术前均对患者进行X线与CT检查,取仰卧位为手术体位,将臀部用软垫适当垫高,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常规消毒铺巾。首先借助手法进行部位并且牵引骨折断端,维持良好复位状况下的颈干角,在C型臂的透视下经皮置入1~2枚克氏针至股骨颈部位,自水平面撬拨骨折近端后移,自矢状面撬拨骨折近端,之后经皮置入1枚克氏针到小粗隆上撬拨进行复位。在大粗隆顶端上5~10cm的位置做出长度2~4cm的切口,在大粗隆顶点外1cm的部位将导针钻进,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确定导针进入到髓腔,沿着导针进行扩髓操作,轻旋适合规格的PFNA主钉到股骨近端位置,之后将导针拔出。借助体外瞄准器对股骨头位置进行精准定位,钻进一枚导针将主钉调整到股骨颈中下位置,旋入主钉尾帽,观察主钉置入位置满意可置入引流管,之后对伤口进行冲洗并且做止血缝合操作。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指导患者早期进行下床活动或者负重训练。

切开复位组:术前检查、麻醉及撬拨操作同闭合复位组一致,在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在患者股骨近端外侧做出长度3~4cm大小的切口,对皮肤、肌肉进行钝性分离,充分暴露患者股骨断端,在这一操作过程注意保护好患者骨折端骨膜、神经以及周围组织,在直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在PFNA内固定术与术后处理上均同闭合复位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是统计患者术后负重开始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2)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均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运动与行走能力4个评分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采取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AD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3)统计术后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情况

在各项骨折愈合时间指标上,闭合复位组均短于切开复位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2.2 两组Harris、ADL评分

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术前时刻提高,且闭合复位组高于切开复位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Harris、ADL评分变化比较分)

2.3 术后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发生相关并发症,闭合复位组术后仅1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总发生率3.33%。切口复位组术后发生2例感染、2例剧痛、1例切口延迟愈合及1例畸形愈合,总发生率20.00%。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对这一疾病采取PFNA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手术方式的复位效果满意,并且还具有良好抗内翻及抗旋作用,可提升骨折稳定性及加快术后骨折愈合[4]。然而PFNA术对手术操作的要求却比较高,需要采取良好的复位方式,在常规的复位方法上多是采取切开复位方式,但是该复位方式却需要较长的时间康复,闭合复位是另一种复位手段,在既往的复位方式上存在复位效果不佳的情况,而经后续改良,闭合复位在小创口的基础上也实现了良好复位效果,这样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5]。

本次研究中对比了采取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结果显示闭合复位组在术后各康复时间指标上均较切开复位组更短,提示闭合复位PFNA术更有利于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康复,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在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上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时刻提高,但闭合复位组高于切开复位组。分析原因主要是闭合复位的PFNA术的具体手术操作上,借助骨折前方肌肉组织这一支点,在水平、矢状与冠状等部位进行旋转与撬拨,这样有助于促进骨折复位[6,7]。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上,闭合复位组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这提示闭合复位的PFNA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性高,分析原因主要上采取闭合复位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开传统切开复位术中切开营造,这极大降低手术对骨折周围组织的损伤,更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使骨折可早日愈合,且闭合复位也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下床活动,通过早日进行锻炼可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降低术后感染、疼痛的发生率,并能促进切口的早日愈合,这样可提升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对疾病的治疗上,采取闭合复位PFNA术治疗,在治疗效果与治疗安全性上均高于传统切开复位的手术方式,能够显著加快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且提升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中可将闭合复位PFNA术作为首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股骨髋关节切口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