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检查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①

2021-07-13杨莹莹彭渊博侯晓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剪影造影影像学

杨莹莹,彭渊博,侯晓东

(1.开封市结核病防治所综合科,河南 开封 475002;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 开封 475000;3.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腔隙性脑梗死为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其发病率约为1.6%,中老年人为多发人群,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2]。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持续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相比,虽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但在早期若未能进行明确诊断及针对性治疗,会导致病情持续恶化,增加神经损伤及脑组织缺血性坏死风险[3]。因此,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明确梗死部位并采取及时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CT检查为以往常用检查方式,具有扫描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势,但其分辨率较差,对水敏感性较低,因此会存在一定漏诊、误诊现象,准确率较低。磁共振(MRI)检查具有分辨率高,不仅能检出直径较大病灶,还可检出直径较小病灶,对于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134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MRI检查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10~2020-05选取我院134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59例,男75例,年龄56~71岁,平均(63.18±3.31)岁;体质量指数17.9~25.9 kg/m2,平均(21.85±1.51)kg/m2。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明确病情;均行CT检查、MRI检查;患者或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大面积脑出血;存在颅脑手术史;精神异常、认知障碍;CT、MRI检查禁忌证。

1.3 方法

1.3.1 CT检查: 仪器选用美国GE提供的128层螺旋CT扫描仪(Optima CT660),进行常规轴位扫描(以OM为基线),扫描范围为颅底到颅顶,进行连续多次扫描,可对局部病灶进行放大扫描;所得图像由我院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共同分析得出结果。

1.3.2 MRI检查: 仪器选用美国GE提供的1.5 T核磁共振扫描仪(MR355),进行常规轴位进行扫描,将层厚、层距分别设定为5mm、1mm,以SE、FSE作为扫描序列,若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加强矢状位、冠状位扫描,进行2~3次扫描,所得图像由我院2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共同分析得出结果。

1.4 疗效评估标准

CT检查阳性判定标准:皮质下或脑皮质发现扇形影像或不规则低密度影像,大小不均匀,在脑室周围、基底节区发现伞状或月晕状低密度影像,呈对称性排列,且边缘较为模糊;MRI检查阳性判定标准:T1信号减弱,T2信号增强,且T2信号改变强度更高。

1.5 观察指标

(1)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统计CT检查、MRI检查的检查结果。(2)比较CT检查、MRI检查的诊断效能。(3)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CT检查、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检查、MRI检查结果

134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证实109例阳性,25例阴性;经CT检查检出91例阳性,43例阴性;经MRI检查检出106例阳性,28例阴性。见表1。

表1 CT检查、MRI检查结果

2.2 CT检查、MRI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

MRI检查灵敏度95.41%、特异度92.00%、准确度94.78%高于CT检查74.31%、60.00%、71.64%,漏诊率4.59%、误诊率8.00%低于CT检查25.69%、40.00%(P<0.05),见表2。

表2 CT检查、MRI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n(%)]

2.3 CT检查、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

10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检出212处病灶,经CT检查检出137处病灶,检出率为64.62%(137/212),经MRI检查检出201处病灶,检出率为94.81%(201/212),MRI检查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χ2=59.746,P<0.01)。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增高,内囊、壳核、脑干均为其易发部位,其可由多种疾病导致,其中小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为最常见病因[4,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增加致残、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6]。故早期明确梗死部位对于提高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为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常用检查方式,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部位由于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故对影像学检查的要求较高。CT、MRI为影像学最常用检查方式,在腔隙性脑梗死检查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CT检查在扫描骨骼及软组织时会造成一定干扰,故具有一定局限性;而MRI分辨率较高,可以检出更多的病灶数量,对于直径较小的病灶也具有较高敏感性,有研究显示,MRI检查可检出直径为1mm的梗死病灶[7,8]。本研究中,MRI检查病灶检出率94.81%明显高于CT检查64.62%(P<0.05),可见MRI检查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查中可提高病灶检出率,与上述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还发现,134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证实109例阳性,25例阴性,MRI检查灵敏度95.41%、特异度92.00%、准确度94.78%高于CT检查74.31%、60.00%、71.64%,漏诊率4.59%、误诊率8.00%低于CT检查25.69%、40.00%(P<0.05),可见MRI检查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查中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误诊率,临床可根据其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CT检查自身分辨率较低,故只可检出较大直径病灶,而由于对水敏感度较差,只能对发病24h以上患者病灶进行检出,故易造成漏诊、误诊现象,准确度较低,具有较大局限性[9]。而MRI检查对水敏感性较高,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h内即可对病灶做出诊断,有利于早期明确病情,及时治疗,同时,由于其分辨率较高,对较小病灶也可准确检出,还可对软组织病变情况进行有效诊断,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评估提供可靠依据[10]。

综上所述,MRI检查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查中可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病灶检出率,降低漏诊率、误诊率,临床可根据其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剪影造影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泰国剪影
工作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