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体感觉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训练后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①

2021-07-13邢勇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步行本体置换术

谢 磊,邢勇胜

(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针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变晚期的方式,但是患者的本体感觉、姿势稳定性、下肢肌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差,影响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使得他们更加容易跌倒[1,2]。所以临床上积极实施本体感觉训练,促使患者了解其和全膝关节置换术之间的密切关联性,确定本体感觉误差处于关节活动范围[3,4]。关节置换术后部分患者出现行走和维持姿势控制困难、运动步态异常等情况,即存在功能性和平衡性障碍,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产生严重的影响[5,6]。常规康复训练不能使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平衡能力等)达到理想恢复。本院近年来了解本体感觉训练影响,同时重视本体感觉训练。本研究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本体感觉训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01~2020-01选择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本体感觉训练,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的是对照组。患者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术前按照《膝关节置换术(第2版)》[7]诊断为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X线显示无感染和血栓形成,且关节假体放置良好;能够积极的配合术后康复锻炼,认知能力和依从性好。排除标准:帕金森病、末梢神经疾病、脑中风等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影响受试者平衡功能;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既往存在关节结核或关节半月板损伤,以及长期使用镇静剂者;不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者。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2~73岁,平均(56.2±1.1)岁;病程26~66个月,平均(49.2±17.5)个月。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1~74岁,平均(56.7±1.2)岁;病程26~68个月,平均(49.8±17.1)个月。对比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康复锻炼。在术后第3~6周时,对所有患者患膝实施下述锻炼:(1)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及红外线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2)扶步行架减重站立、肌肉力量指导、患肢逐步负重步行训练等。以训练后无显著疲倦感为度,同时根按照患者身体状况实施,保证每次20min的时间,每天1次。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1)患者双脚分离与肩同宽,选择坐位,双足脚掌着垫,Bobath式握手,双手向前下方伸,臀部抬高离凳,身体缓慢前倾并重心前移,按照患膝耐受疼痛的程度,挺胸收腹抬头站立,自行调整患膝负重量,之后的每天进行每次2min,共训练10次的起坐、站立,座位高度随着患者完成情况逐步进行调整。(2)患膝负重训练:患足固定,健足迈向前方踏板,选择站立位,保持身体平衡,在具体的疾病治疗过程中,预防患者跌倒,每天训练10次,促使治疗师在旁边保护。(3)下肢耐力训练: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患者取站立位,双足脚掌着地,双脚分离保持能够和肩同宽,屈髋屈膝约15°下蹲,持续10min时间。(4)在地上站立,且双足穿软垫鞋,保持躯干平衡。(5)功率自行车训练。(6)平衡训练:患者取站立位做简单抛接球训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分析康复优良率:患者的康复情况所占比例,康复优良率=(康复效果优患者例数+康复效果良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2)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资料记录后,实现对预设的参考角度值和受试者角度值参考角度值绝对误差值的计算,也就是所谓的复位绝对误差角度,本体感觉功能越好则绝对误差角度值越小,且绝对误差角度对本体感觉功能优劣产生直接性的影响[8,9];步行能力:6min最大步行距离:平坦、硬地上,加强对患者6min内快速步行距离的测定。(3)0~5级是对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其中,5级:任何地方都能独立步行;4级:楼梯或斜坡上行走获得帮助,平地上独立步行;3级:不接触身体,需1人在旁监护;2级:步行不安全,需1人在旁帮助行走;1级:需1人帮助才能行走;0级:不能步行。(4)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定,采取百分制法,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膝关节功能情况:评估方法按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定[10]。主要包含肌力、屈曲畸形、疼痛、步行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等。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59分,且各项评分之和为膝关节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优良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的32例(64.00%),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44例(88.00%)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优良率比较[n=50,n(%)]

2.2 两组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比较

训练前6周两组的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对比(P>0.05),但是训练后6周相较于训练前误差值角度出现显著缩小(P<0.05);相较于对照组,在训练后观察组的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显著较小(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比较

2.3 两组步行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6min最大步行距离、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对比(P>0.05),但是训练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6min最大步行距离、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均显著较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步行能力比较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和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训练前两组WHOQO-100评分、HSS评分对比(P>0.05),但是训练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WHOQO-100评分、HSS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和膝关节功能比较分)

3 讨论

本体感觉主要包含关节运动或加速度反射回应及感知、关节位置静态感知能力等[11]。主要经关节内结构力学感受器、肌腱、游离神经末梢传入本体感觉到中枢神经的反馈。而在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常用且主要方式之一,主要为了提升临床上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在实施此手术时需切除掉关节软骨以及半月板,直接性影响膝关节本体感觉。为了代偿丧失本体感受器,那些存在于膝关节囊中的残留的本体感受器会继续维持膝关节本体感觉,发挥更大的作用[12]。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44例(88.00%)高于对照组的32例(64.00%),表明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后可以提升患者治疗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通过特殊训练提升康复优良率;采用2两种方式训练后6周相较于训练前误差值角度出现显著缩小,说明康复训练课有效改善患者复位绝对误差角度;训练后观察组的膝关节主动复位误差角度值显著小于对照组,说明本体感觉训练通过特殊训练方式在改善患者复位绝对误差角度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这可能与本体感觉训练所采取的训练方式具有密切关系;训练后观察组的6 min最大步行距离、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本体感觉训练可提升患者步行能力且效果显著;训练后观察组的WHOQO-100评分、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本体感觉训练,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加强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营养本体感觉训练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取得极佳的康复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实现对本体感觉及肢体功能的显著化提升。

猜你喜欢

步行本体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眼睛是“本体”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一种基于社会选择的本体聚类与合并机制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