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联合低场MRI对脊柱外伤患者的诊断与评价①

2021-07-13郭晓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椎弓外伤脊髓

郭晓鸽

(长葛市中医院放射科,河南 长葛 461500)

脊柱外伤属于外科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外部的暴力等造成的脊椎骨的损伤,以胸腰段居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由于脊柱外伤可以造成脊髓损伤、骨折移位等情况影响治疗,因此在诊疗的过程中需要依靠辅助检查来协助诊断[2]。以往由于医疗技术不发达,常常依靠X线检查,但其分辨率较低,检查效果不佳。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现在临床主要依靠CT、MRI来检查,且这两种检查均可以为脊柱外伤的患者在临床诊疗中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明确这两种影像学方法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CT联合低场MRI对脊柱外伤患者的诊断与评价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7-02~2018-02收治的126例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7例,女49例;年龄18~65岁,平均(38.45±11.34)岁;根据Frankel分级[3],A级31例,B级24例,C级27例,D级29例,E级15例;按照病变部位可分为:累及胸椎42例,骶椎28例,腰椎27例,脊椎29例;按照受伤原因可分为:高空坠楼13例,重物砸伤14例,交通事故99例;合并肋骨骨折23例,合并颅脑外伤32例,合并实质脏器损伤21例,合并颅脑外伤32例,合并泌尿系损伤25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循证临床诊疗指南中[4]诊断标准,经影像学、临床症状确诊为脊柱外伤者,并行手术治疗者;(2)年龄18~65岁;(3)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患侧活动受限等;(4)已接受CT和MRI检查者;(5)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1)合并有精神系统病变者;(2)合并有神经退行性病变者等。患者一般资料间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本研究。

1.2 检查方法

CT检查:使用双排螺旋CT(美国GE),对纳入患者进行检查。取仰卧位,主基线为骶髂关节下侧,从上往下平扫到关节间隙、骨质及周边软组织,对椎管垂直位和层面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300mA,螺距1.3,层厚3.0mm,层间距3.0mm,速度0.75 s/周,完成后传入工作站进行数据重建。

MRI检查:使用0.3低场磁共振(美国GE)对纳入患者进行检查,嘱患者仰卧位,行常规矢状位、轴位扫描,加冠状位扫描,矩阵256×256,扫描层间距4.0mm;扫描层厚4.0mm,成像序列为STIR序列、T1WI、FSE序列、T1WI、SE。T2WI TE:105~120ms,TR:2330ms;T1WI TE:10~20ms,TR:450ms;TR/TE/TI:610/20/120ms。

上述两种影像学结果均有2名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分析并得出结论。

1.3 观察指标

(1)以术中结果为标准,统计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出骨折线、软组织、韧带、脊髓、椎弓损伤的检出率。(2)比较CT、MRI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脊柱外伤的临床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结果比较

经比较,MRI检查对软组织、韧带、脊髓损伤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CT检查对骨折线、椎弓损伤的检出率高于MRI检查(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结果比较[n=126,n(%)]

2.2 3种诊断效能的比较

CT与MR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0.27%(65/72),明显高于CT、MRI诊断的69.76%(60/86)、63.38%(45/71)(χ2=14.514,P=0.000);CT与MRI联合诊断特异度:88.89%(48/54),明显高于CT、MRI诊断的62.50%(25/40)、83.63%(46/55)(χ2=10.271,P=0.004);CT与MRI联合诊断的准确度89.68%(113/126),明显高于CT、MRI诊断的67.46%(85/126)、72.22%(91/126)(χ2=19.163,P=0.000)。

表2 3种诊断效能的比较[n(%)]

3 讨论

脊柱外伤多是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相关文献报道[5],脊柱外伤可以导致多种类型的损伤。因为脊柱原本复杂的生理解剖结构,当脊柱损伤时不同的外伤力度、方向等都可以引起不同脊柱骨折的类型[6],进而引起脊髓、韧带的损伤,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可能会致残、甚至是威胁生命。因此,尽早地明确脊柱外伤的类型,脊柱损伤程度、脊柱曲度改变情况等,对于后续的治疗、预后评估等意义重大。以往由于影像技术的不发达,常用X线对脊柱进行扫描检查,但由于不同关节之间的影像有较多重叠,所以只能在患者存在粉碎性骨折时可以显示出来,这就导致了检查的不准确,进而延误病情。近年来,CT、MRI的发展在诊断脊柱外伤时提供了辅助作用。这两种检查都能了解脊柱外伤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CT是利用精准的γ射线或X射线的断面扫描,具有图像清晰、扫描时间短、应用范围广等特点[7]。因不同的组织对于X射线的穿透力不同,吸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以将患者相关部位的高灵敏度的反馈信息作为依据,在进行数据转换之后,得出的结果有助于辅助临床医师进行诊断[8]。因此CT对骨折碎片、骨折线的检出率较高。MRI检查因其快速的成像技术、较高的分辨率、较高的诊出率逐渐成为了临床上重要的检查手段[9]。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来说,MRI高于CT,可以及时的发现骨髓损伤和韧带损伤等。MRI检查技术在可以多方位的成像,并将相关数据通过MRI信号上传至计算机成像,可以更直观的反映脊柱外伤中脊髓、韧带撕裂的损伤情况,辅助临床医生更好的鉴别因脊髓断裂伤、撕裂伤、或脊髓休克等引起的截瘫,为明确诊断争取时间,减少误诊的发生。由于骨小梁的结构小,且在受伤之后的形态变化极其不容易被发现,且CT检查技术尚不能准确发现这一变化,MRI的这种优势使其在诊断脊髓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同时MRI还可以对切面平行骨折问题进行显示。相关研究指出[10,11],MRI对皮质、对骨折线、骨折位移的灵敏性较低,尤其是结构较复杂的情况下。

本次研究中,CT与MR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0.27%(65/72)、特异度88.89%(48/54)及诊断符合率89.68%(113/126)均高于CT、MRI诊断;分析CT或MRI分别存在漏诊的原因在于:CT检测对椎体碎骨片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而对软组织的分辨效果较差,因此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对检测诊断结果造成一定影响;骨折线周围的血肿、水肿对骨折线造成干扰,导致MRI检测难以识别部分模糊区域,尤其对小而复杂的结构椎体更加容易漏诊。分析CT与MRI联合诊断结果更为良好的原因:CT与MRI这两种检查都是断面图像,可以有效的避免结构的重叠。在诊断骨折移位、多椎弓骨折时,平面重建、三维重建技术都能清晰的显像,应用时有较高的价值。经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对软组织、韧带、脊髓的检出率分别为76.98%、80.95%、54.76%,均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同时,CT检查对骨折线、椎弓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85.71%、42.86%,均高于MRI检查。表明这两种诊断方式各有优势,且MRI的检出率高于CT,这可能与MRI的多平面、三维重建对疾病的定位有关。同时,这两种检查结合,可能增加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这一点在相关研究[12]中也有相似的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脊柱外伤患者的检查,CT与MRI检查均有各自优势,MRI检查对软组织、韧带、脊髓损伤的检出率较高,CT检查对椎弓损伤、骨折线的检出率较高。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脊柱外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椎弓外伤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