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设句的非现实性特征和表达功能

2021-07-12张雪平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情态语气副词

张雪平

(河南大学 文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 河南 开封 475001)

假设句是一种表达假设性推断因果关系的典型非现实认识情态句,其句式义主要受“如果、要是、的话”等假设关联词语的制约,[1]分句中的核心谓词、宾语、情态词语等的使用,体现了句式的非现实性认识情态特征。作为假设关系复句,假设句具有逻辑功能、语用功能和篇章功能等。现有研究极少关注假设句内句法成分的特征,也很少论及其表达功能。本文以对实例的统计分析,考察假设句分句中句法成分的语义语用特点,揭示假设句非现实性的语法特征,并结合例句描述其表达功能,以达到充分认识假设句的语义语法特征及其表达功能的目的。

一、假设句非现实性的语法特征

(一)核心谓词的非自主倾向

假设句是一种典型非现实句,其语义上的非现实性,体现在分句中核心谓词的使用上。参照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分类[2],以高频的假设标记“如果(说)”引导的假设句为例,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收录的1995年《人民日报》前38条和1992年12月至1993年《作家文摘》前41条用例中, 得到82个假设小句(“如果”小句79个,“如果说”小句3个)、88个结果小句。其中谓语核心VP(多数为动词,也包括少数动词性结构、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结构)是非自主义的分别有60个和65个,约占总数的73%和74%,如表1。可以看到,非自主VP为自主VP的近3倍。这个结果说明,常用假设句的主从分句的核心谓词,都是非自主义的占大多数。

表1

假设连词“万一”表可能性极小的假设,它所引导的假设句是口语中常用的。[3]我们从CCL中抽取1995年《人民日报》前37条、1993至1994年《作家文摘》中54条、王朔等当代作家小说作品中57条,合计共149个“万一”复句。“万一”引导的假设分句中包含不止一个小句的,分别计算,共得到162个“万一”小句。其中非自主性VP约占73%(118162),非自主VP是自主VP的3.5倍(12636)。“万一”句的主句中,非自主VP约占62%(92162)。这个结果同“如果(说)”引导的假设句的情况一致。

假设句从句和主句中核心谓词均以非自主义为多,因此,可以说,假设句的谓语具有非自主语义倾向,或者说,假设句优先选择非自主谓词。使用不同假设标记的假设句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不会影响这种倾向性。这是假设句非现实性语义的句法表现。根据功能语法学者提出的及物性假说,及物性是句子/小句的综合特征,谓语动词的动作性是一项重要参数。[4]假设句式的非现实性决定了句中所述事态不是实际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便降低了句中动词的动作性,使句子具有了动作性弱这样的低及物性特征。非自主动词包括变化动词和属性动词,其动作性很弱或没有动作性,而自主动词是动作动词,其动作性强,便出现了假设句中非自主动词频率高于自主动词的句法特征。

(二)宾语的语义和指称特点

我们对几种类型语料中随机抽取的上述162个“万一”小句逐一分析后,得到51个无宾句、111个有宾句(含1个双宾句和1个有2个宾语的兼语句),有宾句中谓词性宾语24个、名词性宾语89个。在89个名词性宾语中,抽象义的46个,实体义的42个,属性义的1个。可见,“万一”小句中有实体义名词性宾语的仅约占26%(42162)。依据功能学派对名词性词语指称性质的界定[5],这42个实体义名词性宾语中有14个是有定形式(人称代词、专有名词、指量名结构等)的定指成分;有28个是无定形式(光杆名词、数量名结构等),其中用于定指的5个、不定指的5个、无指的18个,这三类指称成分的比例分别为:18%、18%、64%。上述情况说明,“万一”小句中无定形式的名词性宾语以无指成分多见。近似情况也存在于“万一”句的结果分句,以及由其他假设连词引导的假设句中。

由“万一”句宾语的语法性质、语义和指称特点可知,假设句分句中,有实体义宾语的用例只占小部分,使得多数谓语动词并没有施动对象。这说明假设句分句中宾语具有弱受动性,与其核心谓词的非自主倾向相对应;其无定名词性宾语以无指性的为多。宾语的弱受动性和名词性宾语的指称特点,是假设句非现实性特征的句法语义表现。一般情况下,现实句中的无定宾语名词性成分必须是有指的,而非现实句中无定宾语名词性成分倾向于无指。[6-8]假设句语义上的假设性和逻辑上的推断性,也决定了其表达上的说理论证性。典型假设句所述动作行为并非是现实发生的,使用它并不要求告诉听话人一个确定的信息,只要能说明什么样的条件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讲清楚二者之间的推断性因果联系,说明白道理就可以了。因此,分句中是否有宾语、宾语名词语是否为有定有指成分,并不重要。这就是假设句中分句宾语可以缺失、可以为谓词性成分,以及无定名词性宾语多为无指性成分的语用动因。

(三)句中的非现实情态成分

假设句中常出现能愿动词和某些具有非现实义的语气副词等情态词语,表达可能、必然、必要、意愿、估价、许可等[9]非现实情态意义,是假设句非现实情态语义特征的句法表现。根据在CCL语料库中的检索结果概述如下,例句可参考下文。

1.推测义情态词语。可能义能愿动词“会、能、能够、可、可以、可能、该1、应该1、应当1、要1、一定、免不了”等,多出现在假设句的结果分句中,表示可能性或必然性的推断,其中以“会”的使用频率最高;假设分句中一般只出现“能、能够、可以、可能”。结果分句中也出现语气副词“也许、怕、恐怕、说不定、大概、多半”等,表示对假设条件下所得结果的或然性推断;“必、必须、必定、必然、想必、肯定”等,表示对假设结果的或然或必然性推断。

2.必要义能愿动词。得(děi)、应、该2、应该2、应当2、当、须得、必得、要2”等,多出现在假设句的结果分句中,表示动作行为的必要性。

3.意愿义能愿动词。“想、要3、想要、要想、肯、敢、愿、愿意”等,多出现在假设句的假设分句中,也可出现在结果分句中,表示行为主体的意愿。

4.估价义能愿动词。“值得、难于、难以”等,多出现在假设句的结果分句中,表示对某假设条件下所产生结果的估计或评价。

5.许可义能愿动词。“准、许、准许、许可、容许”等,可出现在假设句的假设分句或结果分句中,表示所述事情的发生是被允许的或合情合理合法的。

(四)受排斥的现实情态成分

假设句的假设性非现实认识情态义对句中情态成分的制约,还体现在对一些情态成分的排斥上。如“幸好、原来、难怪、居然”等情态义语气副词,便不能用在假设句中。据我们考察,在假设句中不能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的语气副词[10]:

1.情景性判断副词。“幸好、幸亏、幸而、好在、亏得、多亏、可惜”等情景性判断副词,表示说话人对已然发生的事情做出的庆幸、惋惜的判断,其语义中隐含着所限定事件的已实现义,修饰现实性的已然已定事件,因而不能用于假设句。

2.意外性判断副词。“竟、竟然、居然、却”等意外性判断副词,表示违反一般的常情、事理或说话人的预期,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也用来修饰现实性的已然已定事件,不能用于假设句。

3.论理及理会性判断副词。“原来、敢情、怪不得、怪道、无怪、无怪乎、难怪、其实”等论理及理会性判断副词,表示“事实如此”之意,修饰现实性事件,也不能用于假设句中。

上述这些语气副词都是表示现实情态意义的,也被称作情态副词或评注性副词[11],它们与“也许、恐怕、必定”等表示可能性推测义的语气副词不同,其词义里面隐含着相关事件的已实现义,只修饰已然、已定的现实性事件,不能用来修饰未然、未定的假设性事件,也不能修饰假设性的已然、已定事件,所以不能用于假设句。这类主观评价性现实义语气副词在假设句中的使用受限,也是假设句的假设性非现实语义制约的句法结果。

二、假设句的表达功能

(一)假设句的逻辑功能

根据假设分句所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假设句可分为现实、可能、反事实和虚拟四种。[12]假设句的基本逻辑功能是表达假言命题或判断,一般不独立表达推理。可能假设句是最常用的典型假设句,一般表达假言判断,非类比关系的现实假设句和虚拟假设句也具有假言判断功能。例如:

(1)温度如果达到100℃,水就会沸腾。

(2)要是再不下雨,秋庄稼就旱死了。

(3)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乐于助人。

(4)假如我是一只雄鹰,一定会勇敢地在蓝天上翱翔。

这几个句子前后分句为假设条件和推断结果关系,从逻辑上看为假言复合判断,它们不独立表达推理。(1)(2)这样的可能假设句和(4)这样的非类比虚拟假设句,常用作假言三段论等推理形式中的大前提或小前提,和其他命题或判断一起构成一个假言推理。(3)这样的非类比现实假设句实际表达肯定判断,相当于一个简单判断,其假设分句和结果分句并不是一般的蕴涵关系,即不具有必然的条件和结果关系,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联,它所表达的通常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属于“言域”层面的语用性假设句[13],既不表达推理,也不用作推理形式中的大、小前提。

具有类比关系的现实假设句和虚拟假设句,以及反事实假设句,其内部逻辑语义关系比较复杂,也不是一般的蕴涵关系,而是用一个假设句式表达推理的内容,分别具有类比推理和假言推理功能。例如:

(5)奇迹又一次出现。如果说第一个奇迹靠的是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精神,那么,第二个奇迹靠的则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报刊精选》,1999年)

(6)李诚想:如果说团党委是一个人的头脑的话,那么这些人便是布满全身的神经。(杜鹏程《保卫延安》)

(7)你是个普通人士,但你的名字连我都知道了。要不是有真才实学,怎么可能这样出名呢?(《中华上下五千年》)

(5)(6)两例中“如果说……,那么……”结构的现实假设句、虚拟假设句,前后分句之间都具有类比关系。前例分句所述是说话人认识上的事实,以第一个分句的内容来衬托并类推第二个分句的内容,从而凸显了后分句的意思。后例采用了比喻式类比推理,前后分句内容都用了隐喻表达法,以“一个人的头脑”和“布满全身的神经”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形象地类比“团党委”和“这些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凸显的也是后分句的意思。(7)中“要不是”引导的反事实假设句,采用了反证法,从已知结果反推原因,从而说明了该结果产生的原因。反事实假设句实际表达了假言三段论推理[14],体现了假设句的假言推理功能。

(二)假设句的语用功能

邢福义根据句末语气的类型,把复句分为陈述型和非陈述型两类。非陈述型包括问话型、祈使型和感叹型。[15]22“即使是充当分句的小句,它们在复句里也各有自己的语气。例如:‘你是川家的媳妇,我就不是川家的媳妇吗?’就是‘陈述语气+疑问语气’。”[16]从小句与小句(也包括独立的单句)的语气配合来看,其中具有假设关系的小句与小句之间可以有以下四种组配情况:陈述+陈述、陈述+疑问、陈述+祈使、陈述+感叹。[17]这就是假设句的假设小句和结果小句之间的语气组配类型,也就是假设句的语气类型。可见,从假设结果分句也就是全句的语气类型来看,假设句与一般句子一样,也分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类。

不同语气类型的假设句在交际语用功能上有差异。邢福义在论述“如果p,就q”假设句时,根据这一句式跟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类型的关系,把它的作用总结为六种,即用于推知、应变、质疑、祈使、评说和证实。[15]85-88参考上述考察结果,根据我们的观察和认识,且把假设句的语用功能概括为表推知、应变、疑问和评议四种。

1.表推知。假设句的结果分句可以表达依据假设条件所推断的结果,这是假设句最突出的一种语用功能,与其逻辑上的判断功能相一致。句子一般用陈述语气,结果分句中多用“就、那么”等承接性关联词,也常用“会、可能”等表可能义的能愿动词,以及“必定、肯定、一定、也许、恐怕、怕”等推测义情态词。例如:

(8)如果书籍不能迅速拿出放入,那么书架的价值就会减半,假如能缩短书籍的出入时间,就可能加速工作的进行。(《哈佛管理培训系列全集》,转引自北大CCL)

(9)我们这儿要是刮东北风的话,就一定会降温。

(10)时至寒冬,又遇荒年;若每天没晚上这顿热汤垫底,怕是连生命都难保障!(孙方友《陈州饭庄》)

2.表应变。假设句的结果分句可以表达在假设条件下所要采取的应变办法或要实施的行为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说话人自己或行为主体而言,结果分句用陈述语气,如(11)(12);另一种是请求、要求或劝告他人在某种假设情况下要采取的某种行为或应实施的策略,结果分句一般用祈使语气,如(13)(14)。后者的结果分句中常用“可以、可、能”之类的可能或许可义能愿动词,以及“要、应该、应当、必须”之类的必要义能愿动词。

(11)上车以后你先找到座位坐下,如果没有熟人,我就坐到你身旁。(余华《爱情故事》)

(12)如果你再叫我一声小市民,我就要请你滚出去了。(余华《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13)要是买不着火车票,你也要想法早点回去。

(14)假如你不愿意把自己的爱交付给他,你就应该把你的真实想法向他说出。(《人民日报》,1995年)

3.表疑问。假设句可以用来提出某种疑问,包括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一般是结果分句用疑问语气,如(15)—(18);在特定语境中也可单用假设小句表示疑问而独立成句,如(19)。表疑问的假设句用于口语对话中较常使用紧缩式,如(20)。

(15)如果你下岗了,你将如何对待?(《MBA宝典》)

(16)假如每秒钟移动一次,共需要多长时间呢?(《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7)要是你都不为你自己高兴,那别人又为什么为你高兴呢?

(18)要是我没听错的话,您说的是王老师吧?

(19)万一火车晚点呢?

(20)若有打算会闹出啥样?(冯骥才《石头说话》)

4.表评议。假设句的结果分句可以表达对某种假设条件所做的评述或议论。常用感叹语气,也用陈述语气;常用“那、这”和“就”连用成“那就、这就”来引出评议内容。例如:

(21)要是能早点写完论文,那该多好!

(22)万一博士毕业不能搞专业,那就太可惜了!

(23)夫妻俩要不吵不闹呀,就像炒菜没放盐![15]87

(24)读书如果不进行思考,这就很难获得真正的进步。

(25)这次试验要是获得成功,将给他带来最大的鼓舞。

从例句可知,假设句的语用功能与语气类型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在实例中也并非界限分明,一个假设句也可以有不止一种语用功能。如具有疑问语气的反问句便具有推知功能和评议功能,因为说话人对某问题的评议常根据自我的一种推断而来。表应变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表推知,因为应变反应正是出于应对某种推测性事态的目的。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假设句语义上属于推断类因果复句,主要就是表达判断和推测的,表推知或推断是其基本语用功能。

(三)假设句的篇章功能

篇章功能即语篇功能,包括衔接功能、信息功能、叙事功能和描写说明功能等。假设句是一种非现实句,主要用来表达判断,也可用来表达推理,因此常用来说明事理和进行论证,多用在非叙事性语篇中,在叙事性语篇中通常表达背景信息。如下面前三例是可能假设句,代表了假设句的一般用法,(26)说明事理用于论证,(27)(28)说明客观事理。

(26)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7)比如在正常条件下,2千克大米和1千克大豆都卖2元钱,如果某个时候大米生产过多,要的人少,而大豆生产过少,要的人多,那么,大米的价格就会下降,大豆的价格就会上涨。(同上)

(28)假如没有空气阻力,小球将一直摆动下去,永不停止,这种运动叫无阻尼振动。(同上)

两个可能假设句常常并列使用,语义上形成相似比较,或形成正反对比,表达严密,说理有力。例如:

(29)如果呼号,就等于要毁掉喉咙;如果沉默,那就是等待内火自焚。(张炜《柏慧》)

(30)如果发了双薪,筹款的问题就解决了,如果公司不肯发,大家就立刻发动罢工,一直到胜利为止。(欧阳山《苦斗》)

反事实假设句具有特殊的语用表达功能,利用反证法,批驳对方的观点进行说理和论证,比正面论证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例如:

(31)但是现在,对方辩友要知道,现在全世界的现代化工业几乎都建立在农村劳动力到处流动的基础上,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假如没有他们的流动,怎么会有祖国东北、西北边疆的开发?(《报刊精选》,1994年)

假设句表述非现实事态,一般不能用于叙事和描写,但有时也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描写性。如非类比现实假设句也属于“话题-说明”句,语义上也兼有现实性特征,因而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如(32)用“如果”引导的分句实际上是限定了结果分句所述计算结果的时间起点,相当于时间状语从句,句子便具有一定的叙实性。

(32)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200年。(《人民日报》,1995年)

类比现实假设句和类比虚拟假设句用对比手法构成类比关系,表达形式相似,有以前衬后、以前突后的作用,一般用于论证或说明事理,分别如:

(33)如果说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体,那么今草也可以说是楷书和行书的快写体。(《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4)如果说椭圆星系是太空中的“老人国”,那么不规则星系就是一个“小人国”。(同上)

类比虚拟假设句还具有描写性和说明性,常用比喻或比拟手法,通过形象化描写来说明客观事理,如(35),句中使用了比喻句来进行类比,形象地说明了重庆市和朝天门的地形特点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语篇中,可能假设句有时也具有一定的描写说明功能,如(36)中“假如”引导的假设句,主要用于描写南方河岸边人家夜雨过后所见景象。

(35)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舌头尖了。(初中《语文》第三册)

(36)南方的河不属于哪一季节……最奇的是,随着夜幕的降临,淅沥细雨随风潜入。你睡在床上,屏声敛息,方能听到细而密的沙沙声。你的家假如枕着河道,后门口还挂下一条瘦瘦的石阶,到翌日开门一看,你会立时惊呆了,河水竟涨上了两个台阶,盈盈地向你展露着风姿,似还伴着窃窃的笑语。(《人民日报》,1995年)

表推知、疑问和评议的假设句主要用于说理或论证,而表应变的假设句用在应用文中则常用于说明,如下面两例表应变的假设句表述上都近似客观说明。

(37)假如你感到缺铬,或者开始近视,那么,不妨经常吃含铬量较多的食物,如糙米、全麦片、小米、玉米、粗制红糖,等等。(《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8)假如你有条件上网的话,可以访问它的网址……(《MBA宝典》)

假设句有时还具有篇章衔接功能,特别是非类比现实假设句,常用于引出话题或者转换话题,而使上下文语义上得以连贯。如(39)中“如果说”引导的假设句引出一个新的话题“蛇口有什么特别之处”,(40)中用“如果说”引导的假设句把话题从宗教转换为“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即人类之爱”。

(39)这一条全国各地都要求这么做,如果说蛇口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那就是:十多年来,这里从没出现过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例。(《人民日报》,1994年)

(40)他首先以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即兴讲话,他说耶路撒冷像个恢宏的宗教博物馆,我们远道而来的4个中国人都不是教徒,但我们尊重世界上一切宗教,就像尊重人类一切美好的信念,如果说还有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那就是人类之爱,这是一种崇高的永恒的精神,作家和诗人们都应该是寻求这种精神的先驱,因此我希望这座小礼堂能够成为铭刻这种精神的文学圣殿。(《作家文摘》,1994年)

三、结语

本文采用成分分析法,通过定量统计发现,假设句分句中核心谓词具有明显的非自主倾向,宾语具有弱受动性,实体义成分为少,以无指成分多见;还常出现能愿动词和某些非现实义语气副词等情态词语,但排斥现实情态意义的语气副词。这些句法特征充分证明假设句是一种非现实性认识情态句。假设句也是一种推断性因果关系句,其基本逻辑功能是表达假言命题或判断,最常用的可能假设句和不具有类比关系的现实和虚拟假设句,一般只表达假言判断,但具有类比关系的现实和虚拟假设句,以及反事实假设句,语义形式上比较特殊,能够表达类比推理或假言推理。从语用功能上看,假设句可表推知、应变、疑问和评议等。多用于非叙事语篇中说明事理、进行论证,能增强论证的力量。有时也具有一定的描写说明性,并具有篇章衔接功能。句式义对句中成分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句中成分对句式义也具有反作用。对复句的研究,不仅要把握句式的意义,还要考察其句内成分的语法语义特征,同时也要考察其表达功能,分析和综合研究相结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句式的结构和语义功能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情态语气副词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语气不对
短句—副词+谓语
注意说话的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
情态动词专练
情态动词表推测用法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