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白居易诗词探究琴曲《秋思》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琴曲元稹秋思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

“爱琴爱酒爱诗客,多贱多穷多苦辛”是白居易对自己此生的评价。五六岁能识声韵,十五便写诗作赋。一部《白氏长庆集》总七十一卷,三千多首诗词,涉乐诗便有597首,占据近五分之一。谈及琴曲的诗词也有很多,《秋思》作为白居易最喜爱的琴曲,在诗词集中出现八次,诗有六首。

一、白居易诗词中的《秋思》

纵观白居易一生,被贬江州是他仕途坎坷、文风转变的开始,至甘露之变后彻底让白居易对当时黑暗混乱的朝廷失去信心,白居易诗中更是爆发性的出现《秋思》曲。

和尝新酒

空腹尝新酒,偶成卯时醉。

醉来拥褐裘,直至斋时睡。

静酣不语笑,真寝无梦寐。

殆欲忘形骸,讵知属天地。

酲余和未散,起坐澹无事。

举臂一欠伸,引琴弹秋思。

白居易诗集中第一次提到《秋思》,该诗见于白居易给元稹的答诗《和微之诗二十三首》中。白居易与元稹以诗会友、以曲通意,一直保持着超乎常人的书信往来。在《和微之诗二十三首》的诗序中白居易将元祯视为“大敌”,认为他的诗作“依次用韵,韵同而意殊;约体为文,文成而理胜。”可以说将元稹的友谊看的非常重要。诗、酒、琴是白居易心中认定的三件大事,诗中将酒醉后又清醒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诗尽酒酣,起坐弹上一首拿手的琴曲,乐意快哉。

后面几首有关《秋思》的诗词大约都是唐文宗大和年间创作的,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早过了江湖快意恩仇的年纪,远离朝政的讽喻,“于履道里得故散骑常侍杨凭宅,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得一间小院,约上三五好友,品上一下午的琴、酒,自此在这院中白居易便如陶渊明般过上隐居生活。

杨家南亭

小亭门向月斜开,满地凉风满地苔。

此院好弹秋思处,终须一夜抱琴来。

最初来到院中,最让白居易满意的地方便是院中的南亭。夜晚,小亭中可以斜进月光,身边吹过伴随着青苔味的凉风满,清幽的环境在白居易看来最适合抱一把琴来在这夜下独弹。诗中最想要表达的是白居易对以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

朝课

平甃白石渠,静扫青苔院。

池上好风来,新荷大如扇。

小亭中何有,素琴对黄卷。

蕊珠讽数篇,秋思弹一遍。

从容朝课毕,方与客相见。

居住到杨家旧宅后,日日弹奏琴曲变成了功课。早晨起来,一定要弹上一曲才能将睡意消去,从容的迎接宾客。《朝课》诗中展现了一个早夏清晨,露珠青苔上的美好画面,将白居易的悠闲生活细致地表现出来。这时的《秋思》曲其实是这一闲适生活的侧面描写,平和舒缓的曲调就是作者追求平静祥和的生活写照。

弹秋思

信意闲弹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疏迟。

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

古琴艺术之所以在文人雅士中风行,多数原因与其曲高和寡的音乐表达有关,弹琴者得一知音便是一生之幸事。而这时,白居易看透官场的人情冷暖,诗中弹的这曲《秋思》是一种自我欣赏,也是一种对世道冷漠的感伤。开头描写如此细致的音乐审美感受,将《秋思》曲的意境、音韵、声调都表达了出来。可见白居易高深的音乐感知和音乐鉴赏力。

夜调琴,忆崔少卿

今夜调琴忽有情,欲弹惆怅忆崔卿。

何人解爱中徽上,秋思头边八九声。

同样的小亭,同样的乐曲,这遍弹奏的《秋思》却听出不同的心声。崔少卿即崔植,同白居易、元稹都有书信往来,少年得志,官至宰相,后因处理幽州刘总事件失策认为自己没有管理能力而自请罢为刑部尚书。崔植与元稹一样,对于白居易的影响都非常深远,而大和三年、大和五年两位挚友相继离开人世使得白居易更是苦闷无人倾诉。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夜晚突然想起旧友,心中苦闷惆怅,希望用《秋思》平静舒缓的琴音摆脱愁思。

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兼寄继之待价二相府

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

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

时和始见陶钧力,物遂方知盛圣朝。

双凤栖梧鱼在藻,飞沈随分各逍遥。

诗中二相指的应该就是白居易两位至亲好友元稹和崔植,他们都曾官至宰相,而今却天人相隔,由此才有“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的感想。白居易在诗中没有过多伤感词汇,只是平淡中用各种事物讲述分别。此时的白居易显然与之前闲居慵坐的生活状态非常不符,希望老骥伏枥还能志在千里。这曲《秋思》是对自己的激励,脱离舒适自由的生活重新扬起斗志。于是武宗会昌元年白居易又回任刑部尚书,直至寿终。

这六首诗记述了白居易不同心境下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状态,除此之外,在其他诗文中也有白居易对于《秋思》曲演奏的记述。

《池上篇 并序》写于大和三年白氏叟乐天退老的杨家旧宅。序中白居易将罢杭州刺史、罢苏州刺史、罢刑部侍郎时所得好物都用来布置居所,并请京师名妓为自己弹琴助兴。序中提及蜀客姜发向白居易传授《秋思》一曲,主人在院中的池上小亭“举陈酒,援崔琴,弹《秋思》,颓然自适,不知其他。”一曲听罢还没有尽兴,“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

《醉吟先生传》是白居易一篇自传体的文章,文中的很多描述都是白居易的生活写照。文中醉吟先生每遇好事便会“先拂酒罍,次开诗筐,诗酒既酣,乃自援琴。”弹奏琴曲时的描写与《池上篇 并序》中的描述也非常相似。

两首文章都是白居易听弹《秋思》曲的描写,弹奏的《秋思》曲调是蜀客姜发传授的声调,而白居易喜欢在《秋思》曲后接一首《霓裳》收场,将《秋思》深远悠长的韵律与《霓裳》激烈活泼的旋律发挥到极致。

二、白居易诗词中体现的音乐素养、音乐追求

白居易是个矛盾的人,挚友元稹说他“志激词且温”,追随者王若虚说他“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不为荣喜,不为穷忧。”在他的诗作中既有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他即追求儒家“正始之音”的礼乐之道,也欣赏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由的随性自然。

(一)白居易的音乐审美能力

首先,从白居易创作的诗词中能够感受到他极强的音乐欣赏能力。《夜宴惜别》中“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座愁。”白居易从宴会上听的一曲笙歌便产生离别的惆怅思绪。除了出色的共情能力,音乐欣赏能力是他创作出如此多涉乐作品的关键。

其次,白居易对音乐的表述能力,除了精湛的写作功底,更多要得益于他对音乐的理解力。《滩声》中有这样的描述“碧玉班班沙历历,清流决决响泠泠。自从造得滩声后,玉管朱弦可要听。”白居易在听到自然界中流水拍打砂石的声音时,用敲击碧玉的声音比兴,用玉管朱弦的音调形容滩声。在形容五弦琵琶的弦音时,白居易更是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一弦、二弦的声音仿佛秋风吹落树叶的声音,三弦、四弦像被关在笼中思念儿子的白鹤的叫声,五弦仿佛陇水冻结的声音。白居易善于用生活中的音响比喻乐器的音韵,又能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声音。

(二)白居易对于音乐的追求

白居易追求古人的“正始之音”。《五弦弹》中“远方士,尔听五弦信为美,吾闻正始之音不如是。”白居易在音乐选择上,受到儒家影响与盛唐时追求胡旋摇曳的取向不同,认为音乐应当平和淡雅。并且极力反对胡乐动摇古乐的地位。就如《废琴》中的描述“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因为儒家“恶郑之夺雅也”的思想,白居易将音乐与政治联系得非常密切。在《华原磬》中更是直接表示“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

白居易又追求声音中的情。受到嵇康、阮籍这类名士的影响,白居易追求“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这样情感的极致表达。通过琴曲抒发自己情绪的行为虽然与儒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观点不符,确使得白居易拥有更丰富的音乐世界。他还认为唱歌应该声情并茂“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歌者既要知晓曲调的高低起伏又要理解词的内涵。

白居易还追求极致的音乐体验。“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乐曲中的短暂停歇更能表达万重深情。“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音乐感受更能体会声音所不能表达的内容,而这与老子的“大音希声”意境相同。白居易在退居杨家旧宅后所表现的“无为”也能体现道家思想对白居易的影响。

白居易在儒、道及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由”的思想观念中,寻找到了自己的音乐观。与他的音乐追求一样,《秋思》曲在白居易的诗词中表达的音乐意蕴也非常不同。有《弹秋思》“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的正始之道,又有《夜调琴,忆崔少卿》中“何人解爱中徽上,秋思头边八九声”的情感抒发,又或者是《和尝新酒》“举臂一欠伸,引琴弹秋思”的随性自由。

猜你喜欢

琴曲元稹秋思
秋思
元稹:你不懂我的忧国忧民
秋思
夜的钢琴曲(六)
元稹: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本期推荐主题 秋思
共苦的爱
WATING FOR THE SUNSET
一曲低语诉衷肠
趣趣相连赏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