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常玉绘画中的运用与表现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裸女平面化常玉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00)

一、常玉绘画风格形成背景

常玉出生在四川一个优渥的家庭,其父是当地的画师,常玉自幼便受到父亲的影响学习绘画并接受中国传统的、文人气息浓郁的私塾教育的熏陶,而后为了让常玉有更进一步的提升他的父亲请了“晚清第一词人”赵熙来教授他书画。在这样家庭和教育背景下培养了他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这也为他成年后去巴黎学习并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带有的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奠定了基础。在19世纪末期,被日本开放的文化环境所吸引的常玉前往日本学习,在这期间,他频繁接触西方绘画的艺术且深深被吸引,正是由于受到这种开放的西方艺术的影响,愈加坚定了他去法国留学的决心,他在法国受到了古典主义、野兽派和印象派等艺术风格的影响。虽然年轻时期的常玉是相当传统的,但他不断融入西方社会,学习并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文化,同时把中国传统绘画理念和技法等融入西方绘画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常玉绘画中的运用与表现

1.简约的造型

常玉的作品从来不拘泥于对物体造型的精准把握,而是更专注于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在这基础上常玉创作了大量裸女题材的作品,虽然在绘画史上裸女的题材并不少见,但是常玉所创作的裸女却格外地与众不同。他将笔下的女人体融入强烈的主观感受,对人物的造型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线条流畅,造型简约。“有记载称:他与友人交流创作感受时说他将画面不断简化,再简化,用最简约的形色形成强烈的画面表现力。而这种创作精神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髓。”如常玉的油画作品《端坐仕女》中,画家运用夸张变形的方式表现出了圆润、丰腴的女性形象。观察整幅作品没有多余的赘述,映入眼帘的就是概括简约的女性形象,这种看似简单的概括方式却将女人体的丰腴、性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书写性的线条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的是“骨法用笔”,认为线条是表达画面气质的关键。常玉少年时代所接受的传统绘画教育以及研习的书法功力通常以线条的形式表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同时中国书法也是表达线条最直接的方式,而线条作为表现造型的方式在中国绘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线条所体现出的效果是极不相同的,它不仅能够表现物体的造型而且通过线条的变化可以传达画家的情绪。在常玉的作品中线条也非常简约,大都以流畅的线条为主。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作品中不知是有意或是无意识的一种习惯都不可忽视线条的存在,把中国画中的“骨法用笔”带入了创作中替代了油画中的“笔触”,用这种有节奏、气息的线条撑起整个画面,使油画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书法的质感。一幅简洁的作品用流畅的线条传达出深层的意境,这也是中国画中所传达的“诗意”是文人画精髓的传达方式。《曲腿裸女》中描绘裸女的线条在表现人体丰腴的同时又不失骨感,用柔而不松的曲线描绘人体的丰腴,到人体骨骼关节的转折处转变为强劲有力的线条,一气呵成地控制笔的轻重缓急,把握线条的节奏,能够从流畅自然的线条中感受到具有力量感的生命力也使画面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常玉所描绘的线条看似轻松随意,寥寥几笔成型,但这都体现了他长期扎实训练的书法功底。

3.文人气的色彩

色彩在绘画艺术中作为一种形式语言而存在,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丰富的色彩能够刺激人们的视觉和感知,西方绘画常常用饱满绚丽的色彩描绘对象的真实再现,而中国绘画更加追求意境和淡雅的色彩。常玉的创作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深深的影响,他的作品中色彩“以素净为美”既强调西方色彩的抒情性又体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性。他作品中的色彩不拘泥于物体的原有色,而是他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这也正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在精髓,不追求对客观对象的真实再现。在常玉不同的人生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色彩风格。“粉色时期”大量运用粉色和白色,体现他追求自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黄毯上的裸女》、在这幅作品中常玉削弱了线条所表现的力量,整体画面用色彩来进行塑造,用色块传达出他的主观情感。画中的女性直接用裸粉色进行平涂,使原本就夸张的人物造型在画面中更加饱满。人物的头发直接用黑色的小色块平涂来简单概括。“黑色时期”大量使用黑色和深色,使其作品更加地深邃和沉稳,也体现出他晚年生活的凄凉和孤独。《黑色的小象》画面中只运用了两种颜色:黑色以及黄褐色。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有一只孤独的小象在行走着,在它的周围拥有一层黄色的光圈,画面中除了一只小象都是背景的描绘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泼墨和留白对他的影响,也使他的作品简约而不简单,素净却又不显单调。同时也更加体现出小象的孤独和寂寞,通过画面的描绘可以看到画家想要传递的精神情感。

4.平面化的构图

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们从不拘泥于对所画对象的客观再现,而是为了使画面传达出心中所想主观地对客观对象进行大胆的变形夸张。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之一就是平面化的构图,一幅作品的好坏很大一部分体现在画面的整体构图上。这里说的构图就像谢赫提出的“六法”中所说的“经营位置”,好的构图在画面中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从我国古代新石器时期绘画艺术上的彩陶纹饰和陶器上的绘画到秦汉时期的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以及魏晋和隋唐时期的人物画等,这些绘画都是追求平面化的效果。和中国绘画不同的是西方绘画传统追求的是绝对的写实,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绘画中也逐渐融入了中国画中平面化的构图,而在巴黎学习的常玉显然也受到了平面化构图的影响,不过常玉自幼就受中国传统的、文人气息浓郁的私塾教育的熏陶,对于平面化的构图的运用显然更加得心应手。例如常玉所创作的油画静物《红底白菊》,画面整体采用暖色调覆盖画面,用简洁的线条寥寥几笔勾勒出花瓶和花卉,画面的背景用大面积的红色平涂填充,这种单色的处理散发出简朴之气,同时也让画面中的先天更加突出,使画面简洁明了。在作画时画家忽视了西方绘画所追求的透视规则和立体感,也没有西方绘画中强调的黑、白、灰的三大面的空间关系而是用大笔平涂的方式和强劲有力的书法性线条寥寥几笔自由地勾勒出物体的造型,不去追求对象的真实再现,而是意在通过线条表达情感和意境。常玉作品中所追求的这种平面化构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构图方式。

5.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

文化符号是能够牵动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和情感的一种元素,在社会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力量感。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有许多,大都是有着吉祥寓意或广大民间百姓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分析常玉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有许多描绘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大都以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如中国结。在常玉画的盆景作品中,他把寓意吉祥的图案表现在放盆景的桌面上,画面所体现出的最后效果就仿佛是在中国进行静物写生一样。同样还有一部写绘画作品,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把一些小植物、小动物等作为画面的背景放在作品上,例如:鹅、鸟、马、鱼等,在画面背景中植物的表现多为简洁明了,例如兰、莲、树叶等。仔细观察常玉的裸女作品可以看到有些裸女的身下都铺有一条带有花色的布。而在这些布上有中国式的图案。例在《碎花毯上的粉红裸女》中可以看到对中国传统符号形象的运用,画面中裸体女性身下的白色的花布上可以看到有中国式的白描花草图纹装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草图案代表吉祥如意,物丰人和。传递出的是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传统图案在传递人们美好情感的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符号既具有象征意义又传递情感体验,常玉在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形象既装饰了画面又体现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把它当作寄托情感的载体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三、结语

在艺术潮流的不断更迭中,在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和碰撞下常玉学习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以西方绘画技法为手段打破传统固有的艺术界限,同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加入自身的情感寄托,开辟了一条中西融合的艺术之路,创作出具有自身特色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不管是简洁的构图还是体现中国书法性的线条,抑或是文人气息的色彩、平面化的构图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图式等,这都是常玉对绘画的观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常玉作为中国早期赴法留学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成就绝不仅仅只局限于个人的创作,也对当时的艺术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当时国内的思想比较遵循传统不够开放,使他的作品一时之间很难被人们接受,但是常玉在20世纪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能够不随波逐流,敢于打破固有的传统思想,而且能够把握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创作,推陈出新,使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意义,同时他勇于实验的精神也影响了很多艺术家开始重新思考传统绘画和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使这些思想互相碰撞从而推动艺术领域不断前进和发展。

猜你喜欢

裸女平面化常玉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常玉的乡愁
1.98亿港元!常玉《曲腿裸女》拍卖价刷新纪录
常玉:画界“宝玉”
浪荡公子常玉凭什么成为华人收藏的品味象征
当代油画创作平面化追求探析
当代抗日影片中的日军形象
世界上最昂贵的裸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