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剧表演艺术的美学特点

2021-07-12李红菊

剧作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角儿黑土剧种

李红菊

龙江剧作为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在黑龙江以及全国已经活跃了半个多世纪。作为土生土长的黑龙江本土地方戏,龙江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但受到家乡人的钟爱,而且在全国也是脍炙人口。她是孕育在黑土地上的一朵独具风采的报春花,即使在中华戏曲百花园中也是傲然绽放,散发着别样的艺术魅力。龙江剧脱胎于二人转,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剧、评剧等姊妹剧种的特色,在创新和继承之间选择了一条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之路,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保持母体本色,形成龙江剧自身的美学特点和艺术魅力。

一、人物形象的土野之美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演员表演是在演人。能否把人演活了,让观众具体可感,才是角儿的本事。龙江剧的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形象。《双锁山》里的刘金定、《木兰传奇》里的花木兰、《荒唐宝玉》里的贾宝玉,包括《铁弓缘》《梁红玉》《鲜儿》《松江魂》《九腔十八调》里的角色,不但人物个性鲜明,敢爱敢恨,而且都透露出旺盛的生命意识和夹带山野黑土的朴实淳厚、热烈奔放。这可能与剧种的母体来源有关。龙江剧始终打着黑土历史文化的烙印,反映着社会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但更与这黑土地放纵不羁的自由精神相关,因此龙江剧中的贾宝玉、花木兰形象与其他剧种中的都不同,从一开始就带有反叛的生命意识,有大胆的追求,有热烈的情怀,有坦荡的胸襟,为中国戏曲留下了带有“黑土气息”的人物群谱。

二、恣肆蓬勃的创新意识

戏曲的发展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成长的动力就是创新。龙江剧的领军人物白淑贤几乎在她成角儿过程中的每一部戏都在求突破,求创新。观众印象最深的是《荒唐宝玉》中的左右开弓的书法,但实际在龙江剧发展中这种创新伴随了一路,《双锁山》强化了情节,《木兰传奇》增加了单出头的表演,《红月娥做梦》增加了串场人物等。在人物演绎、唱法、表演方法、绝活绝技等方面也大有開拓,如《双锁山》中的“秧歌步”“抖肩”“立绢”、《荒唐宝玉》中的“化入化出”的表演形式等。白淑贤老师这一辈艺术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龙江剧发展至今,面临着挑战,在新世纪以来一直在求突破,求创新。无论是剧本创作、导演理念、表演程式、唱腔唱法还是舞台呈现等都有所创新。艺术贵在创新,最忌表演的墨守成规。如果京剧没有周信芳的革新与融合,就没有后来麒派的诞生,更难以将京剧艺术表演发扬光大。龙江剧也是如此,我辈应继承开拓者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将龙江剧发扬光大。

三、悲喜交加的艺术精神

龙江剧作品的立意彰显了龙江剧的灵魂。这些作品集中在人性的高度上,刻画出绽放的生命意识和人性魅力。无论是龙江剧“精品三部曲”,还是新世纪以后创作的作品,大都有一个悲剧的基调和走向。《荒唐宝玉》意在揭示封建社会压迫下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反抗;《双锁山》意在表现女性的大胆追求;《木兰传奇》表现战争中的女性在情与理、爱与恨之间灵魂的挣扎;《鲜儿》写战争中女性的坎坷命运。有人说龙江剧钟爱悲剧,其实是黑土艺术家们更愿意刻画在恶劣的环境中人们不屈的人格力量,不在环境中低头,不做命运的奴隶。龙江剧的艺术追求彰显了北方人民不屈服、敢于斗争的精神实质,即使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也积极乐观,慷慨而歌。龙江剧展现了龙江人的人格魅力,展现了东北人对环境和命运的呐喊悲歌,这也是龙江剧角色都能“黑土化”的原因。

龙江剧根植于广袤的黑土大地,具备博大、粗犷、率真、质朴的审美品格,一如这里的人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显一方心。龙江剧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决定了它的审美特点,但是剧种的审美外延可以开拓,内涵可以丰富,这取决于如今的龙江剧工作者。龙江剧曾经走过朝气蓬勃的发展期,期待在我辈的不懈努力下,它能再现风采。

(作者单位:宝清县双馨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

猜你喜欢

角儿黑土剧种
黑土根际土壤有机碳及结构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如何打击盗土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角儿爷
黑土地保卫战
百年前,京剧“粉丝”是如何捧角儿的
百年前,京剧“粉丝”是如何捧角儿的
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