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文化对秦观创作风格的影响分析

2021-07-11袁健燕

大观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秦观

袁健燕

摘 要:提起湖湘大地,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屈贾之乡”“古道圣土”。从先秦荆楚文化的浸润,到宋明理学的发展,一代代文人志士用他们的一生不断完善着湖湘文化,湖湘大地也用自己深厚的历史底蕴影响着一代代的后来者,秦观便是其中之一。纵观秦观充满文艺色彩的一生,被贬湖南的这段经历可谓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指出屈骚精神的传承、湖湘大地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浸润,无一不对秦观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湘湖文化;秦观;创作风格

古时的湖湘之地,地处偏远且环境恶劣,可谓山高林密、地湿瘴重,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因此,湖湘大地变成了贬谪之地。自古以来,数不清的被贬官员或因党争,或因得罪权贵被放逐此地,如王昌龄、柳宗元等人。贬谪湖湘的痛苦、烦闷,以及心中难以排解的忧愁成为文人骚客们文学创作的动力。而这些贬谪之人的苦难经历与随之诞生的文学作品也为湖湘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贬谪之人的激愤与苦闷色彩。秦观于绍圣元年开始了他的贬谪生涯,于绍圣三年被贬郴州,在郴州的这段经历為他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自此秦观的思想与湖湘大地固有的文化联系到了一起[1]。

一、屈原精神的影响

屈原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中华文化引以为傲的一部分。屈原是我国典型文人的缩影,也是被后世诸多文人争相追捧的对象,影响了后世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屈原可谓博闻强识,乃匡扶社稷、明于治乱之贤臣,奈何忠而被谤,被放逐于沅湘。此时的屈原是怨愤的,是无奈的,一腔报国情怀无处宣泄,徒留愤恨与冤屈,《离骚》也应时而生。《离骚》将屈原的愤慨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表现的幽怨愤懑也被刻进了每一个读者的心里。屈原的经历与《离骚》的诞生为湖湘大地埋下了贬谪情怀的种子,从此贬谪情怀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知识分子——纵使世人给我诸多挫折,我亦不屈不挠,奋起抗争。屈原从此化作了一种精神符号,屈原精神也激励着后世每一个被贬于此的官员。

元祐七年,秦观在京城任职,与师友同行的那段日子对于秦观来说应当是快乐的。“苏门四学士”共同履职时,秦观应当是自豪的,充满成就感的。然而好景不长,元祐九年太皇太后高氏崩,哲宗亲政,之后“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之人则连遭罢黜,秦观也开始了自己充满悲情的贬谪生涯。自此,秦观远离家乡,孤苦无依。初被贬为杭州通判时,秦观是愤懑的,是无奈的。后又转徙郴州,此时的他心中的忧愁愤懑已到达了极点。在《阮郎归》中,他说:“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全词表达了秦观困居郴州的孤苦与凄凉、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幽怨,凄婉而又动人,令人无限感慨[2]。

然而,即使身处如此困境当中,即使被时局所抛弃,秦观仍然不屈不挠,坚持与现实抗争,将屈原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一首《冬蚊》,表现出了秦观对当权者的不满。“蚤虿蜂虻罪一伦,未如蚊子重堪嗔”,秦观将当权者比作蚤虿蜂虻和蚊子,寥寥几笔将自己抗争到底的意志抒发出来。之后,秦观以《自作挽词》,表达死亦何悔,唯独不愿与这些恶臭的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意志。而这,正是屈原殉道精神的体现。

事实上,早年间秦观的创作风格便受到了屈原的影响。宋人写赋多汪洋恣肆,如欧阳修、苏轼,他们的赋打破了传统,不再追求对偶与工整,对于韵律是否严谨也不多加关注。然而秦观却依旧保持传统,他的赋与《楚辞》的赋体接近。初期,秦观对屈原的学习仅仅只是艺术形式上的传承,直到后来被贬谪,秦观才真正理解了屈原精神,并将屈原精神的内核融入自身的艺术创作当中[3]。

二、湖湘神话传说的影响

(一)湘妃神话的影响

湖湘山高林密,这为湖湘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面纱,同时湖湘大地上也诞生了一个个传奇而又浪漫的神话故事,湘妃神话就是其中之一。湘妃的爱情悲剧与其对爱情的忠贞受到后人的传颂,屈原则是最先将湘妃神话与贬谪之情联系到一起的。在他看来,湘妃与自己有着相同的悲剧,都是对君主忠贞不二,在惨遭君主抛弃之后都能盼望着向君主诉说自身的苦痛愤懑,但是却苦于没有传情达意的通道。自唐宋起,湘妃的“酒杯”更是被无数文人们用来表达自己被放逐时失意无奈的感情,湘妃泪也成为被贬文人们写词赋诗中常用的意象。

秦观本身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对于爱情有着独特的坚持,对爱人之间这种离愁别恨的感情也是感触颇深。秦观被贬到郴州之后,古老的湘妃神话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无论是湘妃凄恻的爱情故事,还是湘妃神话背后蕴含的贬谪情结,都让秦观感同身受。《临江仙》便是彼时秦观的一首佳作,词人将自身的离愁别绪融入湖湘大地的崇山峻岭当中,苦闷哀愁跃然纸上,让人难过。除此之外,秦观也多喜欢在作品中用“佳期”“佳人”等词,而这些词便是来源于屈原所作的《湘夫人》,可见秦观对湘妃神话的喜爱,对屈原的尊崇[4]。

(二)牛郎织女神话的影响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在我国应当是家喻户晓的了,由此诞生的七夕节更是包含了国人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而牛郎织女这一故事最早的起源地便是湖湘。秦观到了郴州之后,受到牛郎织女神话的感染,遂作名篇《鹊桥仙》。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尽爱情的美好。与秦观一脉相承的创作风格相同,这首词同样融入了他的“身世之感”。

三、陶渊明思想的影响

自古以来,湖湘大地上便盛行归隐之风。由于湖湘之地偏远,多崇山峻岭,和外界交流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说是相对比较闭塞和与世隔绝的,所以湖湘之地一直是躲避战乱的好去处,也是文人墨客们厌倦政坛、归隐山林的好地方。陶渊明便将自己理想中的“桃花源”定在了湖南武陵。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时,当时王朝更迭,政坛上党争不断,动辄贬黜、杀人,很多名士都被卷入了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我们所熟知的嵇康、谢灵运等名士就是遭人陷害而被杀死的。面对残酷的现实,陶渊明选择了归隐山林,去寻求一个理想当中的“桃花源”。在《桃花源记》当中,陶渊明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没有压迫,没有争端,人人平等,其乐融融。而这也是所有文人都期待的梦中世界,尤其是被贬谪的文人,更是对陶渊明所描述的世界推崇至极。当秦观来到了湖湘之地时,自然免不了被陶渊明的思想所感染。

在秦观贬谪生涯的后期,多模仿陶渊明的诗句进行创作。例如,他的《饮酒诗四首》便与陶渊明的《饮酒》相似,秦观在元符二年为自己所作的挽词也是效法了陶渊明自挽的行为。可见陶渊明对秦观的创作产生了何其深远的影响[5]。

但是,秦观的归隐思想却又和陶渊明不完全相同。如果说陶渊明的归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于自然之中,那么秦观的归隐则是与自己的功名与抱负联系在了一起。在《踏莎行》一词中,我们看到了秦观对自身成就和功名抱负的追求。临终前,秦观还在《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哀叹“封侯既绝念”。可见虽向往理想中的“桃花源”,但是秦观仍然盼望着自己能够成就一番功业,能用一生所学再度报效国家。我们只有充分了解秦观的政治理想,才能对他的归隐思想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在贬谪湖湘之后,秦观的诗词无论是在创作风格还是在创作理念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湖湘大地上的文化底蕴浸润了秦观的一生,他感慨于屈原、陶渊明等文人的风采,同时也被湘妃、牛郎织女等的神话故事所感动。而正是由于有着在湖湘生活的这样一段经历,秦观的创作才更加饱满,我们才能欣赏到一篇篇动人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宪菊.浅论湖湘文化对秦观词的影响[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10):55-56.

[2]巨传友,卫亚浩.不到潇湘岂有诗:湖湘古文化对秦观诗词创作的影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增刊1):9-11.

[3]朱汉民.湖湘文化的基本要素与特征[J].湖湘论坛,2000(5):59-61.

[4]万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1-86.

[5]罗敏中.论湖湘文化之源及其“蛮”的特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5):60-64.

作者单位:

郴州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秦观
梦中题词
雷州遇苏轼
顺利的晋升之路
秦观拜师
张晓风散文的阅读体会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普契尼歌剧的音乐艺术特征
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