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汤显祖“唯情论”的再思考

2021-07-09李凌峰

文学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美育

李凌峰

内容摘要:汤显祖以“唯情论”为创作理念,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但关于唯情论的研究在国内似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传统文论话语空间不足和文学市场化的背景下,再次反思“唯情论”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义,仍对传统古代文论思想研究和当前的文学创作有指导意义,并对以美育为发展方向的人文教育给予启发。

关键词:“唯情论” 古代文论 文学创作 美育

中国文论中对“情”这一概念的论述并不乏见。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i”,又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ii”。晋陆机言“诗缘情而绮靡”iii。唐朝白居易也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意”iv,又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v”。将情感摆在很重要的地位。至于明朝李贽提出童心说,认为人之真情为童心之表征。因此“情”这一概念常见于古代的各种文论中,这说明先人早已看到“情”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认为表达人之真情能够产生好作品,使读者产生共鸣,作品也因之有了生命。但是,这些对情的论述多半都参杂在另有主题的系统的文论中,成为一个部分,虽然理论者们对情本身亦有真知灼见,却没有一个人像汤显祖一般以“情”本身作为自己的理论主体,并且自始自终在自己的创作,从政,和生活中实践这一理论,可以说,“唯情论”在汤显祖这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上的观点,还是其全部的理论核心,更是其人生的理想。

一.“唯情论”的理论辨析

汤显祖说:“天机者,天性也,天性者,人心也vi”。可见汤显祖所指的情,是“性”的一种表征,“性”指人性,即人天生的秉性。既然是人生而有之的秉性,则无好坏之分,而情是性的体现。并且,汤显祖认为这种情必须得是最诚挚的,不带虚伪的,最强烈的情感,如此,则可称之为至情。

汤显祖认为,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vii,“人生而有情viii”,“万物之情,各有其志ix”。也即世界上充斥者各种情感,无论爱情,亲情,友情,情无处不在。其次,虽然世间是有情世界,然而情感有真有假,有浅有深,所以,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x。至情是世界上最高的情感,这种情感竟然可以让生者死亡,死者复生。真情,至情的理想可通过戏剧这一方式实现,通过提供情景,情语和情境,让观众产生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在共情,共鸣中获得升华和净化,以改造人的思想。

唯情论不仅是一种文学观念,更是一种人生理念和从政理想,汤显祖为县官期间,在元宵节放狱中犯人回家与家人团聚。这正说明人人生而有情,在元宵节家人团聚的节日让犯人回家,尊重了犯人希望与家人团聚的愿望,是以情为政的范例。

最后,汤显祖把“情”进一步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成为解决世间困扰的形而上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情似乎不仅是人的本质和天性表现的方式,还是一种本来就存在与天地间的可以自行存在的“物”。在汤显祖那里,情让世界变得更好。情如此重要,甚至是让世界运行的内在规律和最高动力也正因如此,则不仅是“赞”情,“颂”情,而是“唯”情。

二.反思“唯情论”的当代背景

一方面,近代以来,中国古代传统文论话语空间被外来理论话语抢占,文学研究语必言西方,却忽视了传统文论思想的挖掘。而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文学被纳入生产的轨道。迎合市场的作品大量出现,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有所减少。一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生产与文学消费紧紧挂钩,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如无法迎合市场,产生利润,便寸步难行。很多写作者忽视自身真情实感和情深体验,而一味追求流量和收益,作品质量可想而知,想要在这样的作品中感受真情实感也十分困难。多数作品只是遵循固定的格式,人物,情节走向,成为流水线式的作业,“真情”、“至情”无处可循。另一方面,随着女性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女性主义视角,女性主义批评逐渐受到重视,以往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这一新视角下被阐发出了新的含义,也暴露出以往不曾被观察到的不足。正如中国古代故事主人公往往都是男子,而女子经常遭受男子的“始乱终弃”,女子的幸福生活必须依靠男子在社会上取得地位,以及男性作家们在无意识里把女性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等,汤显祖的“唯情论”在女性主义这一视角下也有可挖掘和思考之处。

三.当前讨论“唯情论”的意义

在当前语境下,汤显祖唯情论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对本土文论的重新发掘与再阐释,争取摆脱凡理论则唯西方为优的思维惯性,让本土还未得到充分阐发的文艺思想在当下的土壤下再次焕发生机。正如部分学者所提出的那样,当下我国的文论工作,第一点是做好本土理论的挖掘和梳理工作,中国本土并非没有好的文学理论,只是近来由于带有殖民主义倾向的理论入侵,使得国内多关注于国外的理论,而对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遗产视而不见,所以第一个工作是做好本土文论的挖掘与整理。第二个工作是,凡事都有语境,文论也不例外,即使是我国本土的理论,但是在经历过多少年的变化之后,是否还适应当下,能否指导当下的文学创作是一个问题,所以在挖掘的同时要进行本土文论的重新阐释和理论创新,但这种新的阐释不是抛弃所有传统的创新,而是在抓紧理论精髓的前提下,与当下的现实相结合,选取能够指导当下语境的理论,并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和指导意义。在“气”、“意境”、“风骨”等古代文论范畴都已得到一定研究之后,“唯情论”也需慢慢进入古代文论资源现代转换的工作中。

其二,是通過对唯情论的研究与再阐释,达到古代抒情传统在大众视野中的重现,改善文学创作套路过多,机械过度,真情不足的现象。二十一世纪初网络开始兴起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网络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根据读者的反应继续创作,忽视人物本应有的情感走向。剧情优先使得作品变成一部冒险式的体验小说。纯文学的作家的收入远远比不上剧本编辑,严歌苓的作品因为被改变为电影而走红,而同样身为女性作家的林白却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大众普通读者所知,这就是文学被完全放入生产轨道,为满足大众的猎奇和情感消费的心理而以情节替代情感的现状。文学急需反应社会现实,真情实感,人民百姓真正心理的作品。从理论意义来说,中国人谈情的传统自古而有之,友情,爱情,亲情,甚至是盛唐时期的豪情,诗人被贬的悲情,都得到了大量的表现,这种感情真实并且强烈。当我们在受到大量关注的文论的阐释工作中兜兜转转之后,在经历了对大大小小各种理论的探索与建构之后,是否也能够将目光转向汤显祖的“唯情论”,挖掘其中的传统和新意,从而完善我国文学理论的当代建设,指导当下文学创作中的不足。既然西方可以以浪漫主义的美名为一种文化的标志,我国作为诗歌、戏曲大国,伟大的文学家们写下多少感人肺腑的作品,这种抒情传统不正可因对“唯情论”的研究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再次发扬吗。

其三,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应该看到唯情论既有进步意义也有不足。这体现在对女性的既开明而又有封建残留的观念上。汤显祖看到了女性在社会中被封建礼教所压制的情况,歌颂了一位花季少女所具有的美好向往和情感。但仍要看到汤显祖对于女性的尊重与肯定的思想并未成为体系,而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其思想虽然具有进步的性质,却还没有完全清楚和明晰,而是在无意识中被动存在的,虽然在作品中汤显祖鼓励女子去大胆寻求爱情,但是那也不过是以情为主的必然趋向而已,汤显祖的重点在情,而不在于女子,潜意识里仍带有封建男权的残留。例如,在《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想法仍是:自己的衣衫容貌美,却没有如意郎君来欣赏。女子打扮的目的是为了男子欣赏,在男子的评价下,美丽的女子才有较多的社会价值,这便是男性使女性具有的一种隐蔽的“自我规训”。又例如在最后的大结局中,汤显祖让女子得以幸福的方式仍然是与郎君名正言顺的结成伴侣,获得名分。并没有没有走出传统的“套路”,女子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仍然是男性获得成功,成功之后给予女性地位,这样的价值观念仍然作为隐蔽的意识存在与汤显祖的作品中。

最后,是唯情论对美育教育的意义,美育作为从蔡元培就提出来的构想,越来越被教育计划所重视。实行美育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体验人文素养的精髓,进行美育教育,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体验“让人感觉到美”的作品,目前《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正在许多课堂以戏剧欣赏的方式为学生了解学习,体验至高情感正是美育教育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汤显祖的唯情说从定义,方式,实践,效果等各个方面都为当今的美育教育提供了范本。從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情进行定义并贯穿于创作中,提供给接受者,产生了独特的效果,这就是汤显祖作品和其“唯情论”与美育的天然结合之处。

四.总结

汤显祖的整个理论建立在人性之上,其关心对象也是人的自由情感,虽说《牡丹亭》深刻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情。然而这是由于爱情是人类最强烈的情感之一,汤显祖正是通过歌颂爱情这种较为强烈的情感,歌颂了人的全部感情。在当今时代,汤显祖的“唯情论”可被进一步阐发为“唯人论”,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可能性。当前,我们应从对唯情论的研究和阐释中,从人的本体出发,强调关于人本身的人文主义的关怀,使人之自然情感的抒发穿越时间的藩篱而在当下达到复归,并在当代对道德和美育的呼唤中负担起应有的责任。

注 释

i刘勰著.文心雕龙[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03.

ii刘勰著.文心雕龙[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03.

iii(唐)陆柬之书;杨文涛等主编.文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01

iv(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M].

v(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M].

vi(明)汤显祖著;季国平选注.汤若士小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08.

vii(明)汤显祖著;季国平选注.汤若士小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08.

viii(明)汤显祖著;季国平选注.汤若士小品[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08.

ix(元)王实甫撰;吴书荫校点.西厢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03

x(明)汤显祖撰;李娜等注.牡丹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美育教师
电影与文学创作间的互文研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