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梯田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2021-07-09王向丽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庄浪县增产率全膜

王向丽

(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庄浪744699)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 405~2 857 m,年均气温7.9℃,近10 年年均降雨量547.8 mm,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春旱、伏旱严重。玉米是庄浪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67 万hm2以上,由于干旱胁迫,产量低而不稳。因此,于2019 年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玉米不同栽培模式节水保墒增产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由中石化宁夏化工厂生产,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12%),由云南红河州磷肥厂生产,地膜120 cm×0.012 mm,由甘肃天宝塑料有限公司生产,参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由庄浪县种子站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9 年在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大庄村实施,为旱地梯田,黄绵土,前茬作物为冬小麦,土地平坦,地力中等,肥力均匀。试验设7 个处理,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处理1:秋季全膜双垄;处理2:秋季全膜平铺;处理3:秋季半膜小垄沟;处理4:春季全膜双垄;处理5:春季半膜小垄沟;处理6:春季全膜平铺;处理7:露地垄作(CK)。小区面积6 m×4.4 m=26.4 m2。起垄覆膜前底施农家肥15 t/hm2、纯 N 138 kg/hm2、纯 P2O590 kg/hm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纯N 69 kg/hm2。4 月20 日统一播种,宽行距70 cm,窄行距40 cm,株距33 cm,每垄播种2 行,密度为55 050 株/hm2,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试验期内田间记载玉米生育期,成熟后各小区随机取样10 株考种,按小区收获计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的生育时期影响明显(见表1),秋覆膜玉米平均生育期为149.7 d,较露地(CK)生育期158 d 短8.3 d;春覆膜玉米平均生育期为147.7 d,较露地(CK)生育期短10.3 d;双垄沟播玉米平均生育期为149.3 d,较露地(CK)生育期短8.7 d;平覆膜玉米平均生育期为147.5 d,较露地(CK)生育期短10.5 d;全膜玉米平均生育期为147.3 d,较露地(CK)生育期短10.7 d;半膜玉米平均生育期为151.5 d,较露地(CK)生育期短6.5 d。

表1 生育期

2.2 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

从表2 可以看出,秋覆膜比春覆膜玉米株高增加3.1 cm,穗位高增加1.7 cm,茎粗降低0.1 cm,穗长增加0.6 cm,穗粗减小0.1 cm,秃顶长减少0.3 cm,双穗率增加2.8 个百分点,穗粒数增加20.8粒,百粒重增加0.1 g;双垄沟播比平覆膜玉米株高增加4.0 cm,穗位高增加8.1 cm,茎粗相同,穗长增加0.2 cm,穗粗降低0.1 cm,秃顶长减少0.2 cm,双穗率提高2.9 个百分点,穗粒数增加23.4 粒,百粒重提高1.2 g;全覆盖比半覆盖株高增加3.9 cm,穗位高增加3.3 cm,茎粗增加0.3 cm,穗长增加0.1 cm,穗粗增加0.2 cm,秃顶长0.2 cm,双穗率减少6.2 个百分点,穗粒数增加66.0 粒,百粒重提高4.3 g;露地(CK)栽培模式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双穗率和百粒重最低,秃顶长最长。

2.3 产量结果

从表3 可以看出,秋覆膜平均产量10 021.1kg/hm2,春覆膜平均产量9 806.5 kg/hm2;双垄沟播平均产量11 401.6 kg/hm2,平覆膜平均产量10 707.1 kg/hm2;全膜平均产量11 054.4 kg/hm2,半膜平均产量7 632.7 kg/hm2;露地 6 363.65 kg/hm2。秋覆膜比春覆膜增产214.6 kg/hm2,增幅2.2%;双垄沟播比平覆膜增产694.5 kg/hm2,增幅6.5%;全膜比半膜增产3 421.7 kg/hm2,增幅 44.8%。7 个处理中,最佳处理为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平均产量为11553.05 kg/hm2,较露地垄作(CK)平均产量 6 363.65 kg/hm2增产5 189.4 kg/hm2,增产率为81.55%,居第一位;全膜双垄沟播春覆膜平均产量为11 250.1 kg/hm2,较露地垄作(CK)增产 4 886.45 kg/hm2,增产率为76.69%,居第二位;秋季全膜平铺平均产量为10782.9 kg/hm2,较露地垄作(CK)增产4 419.25 kg/hm2,增产率为69.45%,居第三位;春季平铺全膜平均产量为10 631.35kg/hm2,较露地垄作(CK)增产4267.7 kg/hm2,增产率为67.06%,居第四位;秋季半膜小垄沟平均产量为 7 727.35 kg/hm2,较露地垄作(CK)增产1 363.7 kg/hm2,增产率为21.43%,居第五位;春季半膜小垄沟平均产量为7 537.95 kg/hm2,较露地垄作(CK)增产1 174.3 kg/hm2,增产率为18.45%,居第六位;露地垄作(CK)平均产量最低,为6363.65 kg/hm2,居第七位。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F 处理=322.95>F0.01=4.821,相关系数为0.311,表明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进一步用LSR-SSR 法进行多重比较,处理 1 与处理 2、处理 3、处理 5、处理 6、处理 7 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2 与处理3、处理5、处理7 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3 与处理4、处理6、处理7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4 与处理5、处理6、处理7 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5 与处理6、处理7 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6 与处理7 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1 与处理4 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 与处理4、处理6 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 与处理5 之间差异不显著。

表2 经济性状

表3 产量结果

表4 0~25 cm 土壤温度平均值 单位:℃

2.4 土壤温度

对玉米生育期0~25 cm 地温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见表4):秋覆膜平均温度21.7℃,春覆膜平均温度22.2℃;双垄沟播平均温度22.4℃,平覆膜平均温度22.5℃;全膜平均温度22.4℃,半膜平均温度20.9℃;露地垄作(CK)温度19.1℃。春覆膜比秋覆膜增加温度0.5℃,平覆膜比双垄沟播增加温度0.1℃,全膜比半膜增加温度1.5℃,半膜比露地垄作增加温度1.8℃。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显著减少了土壤蒸腾,增温明显,增产显著。其中,秋覆膜优于春覆膜,全膜优于半膜,双垄沟播优于平覆膜,尤其是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栽培模式增产增收明显,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庄浪县增产率全膜
境由心造
兰抒蔚瑛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报告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庄浪县马铃薯地下害虫危害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