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工厂”,杭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2021-07-08宋婷黄贝拉徐凯

杭州 2021年9期
关键词:杭州工厂制造业

宋婷 黄贝拉 徐凯

制造业是发展之基、强国之本、富民之源,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强调“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杭州,这座历史上的工业重镇,过去十年制造业的比重却逐年下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一轮城市竞争,杭州近几年连续发布城市战略级“大招”:2018年,基于“长板更长”思想,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19年,基于“补齐短板”思想,推出“新制造业计划”;今年,在全省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又将“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重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成为新时期杭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和实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轮驱动城市战略的重要载体。

杭州制造业的“尴尬”与“骄傲”

历史上,制造业铸就了杭州的辉煌,曾经有长达50年时间,制造业是杭州的第一经济,带领杭州走进城市GDP“万亿俱乐部”。但是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杭州传统制造业面临较大的“挤出效应”。十年间,杭州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41.33%下降到2020年的26.21%,相比长三角其他城市比重明显过低、下滑速度明显过快。

尽管过去十年杭州制造业总量规模徘徊不前,但是围绕创新体系建设、新兴产业培育、智能制造推广等制造业高质量的探索实践,杭州却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高规格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启动建设之江实验室等4家省级实验室,培育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576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获批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超90%,培育省级“未来工厂”6家,占全省一半。可以说,面对城市升级带来的要素成本上升,杭州制造业发展唯有“高质量”一条路子。2020年,杭州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到197.1万元/亩,居全省第一且大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6.2万元/人,也明显高于宁波、广州、深圳等地。

“未來工厂”行动的基本逻辑和思路

杭州制造业发展的问题十分明显,总量规模长期徘徊不前,工业投资增长乏力,加工制造持续外迁,空间要素资源制约。这些现象背后,主要是两个根本性问题:企业生产需求不足和制造业结构性要素成本上涨过快。要破解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关键在于把握未来趋势、发挥杭州优势,以订单汇聚和制造链接为重点,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实现“两大转化”。

从需求侧角度,要将巨量网络“需求”转化为杭州制造的“订单”。要巩固、扩大杭州消费互联网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垂直电商、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汇聚更多平台型公司,全面提升杭州全球接单能力和国内市场开发能力。

从供给侧角度,要将全球先进制造资源转化为杭州制造能力。要以订单为牵引,带动设计、制造、品控、物流等要素资源的生态化集聚和网络化组织,强化订单调度、结算和驱动功能,提升要素资源供给能力和水平。

基本思路上,今年4月,周江勇书记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未来工厂”建设推进大会上提出“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并构建了“2+4+3”的工作体系,将“未来工厂”和产业大脑作为推进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大关键创新,进一步凸显了新时期杭州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志和决策部署。

从具体路径来看,杭州建设“未来工厂”的基本考虑是:坚持经济大循环、大生态、大融合发展理念,以制造方式创新、企业形态重构、要素资源重组为重点,加快数字赋能制造业,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率先实践以生产组织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全新布局。围绕这一基本考虑,结合省“未来工厂”的工作导向和要素指标,杭州提出了五种“未来工厂”形态:

一是平台型“聚能工厂”。“聚能工厂”既是实体概念,更是能力概念,既要在杭州本地,以“订单”为驱动,打造一批具有超强制造能力的实体工厂,更要以“订单”为牵引,面向全球组织一批优质制造资源,形成大规模分布式的超级制造能力。

二是冠军型“链主工厂”。以“雄鹰企业”“单项冠军”“小巨人”为重点,发挥杭州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领先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配套协同、共建共享,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的“链主工厂”,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从“打基础”向“育生态”迈进。

三是示范型“智能工厂”。鼓励制造业企业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围绕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共享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不断推出具有杭州首创性的新场景、新应用。

四是效率型“数字化车间”。积极调动更多中小企业加入到“未来工厂”的建设中,一方面支持中小企业持续推进设备、产线、车间的数字化改造和集成;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小企业剥离设计、销售、服务等环节,变身为“聚能工厂”“链主工厂”的生产车间,降低运营成本。

五是轻量化“云端工厂”。以创造巨量订单流量为目标,引导各类设计和营销主体,通过购买“聚能工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等先进制造能力的形式,转化为万家以上新制造主体。

关于“未来工厂”的几点建议

“未来工厂”应该是有想象力的事物,但是又必须找到现实路径。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加快推进“未来工厂”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培育一批“未来工厂”是杭州“十四五”产业与经济领域要力争形成的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之一。要依托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化改造等现有工作载体,形成工作组合拳,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各类园区平台、各级政府部门构建以数据为核心资源的数字治理模式,构建企业大脑、产业大脑、园区大脑等工业大脑体系,率先突破“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治理模式,着重在探索数字化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上形成杭州实践、杭州样板。

坚持分类施策。对不同类别“未来工厂”,要精准施策,不能简单以智能化改造政策涵盖,尤其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可以探索中小企业和关联大企业的合作模式,共同开展项目谋划。对于“聚能工厂”的培育,要突出大资本运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产业基金,支持社会资本加入。

突出企业主体。抓“未来工厂”,既要有政府的推力,也要有企业的动力。要强化“利益”驱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以“订单”驱动、“订单”牵引等形式,促进企业实施网络化协同、共享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数字化提升。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机制、政府为引导,推动制造能力交易,支持第三方、“聚能工厂”、“链主工厂”建立制造协作模式。

加强技术供给。加快培养一批数字化互联互通领域的领先者,进一步支持阿里云、华为杭州研究所、中控科技等高能级ICT服务商做大做强,提升其在新智造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互联互通、开源开放平台建设领域的行业影响力和标准话语权。引导基础较好的制造企业剥离系统解决服务板块,向“未来工厂”集成商转型。针对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的难点痛点问题,支持蒲惠智造等本土科技型企业深耕具体行业和地区,探索面向中小企业的“未来工厂”建设解决方案。依托龙头企业及市内标准化研究机构和标准联盟组织,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安全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未来工厂”标准体系建设。

推进示范引领。针对比较清晰的工厂形态,比如“链主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要加快研究制定评价办法,组织开展试点示范评价认定。每年遴选一批路径明确、效果明显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好的经验做法,适时推动典型经验理论化制度化建设,为全省数字化改革提供“杭州样板”。组织开展多层次、强频度的企业家专题培训,强化企业家数字化改造的意识和意志。

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之江产经智库

猜你喜欢

杭州工厂制造业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杭州旧影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