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07-08王缠石王韵李迎鸽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养羊业绒山羊饲草料

文│王缠石 王韵 李迎鸽(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蔺治海 马世红(陕西省延安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井岳飞(陕西省吴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养羊业是陕西省陕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和农业经济主导产业,曾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封山禁牧政策的进一步实施,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深入,绿色生态养殖观念进一步转变,为全面了解陕西省绒山羊产业发展状况,深入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陕北白绒山羊产业进行调查,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座谈研讨,了解陕北白绒山羊的饲草料、品种、繁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品牌建设等发展情况,调研产业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究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和策略。

一、陕北白绒山羊发展现状

1.总体情况。陕北素有肉羊养殖传统的习惯,肉羊养殖规模不大,养殖场户较多,肉羊养殖量占全省肉羊的三分之二,尤其是陕北白绒山羊养殖。2019年,陕北肉羊存栏604.3万只,占全省的74.1%。陕北白绒山羊存栏506.3万只,占肉羊存栏的83.8%,其羊肉产量5.4万吨,占全省的58.4%;羊绒产量1430吨,占全省的99.4%;年出栏100只以上陕北白绒山羊养殖场户3891个,年出栏肉羊占陕北总出栏比重为21.6%,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年出栏1000只以上陕北白绒山羊养殖场户仅有28个。

2.生产性能及效益。陕北白绒山羊绒毛品质下降,出现绒纤维细度变粗,长度变短的问题。2019年榆林市对407份绒毛样品测定,平均细度为17.06微米,其中16微米以上的297份,占总数的72.97%;羊绒平均长度为5.7厘米,产绒毛量2013.33克(绒产量平均产绒量586克)。陕北绒山羊产羔基本是两年3胎,产羔率为125.5%,断奶成活率为93.8%。陕北白绒山羊肉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羊肉价格优势明显。有关资料显示,陕北白绒山羊肉价格高出绵羊肉约10~15元/千克,2019年饲养一只基础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年均纯利润为399.4元,成本利润率为38.9%;育肥一只陕北白绒山羊,年均纯利润为388.5元,成本利润率为44.5%。

3.生产主体情况。近年来,畜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但与目前养羊业形势和发展还不适应。对24个陕北白绒山羊养殖场的从业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养羊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在60岁左右,小学文化程度占主体。84名从业人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人员15人,占17.8%;年龄在30~60岁人员47人,占56.0%;年龄在60岁以上人员22人,占26.2%。大专以上学历的7人,占8.3%;高中学历的15人,占17.9%;初中的7人,占19.1%;小学以下的46人,占54.8%。

4.生产繁育状况。对24个陕北白绒山羊养殖场的种羊来源、繁殖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陕北白绒山羊基本为自繁自育和本交模式。种羊来源为种羊场的有9个,占37.5%;自繁自育的有12个,占50.0%;其他的有3个,占12.5%。坚持开展人工授精或有选择自然交配的养殖场只有2个,其他22个养殖场采取混圈饲养的自然交配方式。

5.饲草料资源。陕北地区饲草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场3370余万亩,牧草种类600余种,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天然草场全面禁牧,以紫花苜蓿、沙打旺、柠条等优质牧草为主的人工草场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陕北地区人工种草面积68.2万亩,累计保留面积达438.2万亩,商品干草产量2.9万吨,饲草资源丰富为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圈舍建设情况。养羊业与其他畜牧业相比,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饲养管理也相对粗放,圈舍建设较为简陋,防疫消毒设施简单,但疫病防控措施基本到位,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据24个陕北白绒山羊养殖场调查数据显示,有雨污分流设施设备的5个占20.8%,有节水设施设备的5个占20.8%,有堆粪设施设备的22个占91.7%,有化死池的5个占20.8%。

7.品牌建设。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陕北羊肉品牌建设力度较大,推广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目前陕北白绒山羊肉、横山羊肉、靖边羊肉、定边羊肉、安塞羊肉、志丹羊肉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屠宰加工、羊绒加工形成一定基础,榆林羊毛防寒服产销额占到全国的75%。引进了应马安、康赛妮等龙头企业,成功注册“榆林白”“横山白绒山羊”“陕北横山羊肉”“塬上清涧”等5个公共品牌,为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饲草料供应不足。在封山绿化禁牧、生态保护的新形势下,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沟、峁、梁、塔等交通不便、偏远的山地,不适合机械化操作,饲草料利用率较低,农作物秸秆收贮、加工、利用水平不高,致使羊只饲草料不足。

2.品种选育滞后。陕北白绒山羊育成后,政府投入不足,品种选育提高工作严重滞后。一是种畜场生产规模小,生产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经过后裔测定和优良种畜数量少,良种供给严重不足;二是陕北白绒山羊种羊培育以养殖场户自繁自育为主,繁育技术和管理不到位,导致品种血缘不清,品种乱杂等情况,甚至出现近交现象,造成优良种质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繁殖技术相对落后,养殖场户主要采取传统的混养模式,采取自然本交配种,人工授精技术仅在一些少数养殖场户开展,同期发情、引导发情等繁殖技术推广率低;四是羊绒生产与市场脱节,未建立优质优价机制,羊绒优劣价格一致,养殖场户为追求高经济效益,引进产量高、细度粗的绒山羊进行杂交、扩繁,提高产绒量,但也导致羊绒品质出现严重下滑。

3.生产管理粗放。陕北地区养羊业的主要模式仍然是农户小规模散养。这种千家万户式分散饲养,不能形成规模,先进的技术很难推广应用。小规模散养方式的生产粗放、信息不灵、设施设备落后、标准化程度低、良种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陕北白绒山羊良种普及和畜牧科技的推广。

4.科技推广率不高。目前,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留守人员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观念落后,特别是养羊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整体素质较低,养殖技术推广普及率不高。

5.体制机制不顺。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畜牧兽医管理和技术支撑力量被弱化和边缘化,尤其是乡镇畜牧兽医站撤并为区域农业综合站,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弱化,技术推广工作难度增大。

6.产业化程度低。相对畜牧业其他产业,养羊业的饲养管理、屠宰、绒毛加工业等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虽然打造了一些品牌,但仅停留在粗加工的基础上,深层次、多产品的加工水平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优势特色不显著,生产效益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三、建议和对策

1.优先保障饲草料有效供给。饲草料是发展养羊业的前提条件。坚持以草定畜、种养结合的原则,有计划引进、推广优质高产牧草品种,开展人工牧草,按照“小平大不平”的思路,坚持在坡度不大的地块平整土地,有计划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实施机械化操作,提高饲草料收贮利用率,积极推广青贮等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提高饲草供给能力。在生态建设的方面,引导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开展集中连片大面积优质牧草种植,将饲草饲料种植纳入政府补贴范围,提高群众人工种草积极性。此外,支持和引进一批从事饲草料种植、加工、销售的大型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开展草产业收贮、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打牢养羊业发展的饲草料基础。

2.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集聚,提高竞争能力”的原则,建立以原种场为基础,以繁育场户、扩繁场为依托,以科研院所、畜牧推广部门为技术支撑的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提高的工作机制,科学区域布局,重点规划不同区域细绒型、多绒型、多胎型、肉用型等各个品系的核心群选育,增强良种供给能力,科学合理的利用陕北白绒山羊的羊绒和羊肉两个优质资源,全面提升陕北白绒山羊产业转型升级。

3.集成陕北白绒山羊养殖综合技术。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路线,从厂址选择、场区规划、圈舍建设、设施设备选择、品种选育、人工授精、饲草饲料配方、饲养标准、疫病防控、生产管理等环节出发,全面集成最新的陕北白绒山羊养殖综合技术,细化各项关键技术,形成详细的技术资料,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形成“人人能看懂,人人都明白,大家会操作”的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技术要领。在榆林市、延安市各建设1个标准化示范场,进行现场教学和培训,形成可搬可造的典型养殖模式,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以典型样板引领陕北白绒山羊养殖科技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

4.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羊粪营养成分高,是优质的有机肥原料。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型养殖企业或煤油灯企业建设区域有机肥加工厂,开展区域内羊粪的统一收购、集中发酵、科学加工,加大有机肥品牌的宣传与推介,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延长养羊业的产业链条,增加养羊科技附加值,提高养殖场户的收入,进一步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为乡村振兴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5.加快推进规模化养殖步伐。政府部门制定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强化引导、鼓励和支持陕北白绒山羊规模化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集中投向陕北白绒山羊养殖产业,推动陕北白绒山羊有序发展。二是对扩建、新建的较大规模养殖场在土地政策上适当放宽,在贴息贷款上予以倾斜,在设施设备上进行补贴,扶持一批大型养殖场建设,提升整体规模化发展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各级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力量,实施大型养殖场建设和管理中的包场技术服务工作,从场区建设、引种养殖、生产管理等方面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破解养殖场缺技术、少管理等诸多难题,为陕北白绒山羊规模化发展保驾护航。

6.大力发展屠宰加工业。屠宰加工,尤其深加工,是提高羊肉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和保证羊只销售的关键环节之一。按照区域布局,鼓励支持建设屠宰加工业,健全各级检疫检验制度,严格执行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开展羊产品深层次加工,多品类生产,强化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活羊屠宰行业现代化水平。积极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陕北白绒山羊系列产品,延长陕北白绒山羊产业链条,增加科技附加值,着力提高养羊业效益。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多渠道推介陕北白绒山羊深加工品牌产品,打开市场销路,以销售终端引领产业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养羊业绒山羊饲草料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辽宁绒山羊养殖方法研究
清丰县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河南省养羊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湖北省农村养羊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疆养羊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思考
太和县科学发展养羊业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