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探讨

2021-07-07刘琛徐龙闪吴蓓

经济师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职

刘琛 徐龙闪 吴蓓

摘 要:目前我国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高等教育院校越来越多,但大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上趋于保守,不能适应目前市场发展的需求。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根据人才培养方向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再通过效果评价反馈不断改进。文章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为例,介绍了其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及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容,并设计了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电商专业群 互联网金融专业 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

中图分类号:F830;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5-216-03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业态转型

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9个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文件中对互联网金融给出了官方定义,并界定了互联网金融的六大业态,其中网络借贷和股权众筹融资是区别于以往金融业务的创新业态。科技使得创新的步伐快于监管,互联网金融爆发出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中的创新业态,P2P网络借贷频繁爆雷,股权众筹投资者血亏,给金融市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019年11月15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引导部分符合条件的网贷机构转型为小贷公司,最大限度减少出借人损失,已退出的网贷机构不得申请转型为小贷公司。

(二)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助力传统金融变革

2013年“余额宝”的诞生被称为撬动了银行的“蛋糕”,随后传统金融三大类银行、证券、保险加大了科技在金融产业链上的运用,大型金融机构利用市场规模优势借助金融科技打造自身的闭环生态链,中小型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公司平台拓展客户渠道。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助力传统金融變革业务模式,服务中小微企业,继续扩展市场规模。以中国平安集团为例,通过加大平安科技投入,建立平安生态圈,将平安集团下所有子公司的业务通过集团APP联通起来,通过自身引流,增加了客户的黏性,带来了公司业绩的增长。

(三)市场监管趋严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采取的是分业监管,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与地方金融监管局针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不同业态业务进行对应监管。监管部门通过下发各类规范和指引文件引导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对违规、违法的机构进行整治和处罚,严重的要求关停。尤其是针对P2P网络借贷业务,仅2016年后出台的相关监管规范文件达14项。此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也在不断推进,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引入监管沙盒模式,纳入监管沙盒的应用在不断扩容,在全国不断扩大试点区域,强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务监管中的运用。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业务的规范,行业人才能力的要求也从摸索到了逐渐明晰的阶段,这对各个高等院校培养专业性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提出了要求。

(一)我国高校互联金融专业开设情况分析

2016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国家首次同意设置互联网金融专业。全国共有6所高校获批开设此专业,从此开启了我国互联网金融专业发展的进程。

1.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高校数量快速增加。

通过高等教育司资料显示,从2016年9月至2020年7月,我国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本科高校已经由6所增加为49所,其中公办院校的数量占比35%。其地区数量分布图如图1所示:

从开设区域来看,各高校分布全国19个省(含直辖市),其中开设数量最多地是安徽省,有9所本科院校,且安徽省是第一批申报互联网金融专业高校中数量最多的省份,其次是广东省。共有7个省份开设数量超过平均值,除安徽和广东省外分别是江苏、云南、四川、浙江、山西等省份。

2016年9月至2020年7月,我国专科类院校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省份(含地区)共有22个,共有130所专科院校开设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其中公办院校的数量占比65%,与本科院校比例正好相反,凸显专科院校在新专业开设和改革的步伐上更急切,更快速。开设数量超过10所院校的共有三个省分别是安徽、河北、浙江,共有11个省份开设数量超过平均值。其地区数量分布图如图2所示:

从区域分布看,在金融市场改革越开放的地区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学校数量明显相对较多。互联网金融在这些区域的市场中认可度和接受度更高,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金融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对互联网金融人才有更大的需求缺口。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满足本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切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

2.我国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培养课程方向分析。通过高教司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公办本科院校有17所,民办本科院校有32所。在专业课程设计上主要分三类大方向,第一类课程设计上整体更偏向于金融科技、互联网及计算机相关课程内容,辅助一些基础的金融基础课程,让学生形成金融思维,利用掌握的互联网及计算机技能去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第二类课程设计是金融科技+金融技能类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开设少部分互联网及计算机课程,大部分课程还是包含传统的金融类专业的课程,让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懂得基础的金融科技技能;第三类的课程设计更偏金融技能的培养,在大部分传统金融类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互联网运营推广、互联网金融信用风控、互联网数据分析应用等相关课程。

第一类的本科院校目前共有6所,其中三所学校为公办院校,其它三所院校均为公办学院所属的独立学院,可以窥见在国家教育支持和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办院校在对新事物新专业的改革中,更注重突破传统,应用创新,更注重行业中高端人才的试点培养。第二类的院校共有5所,在课程设计中有所创新,但较为谨慎。第三类院校占比最多,共有38所,其中有一所学校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课程设计方向上趋于保守。具体分布如图3所示。

而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专科院校中公办学校有85所,民办学院有45所。专科院校更注重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所以在人才培养上更积极主动地去调研市场需求,对专业进行改革和扩展,落实与行业、企业共建或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在课程设计的方向上偏金融科技类的专科院校有4所,金融科技+金融技能类的院校4所,其余120所专科院校均为偏金融技能类,具体分布如图4所示。

专科院校中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学校共有17所,其中偏金融科技方向的有4所学校,通过引入企业方优质的技术资源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更加契合国家建立应用型高等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另外13所校企合作学校均为偏金融技能方向的课程设计,但在课程设计上不同于其它院校较为保守的设计思路,而是将互联网思维融合入课程体系设计上,教学上结合学生的平均学习能力,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学生职业发展的方向,对应的岗位方向主要为互联网营销、运营推广和风控等。

(二)电商专业群下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2015年后随着互联网金融被市场认可和发展,川渝地区发挥西部开发的优势,利用优势政策吸引了几大头部互联网公司带头在重庆注册了互联网金融公司,人才需求链辐射西南地区。成都作为西部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基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也吸引了许多电商类尤其头部类电商公司落户开设分公司,电商行业中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也迫切的需要互联网金融提供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近年来川渝协同一体化的发展政策,促进了两地产业链的合作和对接。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在专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紧贴区域西部电商发展大基地的特色和需求,通过调研电商生态链的演化,将电子商务、移动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互联网金融及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7个专业组建为电商专业群,建成产业驱动化电子商务专业群生态体系。电商专业群生态体系如图5所示。

互联网金融专业开设在电商专业群中,将其定位为电商生态链中的支撑性行业,为电商产业链提供金融支持,明确了培养方向,避免了专业培养的跟风和盲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电商生态链,根据招收学生的学习特征,定位互联网金融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互联网及金融行业的就业人才,岗位方向是互联网信贷及理财、互联网营销、运营及推广、数据分析处理与应用等。具体内容见表1。

(三)电商专业群下互联网金融人才能力分析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适应性岗位技能,能在就业岗位中发挥自身能力,体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并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价值。结合川渝经济发展的特征,基于电商专业群协同培养和发展的需求,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分为四个方向:通识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

通识能力体现的是学生通过在校课程的开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通过德、智、体、美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提升了个人的基本涵养;基本熟悉和掌握电商生态链各产业运作的知识技能,能将电商生态链各种业务与互联网金融关联起来,利用互联网金融专业技能为电商生态链各种业务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职业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行业岗位技能,根据不同的岗位方向掌握相应的岗位职业技能。社会能力要求学生有在校及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融入社会和集体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具备职业道德、能利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能力体现的是学生对于自身职业和人生发展的规划能力,在就业和人生发展道路上具备认清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具体能力要求见表2。

三、电商专业群下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将互联网金融专业开设在经济管理、财税会计或者金融类专业群中,在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设计上,与所处学院(或系部)其它专业是完全独立的,缺乏专业之间的联动和协同发展,课程体系设计上更偏向于传统金融课程。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打破常规,避免各专业各自为政,将专业群基础技能课程设置为专业通识课程,加强专业群基础技能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培训上既能统筹熟悉整个电商生态链的岗位技能,又能掌握互联网金融专业特有的专业技能。

同时互联网金融专业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共同发挥校方和企方的優势,将双方的课程和谐地融入人才培养中。尤其是企方拥有更优势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实践资源,在学生实践培训与就业岗位对接中建立了通畅的桥梁,因此在人才培养中,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树立专业的思维模式,设计和实施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和实战,并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的推荐,顺利地完成学生从“入”到“出”、从校园到社会的对接。

此外,在对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摒弃填鸭式的学习,防止学生为了考试而临时抱佛脚的态度,采取更灵活的模块化、过程化实践操作成绩,结合期末综合考查成绩的方式,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综合技能素质。具体课程体系设计如图6所示。

四、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效果评价

对课程体系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价,需要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反馈。合理的评价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学生在校的学分绩点

学分绩点是考查学生在校综合知识掌握的能力和程度,也是能最直观地观察学生学习成效的。根据学分制的要求,学生需要在相应的学期内获得达标的学分绩点。在学期期末考核成绩出来后,专业教师应对全体学生成绩进行分析,看其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若较多的学生成绩存在偏差,应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考虑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难易度适中等。

(二)实训实战效果或专业技能比赛成绩

学生实训实战效果或者参加专业技能比赛的成绩是一项较好衡量学生专业综合素质能力的着眼点。实训实战环节一般安排在学生课程过程中,需要学生经过理论+实践的学习后才能完成,因此这一环节既考查了学生综合技能知识的应用,也考查了课程逻辑设计的合理性。而专业技能比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想要获得较好的名次,需要专业教师顺利的引导。无论是实训实战效果还是专业技能比赛均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的高度,这些都依赖于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

(三)就业的满意度

培养学生的最终效果体现在向市场输出,课程体系设计效果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就会更加匹配市场的需求,学生获得了认可,也体现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

学生就业满意度主要从失业率、就业岗位的专业匹配度、工作变动的频率、工资增长水平等四个方面考察。失业率应该保持在社会平均失业率水平以下,在同一时期完全就业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保持较低水平的失业率是正常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知识越匹配,说明该专业更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课程设计体系合理;工作变动的频率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该频率越低越说明大部分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后能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学有所用;工资增长水平应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五、结语

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要想专业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适应性的课程体系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还未有毕业生,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较好的学分绩点。在2020年春季学期,校企合作的企方针对2018级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开展了线上互联网金融实战训练营项目。在训练营中,全部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在企方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顺利完成了项目实战,期间共筛选公众号997个,二审后提审至开课吧240个号,成功进入投放的号66个,实现投放金额60000元。通过这次实战,学生不仅适应了企业商务拓展岗位的典型工作场景,激发了团队合作精神,也累积了岗位经验,对日后的学习和实训有了更多的自信和了解。

[基金项目: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重點教改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高专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慧科集团为例》(JG2018002Z)]

参考文献:

[1] 毛怡萱.互联网金融时代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优化改革探索[J].商业经济,2018(11):187-188.

[2] 熊建宇.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06):86-88.

[3] 湛泳,曾佩瑶.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2):46-47.

[4] 周雷.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应用(微课版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1.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7;2.成都市技师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7)

[作者简介:刘琛(1982—),女,汉族,湖北荆门人,国家理财规划师,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徐龙闪(1989—),女,汉族,山东定陶人,成都市技师学院讲师(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吴蓓(1981—),女,汉族,四川安岳人,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安全、数据挖掘](责编:纪毅)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