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野县区域性土壤酸化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

2021-07-07胡勤俭程春香

种业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野县样点酸化

胡勤俭,程春香

(1.新野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新野 473500;2.新野县原种场,河南 新野 473500)

新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境内无山,百里平川,是典型的平原县,人口83万,耕地7.1万hm2。全县主要栽培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其中,小麦种植面积为6 万hm2,花生种植面积为2万hm2,蔬菜种植面积为2.3万hm2,是产粮大县和蔬菜强县。近年来,新野县土壤酸化大面积增加且酸化严重,造成农作物、蔬菜等生长不良,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降低,病害多而重,持续下去将严重影响耕地质量提高和粮食、蔬菜、花生的高产稳产。

1 近年来新野县土壤酸化发展趋势

2007—2018年新野县不同乡(镇)采样化验样点土壤pH值见表1。

由表1可知,新野县土壤pH值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最高,为 6.18;2018年最低,为 5.50。而且2017年和2018年全县不同乡(镇)土壤采样化验点除樊集乡外pH值均在6以下。

表1 2007—2018年新野县不同乡(镇)采样化验样点土壤pH值

2017—2018年新野县不同村采样化验样点土壤pH值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村采样化验样点土壤pH值均在5.5及以下,且不少村土壤pH值已低于5,即新野县已呈现区域性土壤酸化现象。

表2 2017—2018年新野县不同村采样化验样点土壤pH值

2 土壤酸化的危害

土壤酸度是由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直接反映出来的。土壤实际pH值介于5.5~6.5为酸性,介于4.5~5.5为强酸性。土壤pH值在5.5以下时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土壤有机质转化一般于接近中性环境中在微生物参与下进行,土壤过酸影响有机质转化和植物对营养的吸收,也会引起磷的固定,降低磷的有效性[1]。而且土壤过酸会导致碱性离子钙、镁、钾等土壤养分的流失,铝、锰、镉等有害重金属元素增加[2]。土壤过酸时农作物主要常表现为根系生长不良、叶片黄化、病害重、重金属超标,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3 土壤酸化发生的原因

酸性土壤的形成过程分为自然条件下和人为条件下2种。自然条件主要是降雨和农田灌溉冲刷,使土壤中大量的钙镁离子流失,造成土壤酸化,自然条件下土壤酸化是缓慢的过程。人为条件包含氮肥的过量使用、农作物连续种植、秸秆外运和农产品的收获等。而农作物连续种植、秸秆外运和农产品的收获是农业生产不可避开的现象,随着未来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作物产量需求的增加,酸化程度还会增加。其中,不合理施肥造成农田土壤大面积酸化是高产高投入农业带来的典型问题。在各种人为因素中氮肥的过量施用被认为是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加速的主要诱因,这不仅导致了土壤酸化,也引起了土壤盐渍化,应给予高度重视。

4 土壤酸化防治对策

土壤安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区域性土壤酸化加剧了土壤污染危害,对国民健康、人居环境、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目前,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土壤管控、科学种植、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减少氮肥使用量,减缓土壤进一步酸化。

4.1 政府部门研究制定土壤酸化防治方案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土壤区域酸化对农作物的危害,制定土壤酸化治理技术方案,采用阻控措施,降低治理成本,积极研发和推广新技术,做好培训、示范和推广,建立示范样板田。

4.2 减少化肥用量,改良土壤酸性

大量使用化肥特别是氮肥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做好测土配方施肥的宣传和讲解,使农民真正掌握科学施肥的技术和方法,活学活用,减少只追求产量而盲目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的现象。对酸性强的土壤,增施石灰、钙镁磷肥、土壤调理剂等碱性肥料,可使作物明显增产[3]。

4.3 提高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

酸性土壤存在钙镁等微量元素的流失,在提高土壤pH值的同时,及时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有机肥含有一些碱性物质,不但可以提高pH值,还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供充足的养分,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

4.4 改进耕作制度,实行轮作、间套作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实施耕地休耕试点,恢复土壤肥力[4-12]。

4.5 提高土壤氮肥利用率

加强新型肥料的开发和施用,加大公关力度,着力提高土壤氮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

猜你喜欢

新野县样点酸化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不同酸化剂对畜禽养殖粪水无机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的最优土壤采样尺度选择研究①
农田灌溉用水量统计工作中的样点灌区选取方法研究
新野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建议
新野县农村发展探究
浅谈油井作业压裂酸化及防砂堵水技术研究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结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