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孩子社交中遭遇拒绝时该怎么办

2021-07-07■小

新农村(浙江) 2021年5期
关键词:包子社交妈妈

■小 麦

(本栏编辑:张 红)

孩子从3岁开始便有了社交意识,他们想通过交朋友找到自己的“群”,渴望获得同伴的认可和陪伴,但也常会遭遇拒绝或冷落孤立,于是束手无策的孩子首先想到的便是求助父母。此时父母的回答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答案,会传递给孩子不同的社交思维,甚至让孩子步入不同的人生轨迹。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能给予正确的帮助和引导,无疑是给孩子的心头“再插一刀”。以下这些常见的错误回答,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杀伤力”,需要避免。

错误回答一:“不玩就不玩,我们不稀罕。”当孩子遭遇同伴的拒绝向父母求助时,如果父母总是以“我们不稀罕”“我们也不和他玩”的态度忽视孩子对社交、情感的需求,只会导致孩子变成一座“孤岛”。孩子没有发泄压力、倾诉烦恼的途径,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错误回答二:“就你这样,谁会和你玩?”在游乐场里,有个4岁多的女孩看到一群大孩子正开心地玩游戏,便走过去小声地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领头的大孩子根本没理这个“小不点”。小女孩被无视后,转身寻求妈妈的帮助。妈妈看着“没出息”的女儿,十分不悦:“你声音像蚊子似的,谁想和你一起玩?”被妈妈批评后,女孩难过地低下了头。

孩子在社交中被拒绝,已经很委屈了,这时最信任的父母还来“揭短”,无疑让孩子的痛苦“雪上加霜”。这种打击、贬低式的回应,不仅会磨灭孩子的自信,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对交友心存畏惧,变得自卑内向。

错误回答三:“把你喜欢的东西让给他,他就和你玩了。”生活中,当孩子遇到社交矛盾,谦让的父母常要求孩子“舍己为人”,以此来获得“性格好”的美誉。父母的过度谦让,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觉得只有“放弃自己的权利”,才能获得友谊,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我们鼓励孩子分享,但分享是相互的,不是一味讨好。牺牲孩子的合理权益换来的“友谊”,短期看似和谐,但孩子在不断“讨好”中,也会渐渐失去自我,在未来的社交活动中变得更加被动。

当孩子在社交过程中遇到阻碍向父母发出“求助”信号时,千万别忽视敷衍,更不能贬低责骂,亦或让孩子随意“牺牲”。只有正确引导,教会孩子独立思考、总结、反思、主动的“社交策略”,才能让孩子在社交互动中游刃有余。

共情孩子的感受,明确问题所在当孩子遭遇同伴拒绝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倾听,给予安慰。

在一期综艺节目中,演员蔡少芬的小女儿包子受到冷落,她难过地找妈妈哭诉:“为什么他们都喜欢姐姐,不和我玩?”蔡少芬既没贬低包子,也没指责其他孩子,而是先“共情关注”。她说:“妈妈理解你的感受。”然后进一步帮包子分析原因:“每个人交朋友时,都会有不一样的表达。你试着多笑笑、主动些,小朋友们也会被你吸引。不要总去怨恨别人,先做好自己,才会更开心。”最后,包子在妈妈的鼓励下,即使不断受挫,依然继续出击,最终交到了朋友。

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换位感受当孩子被拒时,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也要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前面那个在游乐场被大孩子拒绝的小女孩,如果妈妈先能“破解”女儿被拒的理由:“大小孩不是不愿意陪你玩,而是他们担心你年纪小容易哭,怕你摔跤。”再让女儿换位思考:“现在假如你是大孩子,如果你们游戏玩得好好的,突然有别的陌生小孩想加入,你会不会也不太愿意,毕竟不熟悉。”当父母能挖掘孩子被拒背后的深层原因,并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负面情绪便容易释放了。

提供可参考的方案,让孩子自我反思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曾说:“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直接告诉孩子100种解决办法,不如让孩子学会反思,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音乐家谭盾的儿子在参加一次夏令营活动时抱怨道,他和室友闹得不愉快,不想和他住一起了。父母听了没多说什么,只是给了孩子两个选择:一是向老师说明情况,申请立刻调换宿舍;二是离结营还有很长时间,多了解下那位同学,看看是否有改观。后来儿子在视频网站上发现室友的音乐视频,感叹道:“他真厉害!我们其实可以互相学习。”父母没插手替孩子解决问题,只给了孩子多种方案参考,最后孩子在自我反思中,成功化解了矛盾。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童年是经历各种自发体验的过程,既有温暖,也有冲突。孩子只有全然经历过,才能发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在孩子的社交活动中,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选择朋友的权利。不管是拒绝还是被拒绝,都是人生常态,只有理性地看待,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中更有底气地行走。

给孩子多些时间,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散发出自己的闪光点,才能吸引真正欣赏他的人。绘本《谁能抱抱我》中的刺先生也和很多孩子一样,常被拒绝,因浑身带刺,没人愿意给他一个拥抱。最后,他努力寻找,遇到了刺小姐,他们一起玩、一起拥抱,再也不孤单。我们要告诉孩子:在寻友的过程中,即使被拒绝过无数次,也不要放弃寻找。努力发出自己的能量信号,这世界总有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会在下个路口等你。

猜你喜欢

包子社交妈妈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