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区更新中的非典型遗迹保护问题

2021-07-06赵欣歌

雕塑 2021年3期
关键词:遗迹城市更新民居

赵欣歌

城市更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社区改造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城市更新不仅是新建筑替代旧建筑,更深层次上还要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让城市更具有活力。这不仅关系到居住区人口的变动,也关系到城里许多古迹或者有文化价值遗产的有效保护。对于一些建城时间不长的城市来说,城市更新并不是大问题。但是中国历史久远,许多城市都有上千年的建城史。这就涉及城市更新如何认识和利用一些非典型遗迹的问题。

所谓非典型遗迹,就是一些历史久远,已经没有了原来的状貌,留下的只是一个名称,一个无法引起共鸣的土堆……这些非常态的遗迹日渐缩小,传播范围狭窄,甚至濒临消失。它们已经无法负载原来的历史重任,但却与文献记载有诸多的联系,关系城市的继往开来。不论古城的一掊土、一块石头、一棵古树,还是有待文献还原的一片旷野、一个空间,都不仅不能破坏,而要做到有效保护。

历史遗迹既包括物的形态,也包括人的居住空间,并且也与人的认识水平相关。居住空间对于人们有多方面影响,如健康、收入和社会关怀等。随着时代的改变,居住环境和社会生态也在发生着变化。长期以往,这也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潜在的心理。一个城市古老与现代有机融合,居民关系和谐,可以给当地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大同古城经过十几年的恢复,现在的市容市貌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由于古城规模较大,同时古城内有待保护或者重新认识的古迹还有许多。所以,“造城运动”是个漫长和深思熟虑的过程。不论居民的搬迁,老旧社区的改造,产业的分配等,都制约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里,一般国保省保的文物遗迹容易得到保护,或者改造时都会重新考虑。但是对于古民居,或者已经破败不堪荒废的遗迹来说,如何保护,如何认识,以及如何与周边的社区相协调,却是规划和改造的难点。

就现场考察来看,一些老民居的破坏程度是相当严重的。尤其大同地区的古民居,从外表看都是砖木结构。其实,除了外墙和屋顶暴露的地方,大部分墙体或者房屋接壤的内墙都是土坯结构。这种土坯结构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实际上已经相当的脆弱。就是一些砖制的建筑构件,如砖雕或者房檐屋脊的砖瓦,看似有个形状,其实一动都变成了粉末。所以,像这种民居,如果不当维修,本身也就是一种破坏。但是不维修,放在那里,人不使用,价值也不能发挥,只能拆除。但是拆除以后,如何原址重建与以前的民居形成气脉上的延续,就涉及到一个与社区改造,以及其他遗迹、服务配套的统一问题。

这种改造不仅涉及建筑形制的传达,还要保留原来居住社区的气息和历史文脉,考虑到建筑材料和样式功能的延续。大同地区冬季寒冷,过去的民居一般墙体较厚,尤其是烧炕的烟道,两堵墙加在一起厚度接近一米。在这种情况下,拆除后的民居可以节省不少地方,重新规划发挥更现代的功能,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些民居年久失修,虽然破败不堪,但还能保留下不少较为完整的砖瓦。这些东西存量较大,过去一般都作为建筑垃圾处理。其实文物遗迹修旧如旧,如果能把这些原址上较为完整的砖瓦等建筑构件收集起来,然后用于维修一些古建筑,或者重新复建一些古建筑,其意义就不一般了。

古老的街区中,由于时间的推演,许多新建筑往往建在旧建筑废墟的基础上。所以,古城的城址越来越高。就像大同古城内的一些老街巷,可能在明代的基础上建清代的建筑,清代的基礎上建民国的建筑。这些老街区有的还是古老的里坊式,街道没有拓宽,没有增高,但是道路两边的民居一代一代的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以前的建筑垃圾也没有清理,所以房屋都比道路要高。许多临街的院墙年久失修,为了防止倒塌,都有外墙支撑。站在古城东北部代王府和法华寺之间的废墟上,看到废墟高度几乎与两者的院墙接近。笔者在已经倒塌拆迁或有待清理的地方看到,许多地方明显比中间的道路高出许多。如果城市更新忽略了这些方面,势必造成改造后的街区难以还原成历史的原貌。

古城里,庙宇作为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常和一些民居相互错杂,也就是一些庙宇本身就镶嵌在大片的民居中。随着街区的不断变迁,甚至重建,有些庙宇也改作他用。城市改造的时候,应该让这些庙宇继续发挥其价值。庙宇在现代已经转换了角色,不再体现居住区域的社会功能和民俗信仰,而成为文化的传承对象了。

现在每个城市都特别重视文化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三产的驱动力,如果这个城市历史上发生过一些重大事件,有一些历史名人,对于这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创新作用是很大的。但是相关事件在当地有一个全态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就是有一些原址的标志和局部的建筑,如一个水井、一堵墙、一块碑,甚至几块建筑遗构,都值得庆幸。这些都是潜在的文化力量和创新本源。

大同古城大规模拆迁以后,一些几百或上千年的著名建筑和历史遗产,现在看来就是一个土堆,或者一个不完整的建筑局部,已经丧失原貌,并与历史记载相去甚远。这些遗址遗迹如果不根据文献记载,根本不知道原来的样子和功能。如果不在现有基础上恢复历史文化价值,一盖新的建筑,这些遗址几乎就无法寻觅。这些遗迹只有做好保护,纳入规划改造,才有利于城市独特的文化定位,才能彰显城市的历史底蕴。

古城的建筑遗址和老民居一般处于城市中心,这也是发展服务商贸的黄金地段。如果老民居没有了保存价值,或者已经无法保存,只能占地新盖。但是规划的时候千篇一律,雷同化,十分不利于城市个性的形成。所以,特色地方遗址遗迹要尽可能保留,尽可能还原,一定要避免同质化。不仅商业建筑要与古城内的民居数量和高低形成合理的搭配,还要发掘遗迹或者遗址的历史意义。一些街巷地名、古建筑残存,有利于古城内发展旅游服务产业。

城市更新是个千年大计,涉及方方面面。除了关注遗迹遗物的新形态,还要创造这些遗迹存在的社会空间,在纳入现代生活设施的同时,也要获得居民的支持。只有以人为中心,以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中心,对社区精细化改造,把城市更新看成一盘棋,才有意义。这通常涉及多个行业,需要政府多个部门的协调。只有讲明政策,调整相关者利益,跨多个部门利用资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很明显,有战略规划的社会干预可以给城市更新带来积极的变革,改善居民的社会福利和经济水平。

人与居住环境是动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空间环境的舒适感受不可避免与那个时代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处理好物质享受和精神层面的文化遗产,人们需要眼界的拓宽,也需要对原有环境用途重新感知。旧的空间代表着既往的历史,通过时间的淘洗,这种效能反过来又促进环境的进一步变化,其影响会波及整个城市或者更大区域。

大同凤凰嘉园处于古城内西北部,原来是辽代萧太后的离宫凤台。二十几年前,拆建老民居建成了砖混的六层楼,现在因为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又面临拆迁。这里处于古城西北角乾楼景区辐射范围,规划这里成为新的古街区。虽然现在周围居住环境很差,但是居民搬迁意愿也不强。这些老旧小区居民為什么不愿搬迁?可能与居民原来居住地点的情感有关,或者与拆迁政策贯彻有关,比如说拆迁以后的补偿等。这些问题对于城市重新建设成本是很大的,往往几个人就涉及到工程的无限期拖延,分摊到成本里,时间越长越不划算。

所以,规划方案出台之前,当地居民应该参与。这样,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也有利于获得居民的支持和理解。规划部门与专家可以提高市民参与当地社区规划的兴趣。规划者以居民的家乡建设和社区认同为基础,重新制定社区历史转型计划,有利于尽早达成社区发展的共识。在城市更新和社区改造中,这些规划者能够调动居民集思共进和进一步完善现有规划,避免后续拆迁麻烦和改造失败。

城市更新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活方式的变迁,需要老一代与年轻一代分享曾经在这里留下的遗产。人们也希望看到城市和社区发生积极的变化,功能设施不落后于时代,并回到历史上充满活力的时期。城市更新重视历史实物的保护,将居民的经历和意见反映在社区改造的方案中,有利于新社区充满朝气。城市更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城市改造者、社区居民和其他相关方相互配合,从长计议,投入精力建立信任。只有这样,才能留下城市的文脉,节约重建成本,保持长久的发展活力。

猜你喜欢

遗迹城市更新民居
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
沙海遗迹
常谈常新的城市更新思路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超新星遗迹Simeis 147
城市更新
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