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2021-07-06刘玲陈月养尹荣丽

系统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髋关节手术室切口

刘玲,陈月养,尹荣丽

信宜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茂名 525300

髋关节置换是以人工假体替换病变髋关节重建髋运动功能的外科修复手术,适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骨无菌性坏死、骨性关节炎以及其他各种可引起髋关节重度持续疼痛与功能障碍的疾病[1]。该技术成熟可靠,可以解除患者疾病痛苦,帮助恢复行走能力,提高生活质量[2]。老年人由于生理特殊性,易发生股骨颈骨折以及继发股骨头坏死,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占比多数[3]。切口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因为常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器官功能衰退、机体抵抗能力差等原因,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另外,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手术时也容易被动接触医源性的危险污染源,从而导致切口感染。因此,探讨导致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制订和实施有效护理预防对策提供依据和参考[4]。因此,该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展开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为回顾性分析,从该院骨科收治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选取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前明确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外科手术禁忌证;合并恶性肿瘤;围术期临床资料不全。入选病例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60~89岁,平均(70.3±9.6)岁。原发病:股骨颈骨折59例,股骨头坏死18例,骨性关节炎13例。

1.2 方法

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记录,依据术后有无发生切口感染将入选病例分为A、B两组。切口感染诊断参照中华医学感染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即切口有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呈阳性。基于该标准,将未发生切口感染的77例患者纳入A组,发生切口感染的13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观察两组人口统计学、既往病史、该次疾病情况、实验室指标、手术室治疗情况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B组平均年龄、超重及肥胖率、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占比、接台手术率、术中学习参观占比均高于A组,血红蛋白(HGB)平均水平低于A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比较[n(%)]

续表1(±s)

续表1(±s)

注:超重及肥胖标准为体重指数≥25 kg/m2

?

2.2 多因素分析

以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结局为因变量,各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方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HGB水平是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保护因素,超重及肥胖、接台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学习参观是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骨质疏松等原因,老年人在轻微外伤作用下即可能导致髋部骨折[5-7]。传统髋部骨折手术后,患者因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炎、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8-9]。髋关节置换具有术后下床时间早,患者可迅速恢复患肢功能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方法[10-11]。切口感染是临床常见医院获得性感染,在髋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较为常见,与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等原因有关[12]。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减退、营养状况不佳、多伴随基础疾病、免疫功能降低、抵抗细菌侵袭的能力差等因素,更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高危人群[13-14]。

该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组超重及肥胖占6.49%,低于B组(30.77%);A组合并糖尿病7.79%,显著低于B组(30.77%);A组接台手术比例10.39%,低于B组 (38.46%);A组术中有学习参观者占11.69%,低于B组(38.46%)(P<0.0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HGB水平 (OR=0.998,95%CI:0.997~0.999)是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保护因素,HGB是反映患者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的实验室指标,血HGB水平偏低往往提示患者抵抗力差,此类患手术室者感染风险较一般患者要大,因此围术期特别是术前早期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对于预防手术室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手术时间(OR=12.527,95%CI:6.458~24.29)是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切口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暴露的切口遭细菌定植是引起感染的重要机制,而手术时间越长,手术切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就越长,就越易引起感染。高轶[16]研究指出,手术时间是是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OR=1.812,95%CI:0.973~2.41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超重及肥胖(OR=3.668,95%CI:1.209~11.128)也容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在于:肥胖患者体壁脂肪组织过多,手术切口相对要大;术中组织暴露困难,加大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Wallace等[17]认为,BMI增加与创口感染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感染风险从BMI为20~25 kg/m2的1.6%增加到BMI>35 kg/m2的3.5%(P<0.01),脂肪组织血液供应少,切口愈合缓慢;接台手术(OR=7.954,95%CI:3.439~18.395)同样是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接台手术指一台手术完成后接着进行另一台手术,虽然两台手术之间也会进行感染防控相关操作,但由于时间紧迫,物品、地面、空气等清洁消毒可能不及一般手术时处理的理想,从而为感染遗留隐患[18-19]。该结果与唐晓[18]研究结果一致(OR=1.598,95%CI:1.014~2.355)。另外,术中学习参观,无疑会增加手术室人数,人员的走动会带动周围空气,可能造成菌尘悬浮污染,成为切口感染的来源(OR=5.721,95%CI:3.165~10.343),与戴宁等[20]研究结果相似(OR=1.087,95%CI:0.414~1.657)。

针对上述可控因素,围术期临床护理建议采取以下护理预防措施,以减少可控制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发生切口感染,具体如下:①术前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特别注意了解患者营养状态,对于存在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的患者,应予以有效干预,加强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身体机能与免疫力,保护性预防手术室感染;②予以患者术前访视,做好沟通及心理干预指导工作,特别是对于行局麻手术的患者,积极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术中依从性、配合性,对缩短手术时间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加强术中护理配合,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髋关节手术基本流程及各个环节所用器械、工具等,并在适当时机及时、准确的传递给医生,以及配合做好术区清洗,保持术野清晰,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时间延长;③尽量避免接台手术,如条件不允许,在前一台手术完成后,必须有效落实消毒清洁工作,建议层流净化至少30 min,以降低感染风险。手术不可与感染手术接台,具体安排手术时,要将用时较长的手术靠前安排。④手术室护理全程要严格遵循无菌化流程,要定期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手术室护士感染防控意识、知识及技能,为术中无菌化操作奠定基础。另外,术前要做好手术室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利用空气净化系统有效控制手术室内的尘粒细菌和气流分布,并严格进行三区划分、外带物品等。同时,患者所用器械必须进行严格规范的消毒及管理,手术室内产生的大量污物也要处理。⑤手术学习参观尽量在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中开展,而避开老人、体弱者等感染风险高患者,手术室限制人员进出,同时站位得当后,尽量减少术中来回走动,以减少空气微粒漂浮,降低感染概率。

综上综述,影响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因素众多,术前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血HGB水平,改善患者身体机能与免疫力,同时加强术中护理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做好术中隔离与消毒工作,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髋关节手术室切口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我的好奇心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