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7-06代德勇

系统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克氏经皮宽度

代德勇

冠县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冠县 252500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约占总跗骨骨折的60%,跟骨骨折后骨折处周围软组织状况较差,患者行动受限,若不及时治疗有致残的风险[1]。手术是治疗跟骨骨折最有效的方式,可以使患者跟骨正常解剖结构与行走能力尽快恢复,其中内固定术是常用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近年来,克氏针与复位钢板被广泛地应用于片状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比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该文选择该院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2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奇偶数法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1例,研究组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2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奇偶数法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1例。该研究已经伦理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经过X线、CT检查均为跟骨骨折;②伤前足部功能及结构无异常;③均为单侧单纯闭合性骨折;④SandersII型及以上;⑤患者与家属均知情;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开放性与陈旧性骨折;②既往精神病史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④手术禁忌证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⑥足部感觉异常者,例如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组中男29例,女2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为(48.05±2.27)岁;SandersII型15例、Ⅲ型26例,Ⅳ型10例;高处坠落伤29例,外力暴击伤14例,交通事故伤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5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为(49.12±2.08)岁;SandersII型16例、Ⅲ型24例,Ⅳ型11例;高处坠落伤26例,外力暴击伤16例,交通事故伤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抬高患肢,常规铺设消毒巾。通过C形臂透视观察患者骨折部位,使用一枚克氏针在跟骨结节置入,一只手握住克式针撬拨,另一只手在足跟外侧用力挤压复位骨块。复位后使用C形臂观察患者跟骨关节复位情况,如果复位不佳则取出克氏针重新复位[2-3]。检查复位效果满意、固定牢固后拔出导针与撬拨针,冲洗伤口后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3个月后复查骨折愈合与复位情况,复位良好可取出克氏针。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健侧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抬高患肢,常规铺设消毒巾。在股骨下段使用止血带,选择跟骨外侧“L”形切口,分离皮瓣组织,提起腓肠神经、腓骨韧带等组织,置入克氏针充分暴露骨外侧面。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分别对骨折块前突、内侧壁、跟骨后关节面进行复位。在C形臂透视下观察跟骨复位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位钢板进行内固定,置入螺钉加压固定,固定牢固后拔出克氏针,常规留置引流管,冲洗伤口后逐层缝合。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Bohler角、Gissane’s角、跟骨高度与宽度,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与计算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优良率。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5]: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分别从活动度、外观、功能以及疼痛度进行评价,分值分别为5分、10分、40分与45分,>89分视为优,分值在75~90分之间视为良,分值在50~74分之间视为可,<50分视为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复位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s角、跟骨高度与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s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s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比较(±s)

?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跟骨骨折大多为高处坠落等暴力外伤造成,骨折患者足跟部剧烈疼痛,难以行走,严重的可出现骨反张。由于跟骨以及周围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后遗症较多,预后不佳。若患者未能及时治疗,极有可能5年内丧失劳动能力[6]。当前,跟骨骨折治疗仍未达成一致的标准,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闭合撬拨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功能修复手术。早期由于医疗技术不发达,跟骨骨折患者大多接受保守治疗,即不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通过功能锻炼等措施减少骨粘连现象,虽然这一方式几乎无创伤,但后期极有可能出现畸形愈合、足跟疼痛等情况,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截骨矫形,保守治疗比较适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局部软组织条件差、高龄患者[7]。经皮撬拨复位手术切口较小,患者感染、皮肤坏死概率较低,且治疗过程中无需剥离皮瓣组织等神经组织,对跟骨骨折部位血运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骨折部位愈合与早期功能锻炼。然而,经皮撬拨复位对于复杂的跟骨骨折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内固定效果有待提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以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使骨折部位尽快恢复其原有解剖解构,内固定可靠。然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软组织剥离广泛、损伤大,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骨折块坏死的风险较高,甚至可能发生骨折不愈合、骨不连。

在该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ohler角(35.18±2.69)°、Gissane’s角(132.44±5.72)°、跟骨宽度(35.24±2.06)mm高于对照组(31.25±3.04)°、(123.45±5.63)°、(32.89±1.97)mm,跟骨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3.92%明显低于对照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优良率94.11%高于对照组8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文研究结果与荆波等[8]研究结果:切开复位 组 患 者Bohler角 (28.25±22.43)°、Gissane’s角(135.27±8.34)°、跟骨宽度(45.83±3.04)mm高于撬拨复位组(24.73±2.36)°、(123.46±57.69)°、(40.26±1.98)mm,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治疗跟骨骨折,但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佳,患者跟骨骨折恢复情况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使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都需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在使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时,术前需注意仔细阅读跟骨X线、CT等检查结果,明确患者骨折分型与骨折骨块位置,术中根据C形臂透视结果合理选择克氏针入针点,避免在置入过程中引起周围神经损伤。

猜你喜欢

克氏经皮宽度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