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近中期效果比较分析

2021-07-06张伟陆林

系统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骨性屈曲胫骨

张伟,陆林

1.长春市中心医院骨科,吉林长春 130051;2.长春市中心医院医务科,吉林长春 130051

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作为常见的慢性老年骨科疾病,一般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群体,且随着国内人口的老龄化,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该病初期表现为出现轻微的钝痛,在活动时疼痛会加强[1],休息之后会有所改善,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越来越严重,影响行走。对于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一般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常用手术方式有胫骨高位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单髁置换术,其中胫骨高位截骨已经不被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单髁置换术在临床使用的较为广泛,为了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和特点[2]。该文通过该院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治疗的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评定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应用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中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的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3~84岁,平均(65.32±2.00)岁;参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4~85岁,平均(66.00±2.1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该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且患者和家属对此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的病变主要的位置在膝内侧间室,且关节活动受限为内翻<15°,屈曲挛缩<15°[3],在正式手术前膝关节屈曲≥90°,膝关节韧带的结构保持完成功能完整。

排除标准:患者过度肥胖,活动量较大,并且存在炎症性关节炎,例如类风湿,多关节疾病等。

1.2 方法

参照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4],即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进行麻醉后,在膝关节正中将皮肤切开,并且在髌旁划定切口将膝关节囊打开,将髌前脂肪垫进行完全切除,之后依据患者的滑膜情况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切除。将患者的髌骨往外侧推开,膝关节屈曲,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进行切除,将髋臼拉钩促使胫骨平台能够完全显露[5],注意交叉韧带在胫骨平台后缘止点进行保护,对内侧的半月板进行完全的切除时,需要保护好患者的内侧副韧带。完成以上的操作后,将胫骨边缘的关节囊和侧副韧带进行松解,松解后,再将半月板切除,让胫骨平台能够完全显露,在患者的胫骨平台中间线前1/3或者是前交叉的韧带止点的位置采用骨椎的定位,再进行胫骨截骨,然后在胫骨髓内的位置进行定位和截骨,利用假体进行试摸,并且采用骨水泥进行固定和安装,并且放置引流管,将膝关节屈曲位进行缝合。

研究组采用单髁置换术[6],患者保持仰卧体位,膝关节能够保持完全伸直一直到屈曲90°的范围内,麻醉成功后,在患者的髌骨旁斜向下一直到胫骨节内侧将关节囊切开,对于内侧踝置换的患者应当选择将中线外侧冠状韧带和外侧的半月板前角保留;对于外侧踝置换的患者应当将内侧冠状韧带和外侧的半月板前角保留。将髌骨外翻,膝关节进行屈曲,对患者的膝关节各个间室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单髁置换术[7]。确定之后,在胫骨髓外进行定位并且截骨,将前交叉韧带保留,确保冠状面和胫骨长轴垂直,且矢状面需要保持向后倾斜10~15°,依据膝关节应力情况,采用X线正位Ahlback分级进行截骨,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股骨假体的选择,将股骨软骨面刮除,并装假体,在应力状态下保持2 mm左右的关节间隙将胫骨假体安装,让膝关节保持轻度内翻的状态,安置好引流管,在膝关节屈曲的状态下进行切口的缝合,假体采用骨水泥进行固定[8]。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对膝关节均进行加压包扎,并用冰敷至24 h,在手术后48 h将引流管拔除,给予抗生素进行感染的预防,使用3~7 d,抗凝的药物服用2周,并且对患者血常规和CRP、血沉等检查[9],单髁置换术在手术后的第1天进行功能锻炼,全膝关节置换术在第3天开始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和分析手术后两组治疗效果,当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在手术后进行拆线之前,膝关节主动屈曲已经恢复到90°,进行疼痛评分,分数为0~10分,即可将其归为优秀;当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进行疼痛评分,得分在10~40分,行走会有疼痛,即可将其归为良好;治疗后,进行疼痛评分,分数在50~100分之间,并且疼痛影响到正常生活,即可将其归为较差。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00%。

②记录和分析手术前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后3 d血红蛋白的下降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的优良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对比

术后,研究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对比(±s)

表2 手术前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对比(±s)

?

2.3 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后3 d血红蛋白的下降量对比

研究组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后3 d血红蛋白的下降量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后3 d血红蛋白的下降量对比(±s)

表3 两组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后3 d血红蛋白的下降量对比(±s)

?

3 讨论

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已经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的疾病之一,治疗一般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0],但目前研究发现,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有5%~20%的患者为单一间室严重病变,这一类患者是否能够继续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还存在争议。随着研究的不断成熟发现[11],采用单髁置换术效果更佳。单髁置换术即是对膝关节病变间室进行置换,能够替换膝关节胫股骨已经受到破坏的表面,将病变的软骨进行切除,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膝关节的功能。但是单髁置换术的屈曲角度大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这是因为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单髁置换术对于前后交叉带的保留更多,切除的骨量更少,能够确保膝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但是单髁置换术后,手术效果对于膝关节例如韧带的结构的完整性和髌骨关节和对侧间室关节的软骨的依赖性较大,其适应证比全膝关节置换术更多,在手术前需要采用膝关节镜进行检查,确保满足手术的适应证,在开始手术。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优良率94.00%高于参照组(P<0.05)。且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均比参照组理想,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血红蛋白的下降量低于参照组(P<0.05)。与罗炜等学者[12]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单髁置换术治疗后,患者临床有效率96.45%优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该文所得结果一致,具有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效果优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更有利于膝关节各项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骨性屈曲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蜻蜓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