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排列术与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

2021-07-06蒋国梁周江华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肠粘连松解术肠管

蒋国梁 周江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 桂林,541002)

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与腹部手术关系密切,在病因影响下导致腹腔内肠管出现粘连,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发病后典型症状以排便障碍、恶心、腹胀、腹痛、呕吐等多见,临床提出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1-2]。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类型,发病率占各类肠梗阻的45%,发病原因较多,其中腹部手术是最主要的病因,疾病经诊断后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甚明显,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会直接影响术后康复效果与术后肠梗阻复发风险[3-4]。文章纳入我院收治的8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评价肠排列术与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效果,现作以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研究对象:8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肠排列术)与B组(常规肠粘连松解术)各43例,A组中男女比例为28/15,年龄平均为(43.8±5.1)岁,发病原因:肠扭转术后15例、消化道穿孔术后13例、胃大部切除术12例、其他3例。B组中男女比例为30/13,年龄平均为(44.5±5.0)岁,发病原因:肠扭转术后13例、消化道穿孔术后14例、胃大部切除术13例、其他3例。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给予肠排列术治疗,均选择全身麻醉方式,开腹探查判断梗阻部位,寻找靠近梗阻部位近端小肠,并对粘连部位进行减压处理,对粘连肠管游离处理,分离全部小肠。外排列术:采取折叠排列方法,排列范围指屈氏韧带下30cm-回盲部50cm间小肠,确保每列长度为20-30cm,相邻系膜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固定,针距为5-6cm,操作结束后反复使用中分子右旋糖酐冲洗腹腔并保留。内排列术:在屈氏韧带下15cm处放置气囊双腔内固定管道,缝合固定处理,再拖拉气囊至回肠末端,缝合空肠起始端,固定在左上腹壁。

B组给予常规肠粘连松解术治疗,采取全麻方式,选择合适部位做一切口,打开腹腔后寻找瘪缩肠管、膨胀肠管交汇处,确定梗阻部位,判断血液循环状态,及时松解梗阻粘连带,切除坏死肠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这次研究中各项与所选取病人相关的数据都导入到 SPSS 19.0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数据资料用卡方分布来检验,P<0.05,证明具有明显差异性,符合统计学要求。

2 结果

2.1 比较手术情况

A组手术时间(79.20±15.62)min、术中出血量(171.39±20.10)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75±0.30)h、住院时间(5.86±0.40)d,B组手术时间(97.32±20.40)min、术中出血量(170.08±21.04)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6±0.20)h、住院时间(8.10±1.00)d,A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t=4.625、29.281、13.638,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295,P=0.769)。

2.2 评价并发症

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见表1。

表1 比较并发症情况(n=43,例)

3 讨论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可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同时也伴随风险,如术中操作不当会相应增加并发症风险,影响术后康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不同疾病具有多样化、个体化的致病因素,一旦外科术后出现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则难以评估疗效及预后[5]。

肠道粘连发生的原因与机体对手术创伤、异物产生的防御反应有关,一旦发生肠粘连会导致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会直接影响肠道蠕动速度,影响肠道功能,目前临床治疗手段包括手术与非手术2类,传统松解术可有效解除症状,会增加术后复发、并发症风险;而非手术治疗仅可减轻症状,无法完全治愈[6-7]。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手术时间(79.20±15.62)min、术中出血量(171.39±20.10)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75±0.30)h、住院时间(5.86±0.40)d,B组手术时间(97.32±20.40)min、术中出血量(170.08±21.04)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6±0.20)h、住院时间(8.10±1.00)d,A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t=4.625、29.281、13.638,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295,P=0.769)。A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B组16.28%,P<0.05;分析原因发现,A组给予肠排列术治疗,肠排列术的优势包括适用范围广,可有效解除广泛粘连与腹腔污染情况,保护肠壁,预防肠管血液循环,降低肠绞窄风险,通过排列呈阶梯状,可促进排列肠管靠近解剖位置,预防肠管扭曲,可确保肠内容物进行远端运送,保护小肠功能;术后早期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肠黏膜萎缩,预防肠源性感染发生;术后采取引流袋可降低肠压,避免并发症发生[8]。结合文章研究结果来看,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但采用术式治疗时还需要注意如下方面,如医师进行置管操作时需保持轻柔动作,注意保护肠壁黏膜,避免再次出血;术者完成手术后需要及时进行腹腔清洗治疗,避免肠间感染;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肠管,避免钝性、锐性分离治疗时损伤肠管,可按需切除分离难度较大的肠管;术者将M-A管插入体内时,需寻找正确方向,同时稳定缝合肠壁与腹膜,降低肠梗阻情况发生[9]。

综上所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肠排列术治疗效果乐观、术后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

猜你喜欢

肠粘连松解术肠管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G6805神经刺激仪在手指屈肌腱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肠粘连的围术期指标观察
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53例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