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TE技术的高铁无线通信方案

2021-07-05王梣泂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损耗多普勒基站

王梣泂

(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41)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运输网络也取得了进一步进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其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需要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高效性。在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作为纽带和连接,可将车厢与外界联系在一起,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交换,不仅可发挥语音功能,同时也可传播多媒体广告信息和乘客出行信息等。将无线通信网络覆盖在高铁中,不仅可以为乘客提供一个较好的出行体验,同时也能强化公共安全管理,提升地铁的运营效率。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衍生了LTE 技术,其为轨道交通提供了无线网络,目前LTE技术需考虑如何在高速移动的环境背景下,提升网络覆盖率和通信质量,增强乘客出行满意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内容如下。

1 LTE技术分析

(1)LTE 技术的传输方案。在对无线通信进行规划时,首先需针对预测路径,采取科学合理的传输方案进行检查,从而确定某些区域是否具有相对较强的无线传播性能。结合当前高铁在运行过程中采用的传输方案可知,为确保在移动通信过程中,对于LTE技术的应用可充分发挥其功能,就需强化更新和使用LTE 技术的传输方案,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效监测传输方案中的各种数据,确保该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从而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规划规模、覆盖范围、站点布置情况及精准度进行准确把握。

(2)LTE 技术的物理层。针对基本的物理层技术,需进行设计和改造,确保LTE 技术数据包可借助该物理层技术,快速传输相关数据。由于物理层技术中的多普勒顿频移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无线通信接入的信号及信号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系统容量或覆盖效率发生改变,因此需合理有效的应用其中的多普勒顿频移效应。此外,在高速移动的环境背景下,终端的方位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出现快速移动,而终端位置的频繁快速移动,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性能,基于这种情况,在建设高铁通信网络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终端方位的更换问题,需加强对LTE 技术中物理层技术的使用。

2 高铁覆盖分析

2.1 无线传播模型

高速覆盖的传播模型基础为COST231‐Hata 经验模型,可预测无线电波波长处于150‐2000MHz 范围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针对无线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工作,采取该模型作为其传播模型工具,可确保其实用性和准确性较高。与该模型相对应的数学表达形式如下:

COST231‐Hata 模型中不同系数的代表含义为:

Lb‐表示路损;

F‐表示中心频率;

Hb‐表示基站有效高度;

Hm‐表示移动台有效高度;

D‐表示通信距离;

E‐Cm‐则为校正因子。

在针对不同的无线网络进行规划时,可依据不同的无线场景,选用相应的传播模型。对于不同传播模型的天线相对高度、收发天线距离及地形地貌因子等因素,可对电波传播情况产生影响,因此,可将其看作路径损耗预测公式中的一些变量或者函数。

2.2 多普勒效应

在高铁覆盖场景中,多普勒效应对LTE 系统的性能具有相对较大的影响。多普勒效应是指对于接收到的信号,由于接收机和信号源发生了相对运动,从而导致信号的波长发生了相应变化的现象。这种效应在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是一些高速场景情况下较为常见,且效应较为明显。由于多普勒效应的作用,所导致的附加频移又可被称为多普勒频偏,其表示可用下式:

其中,该式中:f 为载波频率;C 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v 为终端运动速度;θ 为终端移动方向与信号传播方向之间的夹角。

基站接收到信号后,发生多普勒效应,其中所允许的最大多普勒频率偏移正比于用户终端的运动速度,即终端速度越大,则频偏也就越大。

2.3 小区移动

高速移动的物体在保持较快速度高速移动时,会导致各个小区之间进行快速切换。列车的最大运行速度为350km/h,即每1s 移动的距离为97m,结合当前高铁沿线建设的基站情况,针对覆盖范围为几百米的小区,当高速列车通过时也仅仅只需要数秒时间。这样的高速情境,极易导致高速列车面临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如脱网、小区选择失败等。究其原因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用户终端移动速度较大时,在一个小区中就具有较短的驻留时间,从而导致用户终端在小区的驻留时间,比对小区的选择时间较短;

(2)用户终端移动速度较快时,对于相同的小区,在对时延进行重新选择时,需对小区进行设置,确保其具有较长的重叠区域;

(3)用户终端移动速度较快时,针对切换时延相同的情况下,需在小区之间设置相对较长的切换重叠区。

在对小区切换带进行设置时,需依据小区切换时间、小区重选及列车运行速度进行。为确保终端在高速移动过程中具有充足的切换时间,需保证相邻的两个小区之间具有相对充分的重叠覆盖区域。

2.4 穿透损耗

高速列车的车厢采用的是密闭式设计方式,对于无线信号,车体具有相对较高的穿透损耗。CRH 列车的型号不同,其穿透损耗也具有很大差别。相比于普通的列车,新型的全封闭CRH 列车的穿透损耗较高,可达24dB,比普通列车高5~10dB 左右,因此在对专网进行设计时,需根据将来可能用到的车体类型的损耗情况,来确定高铁覆盖链路的预算情况,从而与不同型号列车的覆盖要求情况相一致。若根据车厢内的用户通信需求,需为其提供超过‐85dB的的电平值,则需保证列车车厢外具有数值为‐60dB 的覆盖电平。

3 基于LTE技术的高铁无线通信覆盖解决方案

3.1 单小区多RRU级联技术

结合LTE 对高铁覆盖的情况来看,为确保终端在小区间的自由切换,需提升小区的覆盖范围,将小区切换次数大大降低。为此,可采取基带池和RRU(射频拉远单元)结合的网络覆盖方式,增大小区的覆盖范围,选用多个RRU 组网,并在基带合并技术的作用下,将其在一个小区中进行组合。将同一小区内的RRU 部署在高速铁路沿线上,使切换频率大大降低,促进网络性能的极大提升。

在下行方向,由于基站在发射信号时,是从不同的站点以相同的频率分集进行发射的,因此每个RRU 具有相同的发射信号。在多个RRU 的覆盖重叠区域处,手机可以获得接收增益,从而使下行方向的信号具有较好的接收效果。在上行方向,基站则相当于从多路接收信号,在多个RRU 覆盖重叠区域处,手机的上行信号可同时被多个RRU 天线接收到,光纤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传递,并将其传递到基带池,随后,基带处理板可将多路传递来的信号按照分集接收的方式接收,从而将上行方向对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大大提升,并提高其对各种干扰的抵抗能力。

高铁列车车体对信号的屏蔽能力较大,因此需确保覆盖信号的强度较强,这就表明覆盖区域的面积不能过大。当多个RRU 存在于同一个逻辑小区中时,可将覆盖区域部分采取重叠连环连接的方式,形成一个信号强度较高的狭长地带,这种覆盖方式对于铁路沿线的小区较为适合,可将覆盖信号的强度大大增加。

3.2 车厢内覆盖

穿透损耗的特点较多,具体可表现在几下几个方面:

(1)掠射角逐渐变小的情况下,列车车厢的穿透损耗会具有逐渐变大的幅度增长趋势。

(2)当掠射角的度数小于10 度的情况下,列车穿透损耗具有相对较快的增加幅度。

(3)不同的车厢位置,列车的穿透损耗也具有很大差别。

(4)对于CRH 动车车厢,其整体穿透损耗平均值为25dB。

电磁波与列车具有相对较大的入射角时,其穿透损耗数值也就较小,当电磁波与列车的入射角较小时,其穿透损耗则就越大,二者之间呈反比例关系。因此在对不同的站点进行规划设计时,为尽量降低穿透损耗,需确保选择的基站位置远离轨道线,且两者具有一定的距离,并保持天线主瓣方向与轨道线位置不平行,二者存在一个夹角。此外,为了将车体穿透损耗的影响降到最低,运营商在规划和建设基站时,需确保基站与铁路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且保持二者的垂直距离处于50m~200m 之间。

3.3 车载直放站方案

对于高速列车,为了确保其车厢内的无线信号覆盖情况较为理想,可在高速运行的环境下运用车载直放站系统。在一般情况下,车载直放站的接收功能较为强大,它不仅可以对多普勒偏移效应进行改善和处理,同时还能对老式终端(不具备频偏处理功能)进行兼顾。此外,车载直放站还具有动态增益控制功能,其在使用过程中,可依据对下行信号进行测量,来对车载直放站的上行和下行增益情况进行自动调整,与此同时,下行增益可在控制上行增益的情况下,来对系统进行调节,避免其由于增益过大,而产生相对较高的上行噪声,从而对沿线基站系统带来干扰,严重削减其对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在对上行、下行增益进行调整时,可依据高速列车的移动特点来完成,确保列车内具有相对平稳的无限信号;针对车厢覆盖系统来讲,其用户主要为车中的乘客,对于高速移动列车的通信系统来讲,其在无线信号的接收方面主要是上行方向受到限制,因此车载直放站在进行设计时,一般采取增强上行功率的方式。

3.4 高铁组网方案

针对高铁采取专网覆盖方案,也就是将铁路沿线采用专网进行覆盖,该方案只对高铁列车内的用户通信适用。对于车站和列车停留的区域,适用专网组网时,可允许其与大网进行自由切换,而列车沿线的设计方式为链形邻区设计,该区域的专网组网不可与大网进行切换。高铁组网方案的使用,可为高铁用户提供较好的无线通信体验,保证其在高速移动的环境情况下,可对路径进行随意切换和选择,从而极大的提升通信质量。除此之外,针对一些高速场景,高铁组网方案的制定,还可为其提供相应的网络参数值、路径切换和重选方法以及无限资源管理算法等,对整个网络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对站台位置进行覆盖时,还需将公网和专网二者的关系考虑在内,并分析其切换原则,从而确保进入站台位置后,公网用户可自由切换为高铁专网用户,并在离开站台位置后,避免乒乓位置发生更新,并防止公网用户对专网造成干扰。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发展前景,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而LTE 技术凭借其较好的质量、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好的可靠性等优势,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发展前景。而将LTE 技术应用到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中,也有助于打造出一个更加优质的LTE 高铁覆盖网络。此外,LTE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拥有其专属频段,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较强,且施工简单、设备维护方便等。为此,在对高铁进行网络规划时,可使用LTE 技术增强其网络覆盖率,为乘客提供一个更加畅通的信息传输路径,提升移动运营商的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损耗多普勒基站
可恶的“伪基站”
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变压器附加损耗对负载损耗的影响
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损耗研究
基站辐射之争亟待科学家发声
大功率H桥逆变器损耗的精确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
一种改进的多普勒雷达跟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