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7-04郭一粟

科学与财富 2021年11期
关键词:银行

郭一粟

摘 要:贷后管理一直是银行贷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银行信贷管理人员会因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而忽略了贷后管理这一环节的作用。对贷后管理工作的忽视往往会增加银行贷款资金回收的风险,容易导致银行出现资金损失的情况。本文针对银行信贷管理人员需要解决的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保障银行信贷业务较好地发展,从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银行;贷后管理;信贷管理人员

引言:

一、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银行信贷管理人员会存在认知误差,认为只要做好贷前调查,确保客户的资产情况和还贷能力即可,忽视了客户贷款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不重视贷后管理工作。这样的认知往往会让很多信贷管理人员只重视前期的贷款市场拓展,忽视后期对贷款客户的维护与监管。然而市场的变化是动态的,前期经营状态较好的客户群体可能会因生产经营模式不当而出现后期亏损、破产的情况。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客户在从银行取得贷款后,配合度也可能不再像贷前调查时那么积极认真,财务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也有可能降低。若没有及时地进行贷后监管,则很容易出现贷款风险,让银行出现资金损失。部分信贷管理人员对于贷款抵押物存在盲目自信,不重视贷后抵押物价值评估和监管,可能造成抵押物悬空或者难以变现,在贷款还本付息出现风险时,不能充分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信贷管理人员对贷后管理工作的认识误差也会使他们在贷后管理时出现敷衍工作的情况,影响贷后管理的工作效率。即使出现贷款风险,信贷管理人员也很难通过贷后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防范。

(二)制度落实不到位

银行的贷款业务环节都有着较为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但很多信贷管理人员由于自身对贷后管理的轻视,往往未能严格按照银行规定落实各项制度要求。近年来包括银行业在内的整个金融业都加强了监管力度,监管部门颁布了很多新的监管制度和规定。一些信贷管理人员不能及时适应监管变化,对新政策的学习解读不到位,也造成了贷后管理的缺失。此外,部分信贷管理人员并不能按照制度要求定期进行贷后检查,贷后检查不及时、不到位,从而导致贷后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贷后管理的问题整改也很难落实,不利于贷后管理发挥其正常作用。很多信贷管理人员的贷后检查方式也较单一。信贷管理人员往往只检查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没有进行现场实地检查。即使开展了实地检查,其检查过程也较为敷衍,从而导致贷后检查浮于形式。这样的贷款检查并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也无法对贷款客户形成较好的监督与管理。

(三)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进行银行贷款业务管理时,信贷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也会对其管理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商業银行网点多、贷款客户多、贷款笔数多、单笔金额小,贷后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信贷管理人员往往会因为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及时监管,使贷后管理的质量下降。这样的情况既不利于信贷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银行信贷管理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很多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因习惯了旧的信贷管理制度,影响了他们对于新制度的接受度,导致他们在开展新业务时呈现出畏难情绪。部分对新制度接受程度高,熟悉新业务的年轻员工,则可能会因缺乏足够的信贷管理经验而存在操作风险隐患。信贷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也会对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增加银行的贷款风险。

(四)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告别高速增长期,宏观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局面。地方债务、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等多重经济风险进一步暴露。融资模式的加剧变化,使得贷款的融资方案、信用结构、风险机制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改变,贷后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已经不再局限于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还本付息能力,更需关注行业发展和新的融资模式可能带来的贷款资金挪用、回流,流向虚拟经济或者国家禁止的领域,甚至是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新形势下的银行信贷管理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要加强宏观形势研判,对贷款进行全流程分析和全周期管理。

二、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贷款客户的经营状况也可能会随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出现各类问题。贷款前经营状况良好的客户可能在贷款后出现较严重的经营管理问题,从而导致银行贷款面临还本付息风险。若信贷管理人员不能对贷款客户进行贷后管理监控,那么银行将无法及时回收贷款资金,增加银行资金损失,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稳定甚至造成不良贷款,让银行的信贷业务面临较大的打击。有效的贷后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贷款风险隐患,有效约束客户行为,帮助银行规避风险。外部监管的趋严,也使得贷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经济的变化不可预测,银行也无法简单推测贷款客户的经营状态,所以就需要通过贷后管理工作加强对贷款客户的监管,及时发现风险。及时发现风险才能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甚至避免损失。如果不及时发现风险,等问题全部暴露再采取措施,很多时候只能通过诉讼、保全、追偿等措施,银行就会处于被动,可能产生较大的损失。

三、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强化信贷全面风险监管

为了更好地规避信贷风险,银行需要强化信贷全面风险监管,提升信贷管理人员对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既要重视贷前的资料审查也要重视贷后的监管,确保对贷款项目的了解[1]。一是要加强客户财务分析,若贷款客户的财务情况出现较大的问题,需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提示,并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制定风险预案,帮助银行减少资金损失的风险。二是要加强贷款资金支付链条延伸管理,确保贷款投入项目实际,防止资金挪用。三是要加大贷后检查的力度,提升贷后检查的频率,通过及时的监控管理监测信贷资金可能出现的风险变化趋势。四是加强行业研究,让信贷管理人员在实施贷后监管的同时也加强对客户行业的足够了解。这样也能够较好地防患于未然,若贷款客户行业出现了较大的变动,银行也能够通过贷款客户行业的变动推测贷款客户经营变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前制定解决风险问题的措施,让银行更好地规避风险。

(二)建立信贷管理人员奖惩机制

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积极性往往会影响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银行需要建立科学化的信贷管理人员奖惩机制,通过规范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贷后管理工作的效率。银行可以针对贷后管理工作的内容对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合理的奖惩,并将其与绩效考核挂钩。合理的奖惩机制能提升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信贷管理人员能够正视自己的工作内容,能够以更好的工作状态完成工作。此外奖惩机制也能够较好地约束信贷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避免信贷管理人员出现工作敷衍塞责的情况,将信贷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2]。合理的奖惩能够让信贷管理人员加强对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完成相关工作时,其工作的效率也会更高。这样一来银行也能提高贷后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控,减少各类贷后风险问题的影响,使银行信贷管理更加合理化。

(三)定期培训提升人员素质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效率与信贷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有着较强的联系,因此银行需要定时组织培训,通过提升信贷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与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贷后管理工作的质量[3]。针对不同的信贷管理人员,银行可以制定不同的培训方式,或者加强信贷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让信贷管理人员通过互帮互助解决彼此的問题。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可以与年轻员工多沟通分享自己的经验,而年轻员工也可以帮助老员工更好地学习新的信贷制度,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新业务。同时银行也要定期组织培训,提升信贷管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掌握量,增强信贷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银行也可以组织信贷管理人员学习处理信贷风险化解的优秀案例,让信贷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借鉴他人经验,在应对贷款风险时也能更好地制定解决措施及方案[4]。当信贷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后,他们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贷后管理作为银行贷款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会对银行贷款资金的回收和信贷资产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开展合理的贷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银行资金损失,并且能够让银行更好地应对贷款风险。由于对贷后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银行信贷人员容易在贷后管理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银行可以通过加强对贷款全面风险的监控,提升信贷管理人员对贷后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能够更好地正视贷后工作,通过提升贷后工作效率帮助银行更好地开展贷款业务。

参考文献:

[1]强斌.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能力建设措施和方法[J].现代企业,2021(06):96-97.

[2]史海水.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探析[J].青海金融,2019(11):58-60.

[3]陈本水.从商业银行授信责任认定看贷后管理[J].福建金融,2018(07):61-64.

[4]姚芳.关于改进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时代金融,2017(11):114+118.

猜你喜欢

银行
破产银行处置成本分担论
把握银行独立保函的相对性
噪音银行
欧美国家银行处罚案的启示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