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及专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2021-07-02朱美侠韩海棋杨一帆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情绪低落适应性量表

朱美侠,韩海棋,杨一帆

(1.青岛滨海学院教育学部,山东青岛 266555;2.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台中心幼儿园,山东青岛 266408)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来,学前教育方面的人才需求随之增加,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相关工作,学习倦怠则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产生学习倦怠的大学生比例不断上升,部分大学生甚至休学乃至退学,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并且有继续增长的势头。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反映的是其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或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其厌烦学习的一种消极立场、作风和行为[1]。学习倦怠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2]。情绪低落指部分大学生因为无法较好地处理学习中的疑问和要求,呈现出疲劳、兴致不足、失落等情绪特征。行为不当指部分大学生由于对学习存在厌烦情绪,而在行为上表现出违反学校规定,如不按时上课、提前离校、扰乱课堂秩序、不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不良特征。成就感低一方面指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受到获得较好成绩的喜悦感,另一方面指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因能力欠缺所产生的习得性无助感。有学者发现,当前部分大学生的确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情绪低落等学习倦怠[3]。他们一旦产生学习倦怠,就会对所学专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如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对其专业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降低学习倦怠水平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高水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条件。

专业承诺是影响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指个体对于其所学专业的认同和情感上的依赖,以及通过社会规范的内化而产生的不愿改变专业的观念。专业承诺包含规范承诺、理想承诺、情感承诺和继续承诺四个维度[4]。规范承诺指个体对其所学专业标准和条件的认可,出于使命和责任的考虑而选择本专业。理想承诺指个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特长相匹配,从而为其个人理想和抱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情感承诺指个体热爱所学专业,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不愿改变自己的专业。继续承诺指个体基于自身发展以及所学专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等方面的考虑,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大学生的情感承诺是影响其学习倦怠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2]。目前,一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其专业承诺水平不高、出现学习倦怠,专业承诺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学业成就和职业规划[4]。高校应针对这些情况采取措施加强指导,减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产生,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专业认同感[5-7]。

专业适应性指学生在自身具有的基本能力素养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经过与所学专业及专业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使个体积极主动地调整其学习行为和专业认知,进而达到与专业学习相协调的心理倾向及行为倾向。有学者发现,专业适应性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倦怠和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影响[8-9]。通过提升专业适应性可直接或间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其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进而减少学习倦怠的产生[10]。

本研究以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其专业适应性、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287名在校大学生,其中大一98人、大二104人、大三85人。鉴于大四阶段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实习、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找工作,专业学习内容安排得不多,故本次问卷调查不涉及这部分学生。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

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2]。量表共有27道题,包含4个因子(规范承诺、理想承诺、情感承诺、继续承诺),采用5级计分法,分数越高代表大学生专业承诺程度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

2.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

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2]。量表共有15道题,包含3个因子(成就感低、行为不当、情绪低落),采用5级计分法。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

3.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

采用唐文清编制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中的两个分量表(专业学习动力、专业学习行为)[11]。量表共有15道题,采用4级计分法。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0.0分析和处理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与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法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专业适应性与学习倦怠的现状与相关性。同时用AMOS21.0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专业承诺、专业适应性以及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专业承诺、专业适应性、学习倦怠进行年级、生源地差异分析(见表1、表2)。

表1 专业承诺、专业适应性以及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

表2 专业承诺、专业适应性以及学习倦怠的生源地差异

由表1的F检验结果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专业承诺各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行为不当在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学习适应性、情绪不当、成就感低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一学生在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以及继续承诺方面明显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在理想承诺方面,大一和大三学生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大二学生表现的行为不当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

由表2的F检验结果可知:情感承诺、理想承诺以及情绪低落均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其他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来自乡镇的学生在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来自农村与城市的学生;来自农村与城市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情绪低落方面明显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

(二)专业承诺、专业适应性、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法对专业承诺、专业适应性以及学习倦怠进行分析(见表3),分析结果表明:专业承诺与专业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继续承诺与情绪低落不存在显著相关;专业学习动力与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成就感低不存在显著相关;专业学习行为与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情绪低落不存在显著相关。

表3 专业承诺、专业适应性、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三)专业适应性的中介作用检验

本研究包括3个潜变量,分别是专业承诺(由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和理想承诺构成)、专业适应性(由专业学习行为和专业学习动力构成)、学习倦怠(由成就感低、行为不当和情绪低落构成)。用AMOS21.0建立专业承诺、专业适应性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模型,经过对结构方程模型各个参数采取方差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检验,得出其拟合指数(见表4)和中介作用模型(见图1)。

图1 专业适应性的中介作用模型

表4 专业承诺、专业适应性和学习倦怠关系模型的拟合指数

由表4可知,该模型拟合良好,绝对适配指数与增值适配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由图1可知,按照模型拟合良好的标准,拟合指数表明该模型基本符合标准,并且模型中中介路径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说明模型成立。

四、结论与讨论

(一)学习倦怠、专业适应性、专业承诺存在年级差异

1.学习倦怠存在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即大二是大学期间学习倦怠比较严重的时期。其原因可能是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走向大学,充满期望和新奇感,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到了大二阶段大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对于专业学习失去了新奇感。进入大三,大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为将来的工作和升学做准备。

2.专业承诺存在年级差异。大一学生的专业承诺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专业承诺最高,到了大二逐渐下滑,到大三趋于平缓。

3.专业适应性存在年级差异。大一学生对自己接触的学前教育专业充满好奇心,还没有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对专业的了解较少,在情感上相对认同自己所学专业。大二学生开始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好奇心减弱,同时缺乏大三学生对所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行为不当问题以及较低的理想承诺。

(二)专业适应性与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专业承诺与专业学习行为、专业学习动力均呈正相关;专业适应性中的专业学习动力与学习倦怠中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呈负相关;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专业承诺越高,学习倦怠水平越低。有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可以有效减少学习倦怠的产生[6],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与该研究结果一致。专业承诺与专业适应性影响学生对待专业学习的态度,学习倦怠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表明,采取措施预防和降低学习倦怠对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构建的中介作用模型以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作为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专业承诺不仅能直接正向影响学习倦怠,还通过影响专业适应性间接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专业承诺程度对学习倦怠具有负向影响,表明专业承诺程度高的学生更不容易产生学习倦怠。专业兴趣低、不想继续深造、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行为不当,获得的成就感较低,进而引起学习倦怠。专业承诺程度高的学生更愿意开展专业学习,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专业,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专业适应性更高。专业适应性越高的学生对待学习越认真专注,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与好奇心,学习倦怠水平也就越低。

五、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减少学习倦怠

鉴于专业承诺对减少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有重要作用,高校管理者及一线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学习倦怠时,可以通过优化专业承诺水平提升其专业适应性,从而预防学习倦怠或降低学习倦怠水平。在新生入学时应帮助学生提高对本专业的认知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应着重关注大二学生的学习倦怠,帮助他们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指导他们树立职业理想,搞好职业生涯规划。要通过课堂教学、班会、讲座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尽快确立发展目标,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帮助大学生减少和克服学习倦怠:一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对于本专业的定位和要求,树立当好幼儿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与所学专业的契合点,为个人理想和抱负的实现打好基础;三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提高其专业认同与学习兴趣;四是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让学生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增强专业适应能力

由于专业承诺与专业适应性呈正相关,专业适应性正向影响学习倦怠,当学生专业适应能力较强时,他们对所学专业通常持乐观、主动的态度,从而产生较高的专业承诺与学习动力,对学习充满成就感。高校管理者及一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适应水平来判断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据此有针对性地改善教育教学。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充分认识所学专业,充分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降低对专业学习的厌倦感。要注重心理疏导,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与专业的适应度,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将来从事职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提高学习兴趣。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开设特色课程,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注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及时进行指导以释疑解惑。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与生活。

猜你喜欢

情绪低落适应性量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一例因学校适应困难致焦虑情绪的心理问题案例
废墟旁的麦田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本期导读
读来读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