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三阶段,六维度”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1-07-01杨云龙

绿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训高职

杨云龙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1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职院校教师是推动高职教师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高职师资培养水平决定了教育教学水平,影响着培养的学生质量以及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1]。在教育部2014年11月的《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中显示,我国高校35岁以下和40岁以下专任教师数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12%和57.91%,由此可见,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2]。从办学层次上,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从人才培养目标上,高职教育是以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成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类型。但广大青年教师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在职业素养、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建设与改革、专业建设与改革、技术技能积累与实践、教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快速提升,以满足高职从数目扩张的规模发展向追求高质量的内涵发展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构建系统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2 “三阶段,六维度”青年教师的培养体系的内涵

利伯曼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是对过去在职教育或教师培训的重新定义,把教师看成一个成年学习者,教师专业发展是对过去的在职教育或教师培训”[3]。依据教师职业成长过程,将高职教师成长划分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三个阶段。理清高职教师职责和各阶段岗位职责要求,突出教师职业道德,建构“三阶段,六维度”的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见图 1。

图1 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框架

2.1 职业道德

我国从古至今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论语·子路》中写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以及国家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中也都强调: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加强师德建设,注重优化教师教育素质养成方式,明确为谁培养以及培养什么样的教师等基本问题[4]。因此,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高职教师培养的始终,实现通过培养青年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学识魅力充分影响及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2.2 教学设计与组织

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是每一名高职教师基本职业能力的最主要的方面,是高职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和驾驭的能力,主要解决如何上好课的基本问题。往往高职院校引进的教师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受高职师资比失衡影响,基本上这些教师经过简单的培训后直接走上讲台,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难以适应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5]。根据高职内涵建设的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教学方法、说课等环节的培训,实现青年教师的教学理论能够与专业发展相匹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层出不穷,通过培训使青年教师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课程的适切应用,积极投入到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线课程等教学建设活动中,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和推进,推动形成“互联网 + 高职教育”新常态。

2.3 教学建设与改革

教学建设与改革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文件政策的熟练掌握,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学校各类指导性文件的学习和把握能力[6]。由图2可知,为促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每年都会出台若干项指导性文件引导高职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特别是近几年,为促进高职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部门下发文件的频率逐年增多。这些政策文件都是高职教师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只有深刻领悟文件精神内涵,才能为将来的教育教学研究奠定基础。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需培养青年教师如何学习文件的能力。此外,青年教师由于走上工作岗位时间较短,需熟悉了解学校和分院(系) 在教学工作、学科专业方面的发展规划,以此确定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教学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图2 高职发展相关政策变化

2.4 技术技能积累与实践

技术技能积累是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获得的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递进,而教师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应对本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熟悉程度,具备本专业所涉及行业的各种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主要办学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在高职的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往往占比超过50%,甚至更高。目前,高职教师入职前很少有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由于缺乏岗位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为适应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实践能力。

2.5 专业建设与改革

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是一个过程范畴,是高职院校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对专业规划与布局、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培养模式的革新、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实习实训体系和基地建设等开展的系统性工作。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早些年的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还是新时期高职的“双高计划”,专业建设都是核心内容。高职教师从入职开始即便同专业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青年教师而言,通过学习专业建设的内容、方法和指标内涵,有助于快速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探究专业建设的短板,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特色专业发展。

2.6 教科研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实际上就是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这与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是密切相关的。高职的科研工作涉及撰写研究论文、主持各种类型课题研究能力以及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等。虽然现在的高职教师多为研究生学历,在读书期间,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发表一定档次的学术论文,但这些科研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具体研究工作。而走上工作岗位后,教师要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课题立项申请、课题结项、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和社会服务等,这些能力需要通过培养和锻炼来逐步形成。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必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3 “三阶段,六维度”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协同模式

深入梳理青年教师培养中的职业素养、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建设与改革、专业建设与改革、技术技能积累与实践、教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具体内容,分裂出共性和特性。从层次上,形成青年教师培养的学校、分院(系)、教研室三个层级,有针对性的开展师培工作,使青年教师培养更具针对性。从行政管理职能上看,人事处和组织部在职能上涉及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务处在职能上涉及各类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具体管理工作;高教所和质量中心在职能上涉及课程建设质量和方法;信息中心在职能上涉及现代信息技术推广;科研处在职能上涉及科研立项和知识产权管理等;各个教学院部则熟悉各自领域的技术技能。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不可能完全通过一个部门完成,需要学校整体统筹建立顺畅的管理平台,并从岗位职责上明确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教师培养方面的工作职责,制定年度计划,促使多个部门合作协同工作,构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和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形成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使教师培养目标从“知识”到“能力”,再到“价值观”,逐步发生变化,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的力量。

4 “三阶段,六维度”青年教师培养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指导培训工作和督促青年教师的成长。《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高校考核评价改革的方向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依据高校职能设定青年教师评价的一级指标为职业素养、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建设与改革、专业建设与改革、技术技能积累与实践、教科研和社会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指定相应的二级指标[7]。考虑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应建立参与培训教师的长效的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参与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方式上,教师评价方法主要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灵活采用相应的方式方法,持续营造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8],形成教师自我学习、自我诊断、自我成长良性体系。

5 “三阶段,六维度”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保障机制

首先,应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在培训的制度、资金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如在规定教师上岗和职称评审之前需要完成一定的培训学时,培训可以通过面对面现场学习和网络在线学习,保证青年教师的培训时间;其次,要提供青年教师展现的舞台,如定期开展教学能力大赛、技术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促使教师主动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领悟;再次,建立青年教师培训与考核的诊改机制,利用诊改平台完成教师的自我学习的自我监督,建立持续学习的理念。

6 结语

青年教师培训在各个学校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青年教师个人而言,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够实现个人的发展。只有不断思考和完善其管理的体制机制,才能有效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培训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