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兴侗寨旅游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7-01胡泽黎姚永琴

绿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侗寨村寨侗族

胡泽黎,姚永琴

(六盘水师范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1 肇兴侗寨概况

肇兴侗寨坐落在贵州省黎平县,是贵州省境内最大的侗族村寨,是侗族人民发展民俗文化的主要活动地。侗寨占地面积18万m2,现有居民住户1012户,当地居民共计4146人。肇兴侗寨曾作为2018年中央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之一,也曾登上过中央财经频道的《魅力中国城》节目,并荣获该节目的文化旅游魅力榜。其中,肇兴侗寨内的当地居民均以“陆”姓为主。并划分五大房族,分居5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礼团’‘义团’‘智团’以及信团五团”[1]。寨内几座鼓楼是最为标志的建筑物,鼓楼在侗族民族中象征着吉祥繁荣,作为侗族村落和侗族人民的一大象征,也是当地年轻人谈情说爱、村里开会讨论的最佳地点,除此之外,肇兴侗寨侗族风土人情氛围浓郁,因此肇兴侗寨也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歌舞之乡”。

2 肇兴侗寨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2.1 肇兴侗寨文化资源分析与评价

2.1.1 建筑文化资源

(1)肇兴侗寨居住的房屋多是木质结构,一般为一楼一底的木质结构房屋,楼上住人,楼下住牲畜,屋顶覆盖传统的黑青色瓦片,四周的墙壁由木板拼制而成,楼上有挑廊,且挑廊安装栏杆。同时,当地村民还在居住的房子附近修建吊脚粮仓,粮仓多修建于房屋附近有水的地方,因为这样的修建有利于防盗、防火、防鼠、防潮,也保证了粮食的安全。

(2)风雨桥。风雨桥是当地最具民族特色的标志性象征之一。它与其它桥不同的是桥上的建筑物,普通的桥只是供人行走,而它既可以行人,又可以遮风避雨,桥上修建有亭也有廊,因此被称为风雨桥。连接它的是一条长廊式的桥面,桥面两边均设置相对应的木质长凳,顶端的阁楼和两端的廊檐都绘着美轮美奂的精美侗族图案,整座桥给人一种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感觉。

(3)鼓楼。寨内的鼓楼全是采用当地自己种植的杉木制作而成,它修建没有采用一钉一铆,全是以木椿相互穿插而成,因此结构十分严密坚固,由此不得不佩服侗族人民的聪明智慧。鼓楼,故名思义,有鼓也有楼,在鼓楼的最顶层会悬挂着一面长鼓,每当寨子上有重大的事情时,就会有专门的人登上鼓楼击鼓,召集村上的人进行商议。侗族鼓楼在外观视觉上是一种富有独特视觉效果的建筑,它犹如一座宝塔,直冲而上,锋芒毕露。

(4)戏台。戏台是肇兴侗寨旅游景区专门的侗戏表演地点,台顶盖瓦,分三侧,一侧台面供表演,另两侧建化妆室和休息室,台前为宽广的岩坪,岩坪上摆放着长凳供观众观演,岩坪也是侗族人们常欢聚的地方。它虽没鼓楼装修的那么精致,但是它在侗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标志性建筑。

(5)三寨门。它与鼓楼和戏台差不多,也是全木结构的,两边两个侧门搭起中间的大门,均为重檐歇顶式设计,就像一个如意斗拱装饰,有着三斗三升的寓意,象征着侗寨人民幸福美满。肇兴侗寨内有三座比较有特色的寨门,它分为东寨门、西寨门、北寨门。历史记载,古时候的寨门是用来抵御外敌和野兽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侗寨寨门的设计完全根据寨子的地形来建设,因此现在的寨门是用来装饰景区和迎接宾客用的。三个寨门之中,北寨门装修最为精致美观,两边的木柱上均绘有花鸟鱼虫等动植物,规模也相比于其它两个寨门大,它是通往黎平县和洛香高铁站的重要交通要道,因此北寨门也作为了肇兴侗寨的主要寨门。其它两个寨们虽没有北寨门如此规模大,但它们也各有特色。

(6)祭祀堂。它是肇兴侗寨十分重要的活动场所,与鼓楼相挨。祭祀是侗族村寨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到祭祀的日子,侗族同胞将会盛装出席,参与祭祀活动,因此,“祭萨”大典是肇兴侗寨最重要的节日。“祭萨”大典通常是在中秋以后进行,是在人们获得收成后,为了感谢对“萨”的庇佑所举办的大典,这一天是当地最为热闹的日子,现今也成为了游客们前往肇兴侗寨游玩的目的之一。

2.1.2 语言文化资源

侗族人民经过历史文明的洗礼,虽然没有属于本民族的专用文字,但是拥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专门语言。它与其它民族语言不同,有着自己的腔调和音调。“侗族”也被称为“嘎侗”,从言语的称谓来看,所有侗族的语言大体是一样的。但是在侗民族内部看来,还是有些许的不同,仍然有些侗族会把自己称为“嘎缪”,比如“你好”用侗语来讲就是“nia lai”,吃饭用侗语讲就是“降够”,有的侗族也会讲成“既够 ”,虽没有多大差别,侗族同胞还是会意识到语音语调的不同。此外,侗语也是被公认为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很多人学起来就有些艰难,因为它的读音不容易掌握,语调难学,侗语没有具体的文字表述,声调复杂,而恰恰侗语的精华就在于声调的学习,所以许多人只能靠谐音字学习,而掌握不到精髓,但是这一特点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2.1.3 服饰文化资源

侗族的穿着衣饰千姿百态,衣饰工艺极为精美。但因侗族分布区域的不同,因此衣饰也工力悉敌。肇兴侗寨当地衣饰的衣料都由当地侗族人民自纺自染,衣裙的主要颜色有暗青、紫色、青色等。根据侗族服饰款式的不同,服饰上的图案、刺绣、挑花等也有所不同,侗族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又分为男装、女装还有童装,当地侗族女子的日常偏爱穿裙装,“裙装多为胸口饰以绣花的菱形肚兜,衣襟和袖口饰有马尾绣片的无领大襟上衣,搭青色百褶裙”[2],而盛装大多数是用来参加重大的节日或接待贵宾,盛装时需戴上银冠、手镯、耳环、腰坠等银饰。侗族男子衣饰相对于女子衣饰来说,要简洁一些,他们的衣饰大多用自己制作的侗布或棉布制成立领对襟的长袖上衣,外面搭配着暗青色的开口坎肩,腰间系着青色的腰带,下身着直筒长裤。当地侗族童装款式与侗族成年男女的衣饰款式基本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侗族童装的配饰,在制作图案方面精细巧妙。

2.1.4 民族精神资源

侗族人民发展历史悠久,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逐渐形成自己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古时候,侗族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外敌的侵犯,在经历这些遭遇后,侗族人总结出想要对抗灾害和抵御外侵就必须团结互助,共同一致抗击困难,他们从中体会到一个集体和民族得以生存下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集体至上、团结互助、平等和谐的民族风范,也成为了侗族人民发展的传统美德。侗族是非常善良的民族,他们从创立之初就和其他民族和睦相处,过着平静的生活,因此,在这种长期的自然和谐生活中形成了与人为善、谦敬礼让、敬老孝慈、为人诚实、热情大方的民族性格。除此之外,因地势原因,也成就出他们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朴实节俭的民族品质。除了这些民族精神和民族品质以外,侗族人民还拥有着自强不息、顽强抗挣、不折不挠的民族气节,现如今,肇兴侗寨的许多节日都与他们的民族精神息息相关。

2.1.5 民族歌舞文化

肇兴侗寨作为歌舞之乡,歌舞十分出名,在当地流行着一句“歌养心,饭养身”,意思就是用歌来充足自己的身心,用米饭来养好自己的身体。由此可见歌舞在侗族人民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在肇兴当地,每个人都能歌善舞,他们歌舞表演一般会在节日或是迎接宾客时,唱歌的表现形式多以一人领唱多人合唱的唱法,跳舞的表现形式多以芦笙舞、多耶舞、狮子舞等。当地的情景剧也十分的受欢迎,上演的情景剧大多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在侗族人的生活中歌舞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他们认为什么事都能用歌舞来表达,可以说,侗歌贯穿着肇兴侗寨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2.1.6 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肇兴侗寨文化资源从整体上来看,文化资源优势在于当地文化资源保存比较完整,文化种类较多,其文化资源特色鲜明。从以上资源的介绍可以认识到,当地在对肇兴进行旅游开发时,能够将其自身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做到了相应的保护。根据实地调研,开发者对景区内的建筑进行大幅度的修缮,保留了当地原有的村寨风貌,或是在开发过程中,虽有不合理的规划,但也十分注重对于当地文化的保护。但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地基础建设设施不同步,资源同质化严重,产品的开发研究不够深入,传统文化传承人逐渐断层,当地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意识不高,参与保护文化的意愿不强。这是当地文化资源最突出的劣势。

2.2 肇兴侗寨自然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2.2.1 自然山地型旅游村寨

肇兴侗寨旅游景区位于山中盆地中心,整个寨子由一条小溪穿插而过,四面环山,依山傍水,房屋沿河两侧程线性而修建。寨内公路纵横交错,曲直不一,道路的建设均以最原始的石头铺砌,其房屋四周,被层层而上的梯田包围,梯田常年被云雾缭绕着,就形成了壮观的梯田景观,自然形成的“八寨一山”山地旅游路线也被许多背包客作为他们徒步旅行的首选。有了这些自然形成的旅游资源,使肇兴侗寨成为稀有的少数民族自然山地型旅游村寨。

2.2.2 侗寨空间形态的分布

侗寨一般是以“血缘的关系”而形成的大分居小聚居,有些也是因为祖先的迁徙而定居在某一地,世代繁衍而形成的村寨,但这只属于侗族村寨形成的条件之一,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侗族世代生活在山地崎岖、溪流交错的山区里,生活十分艰苦,他们选择生活的地方都是在群山峻岭中靠近水源的“小坝子”,因此,在这两种情况的约束下,村寨又会呈现不同的布局方式。结合肇兴侗寨的村寨四周向中心聚集的布局及自然地形,可以将其定位为“山地组团型”村寨,“从村寨空间形态角度看,组团型村寨整体布局向心性比较明显”[3]。

2.2.3 肇兴侗寨气候特点

肇兴侗寨地处东经109°11′,北纬25°5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两座山谷之间,当地一年四季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季降水明显,周围植被十分茂密,物产丰富,由于地处山谷之间,空气质量极好,紫外线也非常的弱,自然风光优美,综合气候舒适度也极高,这也给肇兴侗寨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2.2.4 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

根据实地调研能够发现,肇兴侗寨自然资源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肇兴侗寨的空间地形分布与其它民族村寨风格迥异。首先,独特的盆地地形、梯田景观、山水之乡以及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气候环境,使肇兴侗寨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中显得较有优势;其次,在于当地的农作物为肇兴发展梯田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春天村民种油菜,绿油油的菜花为肇兴侗寨增添春意盎然的风貌,秋后,金黄的稻谷又将给侗寨添上另一种色彩。它的自然资源劣势在于当地居民或景区开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例如景区开发需要将周围的树木进行砍伐;由于景区开发,当地的游客增多,对当地河流造成破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应的就会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

3 肇兴侗寨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肇兴侗寨作为侗族文化艺术之乡,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对国内及国外都极具影响力。因此,肇兴侗寨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早在1994年开始,肇兴侗寨就开始被开发,于2013结束开发工程,并于2013年被列为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中的示范景区,并按照全五星级景区的标准要求进行建设,景区内主打的就是侗族文化体验,“景区打造的前提宗旨是在保护与传承侗族文化基础之上,坚持以弘扬侗族文化为主导方向”[4]。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大体完备,建有专门的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旅游购物商店等,除基础设施外,景区内还遍布着各式各样的鼓楼群、风雨桥以及木质建筑的房屋等,这些建筑型旅游产品是供游人参观游览的。自景区正式营业以来,盈利最主要的手段是以收取门票为主,同时,景区内还有租赁的观光车等。其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有侗族银饰以及蜡染、侗族服饰、侗族刺绣、侗族腌鱼、侗族腌肉、侗族牛瘪、侗族油茶等当地土特产。因此可以把开发的旅游产品分为建筑类、手工艺类、歌舞类、体验类、民俗类以及饮食类旅游产品这几大类(表1)。

表1 肇兴侗寨旅游产品开发类型

4 肇兴侗寨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1 基础设施不完善

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投入程度不高。肇兴侗寨建设初期,为了使景区尽快运营,当地对基础设施进行快速的建设,但由于开发者过于注重经济利益,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兴修基础设施,对景区设施投入不高,因此导致整个景区规划显得不合理,整体性较差。例如,肇兴侗寨景区内没有专门的游客接待中心,不利于景区接待团队与散团。此外,肇兴侗寨景区内旅游厕所的投入建设较少,没有达到4A级景区的标准。

4.2 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冲突

肇兴侗寨景区从开发起,就是由政府主导该景区的发展。景区发展起来后,许多人看到了该景区发展的利益,一方面,当地的村民与外来的投资者对于利益的争抢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涉及到征地、店铺门面的租赁、民族房屋建设及维修费等这些利益方面上,均会体现出肇兴侗寨景区内部的相互矛盾;另一方面,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主要有:政府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冲突、政府与旅游企业的冲突、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冲突、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冲突[5]等。

4.3 景区产品商业化、无新意

景区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因素之一。肇兴侗寨景区产品开发深度不够,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质量高的旅游产品过少,并未能够将侗族的民族特色融入到景区旅游产品当中,导致景区内旅游产品过于注重商业化,显得无比的空洞,粗制滥造,没有新意。笔者前往肇兴侗寨进行调研时发现,肇兴侗寨景区内街边售卖侗衣的商铺,里面售卖的大多数都是机器制造的侗衣,且侗衣的样式与当地的侗衣大为不同。售卖的侗衣样式、针线活过于简单、普通,游客看了也不会产生购买的欲望。

4.4 仅政府投资,开发资金来源单一薄弱

肇兴侗寨作为黎平县旅游发展的支撑产业之一,当地政府对肇兴侗寨景区的扶持力度相当大,在这一方面上,除了国家政府的政策扶持之外,没有任何大型企业对肇兴侗寨进行开发时投资。如此而来,肇兴侗寨的开发经济能力就相对较低,造成景区的开发力度有限。

4.5 景区内居民参与度不高

肇兴侗寨景区是以政府为主导,当地村民为辅的民族村寨景区。由于当地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旅游业不了解,大多数的当地居民会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是参与对家乡的建设。据实地调查结果,肇兴侗寨共有居民1012户,参与景区旅游经营和服务发展的居民住户只有200户,不到总数的1/3。由此可见,居民参与景区旅游经营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大多数人还是以外出务工或在家务农为主。

4.6 肇兴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举步维艰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肇兴侗寨的发展中是历史真实的见证,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侗寨大歌、蜡染等都是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景区的发展中,由于外来文化对景区开发的影响、景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冲突、文化传承人培育与断层的冲突、景区非遗文化轻管理重申报的冲突、物理空间保护与文化空间保护之间的冲突等原因,造成景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今景区发展困境,因此对于景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景区发展的重要任务。

5 肇兴侗寨旅游开发提升对策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旅游景区的发展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通过对肇兴侗寨加强交通运输设施的维护、重建布局合理的旅游接待中心设施、打造旅游景区特有星级酒店、改善景区旅游餐饮购物环境设施、增加旅游景区休憩节点设施等方面加强肇兴侗寨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给肇兴侗寨景区带来新的生机,为景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地推动肇兴侗寨旅游景区的持续发展。

5.2 依托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文旅融合

肇兴侗寨应利用当地自然的地势、农业生产生活,与景区旅游发展相结合,以旅游带动农业、以农业活力激发旅游动力,构建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肇兴侗寨内可根据当地的茶山,打造不一样的旅游项目,例如春季采茶、初夏耕作、秋收稻子、冬天摘桔等活动项目。此外,景区可以利用当地的田地,开发出农业采摘园、现代农庄、农业乐园等项目。

5.3 加强旅游模式的创新,吸引外资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现阶段的肇兴侗寨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文化作为依托,而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民族村寨旅游景区一般很容易受到其它周边村寨的影响,从而容易造成景区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因此,加强旅游模式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景区可根据当地现有的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互联网+旅游文化养生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采集游客的健康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从游客的身体特征及采集到的养生需求数据出发,为游客提供景区所能满足游客的一切生活体验等休闲旅游活动。或是根据景区特有的文化要素,形成“天然博物馆”旅游模式。景区可不再局限于当地的侗寨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针对不同的侗族进行分板块展示,并细分每个板块的主体,向游客展示各具特色的侗族情况,游客在观看时也不会产生审美疲劳的状况,使游客能够保持不一样的新鲜感。随之而来,当这些项目开展时,通过线上、线下各方面的宣传,为旅游新项目招揽各界优秀企业,吸引外来资金发展景区旅游产业。

5.4 政府出台政策,平衡各方利益,构建合理的村民参与机制

政府作为肇兴侗寨旅游景区的主要管理者,在景区管理中出现利益双方或多方争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解决方案,平衡各方利益。在这一点上,政府要对景区内利益相关者出现的状况进行合理的判断,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行业政策,制定标准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总则。村寨居民作为景区的一部分,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文化发扬的主体。在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村民同时也是旅游发展的主体,景区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并从中受益[6],让当地村民支持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且让当地村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对于旅游景区发展自己参与的重要性,为景区的发展投入心血,成为肇兴侗寨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

5.5 加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策略

要充分认识肇兴侗寨景区侗族文化的不可再生性、脆弱性,深刻了解到侗族文化是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7,8]。因此景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策略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一是加强对非遗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宣传;二是当地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支撑非遗政策、出台强有力的文化传承人优待政策;三是加强景区的管理力度,为非遗文化提供法律保障;四是打造非遗文化与创新发展并行的产业链。

猜你喜欢

侗寨村寨侗族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侗乡端午粽飘香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锅巴粥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
苗乡侗寨乒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