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褐色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2021-06-30金万军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茶叶

金万军

摘 要 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不同品种的茶叶满足了人们对于口感、营养、消夏解暑等需求。现阶段,茶叶病虫害始终困扰着茶农,尤其是茶叶褐色叶斑病对茶叶的色泽、外观外形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减产,严重影响到茶农经济收益和茶区整体经济效益。基于此,针对茶叶褐色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防治水平,保证茶叶质量和产量。

关键词 茶叶;褐色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6.013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最近几年,经济发展越来越国际化,茶叶不仅在我国内市场销售,也拓展到了海外市场。基于茶叶种植情况来看,病虫害是现阶段影响茶叶产量、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茶树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其中茶叶褐色叶斑病属于重要病害,严重时叶片上病斑会连成大块的枯死斑,导致茶树大量落叶,产量降低。为了有效防控茶叶褐色叶斑病,需要通过多种防治技术和加强茶园栽培管理,来保证茶叶质量和产量,有效提升茶产业经济效益。

1 茶叶褐色叶斑病的症状表现

茶叶褐色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大多是从叶缘处开始,出现褐色小点(如图1a),逐渐扩展成为圆形、半圆形、不规则形,病变从紫褐色发展成为暗褐色,上生灰褐色小粒点(如图1b)。叶片病健部分界并不明显,但是病斑紫黑色边缘相对较宽,和茶圆赤星病不同[1]。有时,叶缘上会产生多个病变,这些病斑融合类似冻害状,湿度较大时病斑上会生灰色霉层,叶背部斑色浅,为黄褐色,也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该病害有3个月左右的潜育期,如果大面积发生,为害相对较大。该病害大多发生在茶树中上部老叶上,且春秋两季为害居多。

2 茶叶褐色叶斑病的为害

茶叶褐色叶斑病发生以后,通常都是茶树中上部先发病,下部叶片发病概率相对较小。在发病时,从叶边向叶内扩散,症状较轻时叶片颜色不均匀,绿色中存在一些褐色小圆斑,会对茶叶色泽、外观形状造成影响。症状较重时,茶叶容易脱落,导致茶叶产量减少70%~90%,直接影响茶农的经济收入[2]。此外,茶叶褐色叶斑病还会影响茶叶的品质,降低茶叶市场价格,也会影响到茶农的经济效益。

3 茶叶褐色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3.1 科学选择茶叶的品种

茶叶品种不同,对于茶叶褐色叶斑病的抗性表现也不同。茶叶褐色叶斑病大多发生在低温和高湿的条件下,因此在选择茶叶品种时应尽可能挑选在低温高湿条件中具有较强耐受性的品种,如绿茶眉占、毛蟹、福云系列,乌龙茶黄观音、铁观音等,这些茶叶品种抗病性较强,产量较高,茶质较好。通过茶树自身的抗性来预防茶叶褐色叶斑病,即便发病,为害程度也会得到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损失。此外,在选择茶树品种时,尽可能到当地正规的茶苗苗圃进行引进,进而保证茶树品种纯正,没有退化问题。

3.2 实施精细化管理栽培

茶叶褐色叶斑病致病菌是茶尾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不耐高温,茶叶褐色叶斑病发病条件是湿度偏高、温度偏低,早春、晚秋属于发病高峰期,在管理栽培工作中若可以精细化管理控制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作用。1)在春秋季节利用扣棚的手段,提升茶园温度,保证温度在30 ℃左右,有效对茶叶褐色叶斑病发病率进行控制[3]。2)结合实际情况,减少浇灌次数,及时排出园内积水。3)做好越冬茶树营养供应工作,控制越冬迁采摘比例,进而保证茶树可以健壮生长。4)适当补充肥力,注重茶树越冬营养储备,提升茶树对病害的抗性,降低发病率与感染率,施肥时尽可能利用特制有机肥,混合沤制酵素菌和农家有机肥,进而保证茶树营养供应充足。

3.3 科学调整种植的结构

针对茶叶褐色叶斑病多发的茶园区域,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坚持退茶还耕。退茶还耕虽然降低了茶叶方面的经济收入,但是可以从其他经济农作物、特种农业种植中获取收益,进而有效弥补损失。在茶叶生产容易受病虫害侵袭的茶园区域,因为茶叶种植单一,病虫为害严重,大大降低茶农经济效益,这时调整种植结构,可以有效控制生产风险,利用多元化农业种植,有效提升整体经济收入,促进受害区域经济发展[4]。特别是茶叶褐色叶斑病發生为大片区域,且连年发生的茶种植区域,更加需要调整种植结构,进而有效解决茶叶褐色叶斑病为害问题,保证其他茶树可以正常健康生长,减少对农药的使用,实现绿色生产茶叶,保证茶叶生产质量和安全。

3.4 物理防治技术

1)修剪病死枝叶,收集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出现霉层的病叶,以防其感染其他茶树。2)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封堵害虫迁移和取食传染路径,进而避免茶树感染。3)利用遮雨遮风措施,有效降低真菌孢子随风、随雨漂移的可能性,避免其继续为害茶树。4)做好防冻措施,如果发生冻害,会影响到茶树生理机能,降低茶树抗性,增加茶树出现茶叶褐色叶斑病的概率。

3.5 化学防治技术

现阶段,茶叶褐色叶斑病的防治以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为主,但该病害致病菌是半知真菌,具有特殊性,化学药物仍然是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措施。在选择化学药物时,需要坚持低毒、无重金属离、低残留等原则。目前,针对茶叶褐色叶斑病,化学药剂主要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保护型、消灭型、治疗型[5]。1)保护型化学药剂,可以利用液尔多液,以1∶1∶200的搭配比例,在易发病前期喷施,进而形成铜制剂保护层,限制茶尾孢菌的萌发,达到防治效果。2)消灭型化学药剂,可以利用锈灵,其可以抵制真菌不产生孢子,真菌若没有孢子,便不会继续为害同株茶树。3)治疗型化学药剂,可以利用甲基托布津,能够干扰发病真菌菌丝的影响,进而抑制真菌蔓延。在春季采摘前,或者是在早春和晚秋发病初期,喷施7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者是可以喷施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若夏季少雨,可以喷施50%可湿性粉剂苯菌灵1 500倍液。

4 结语

加强茶叶褐色叶斑病综合防治不仅可以有效防治病害,还可以带给茶农更多经济效益,促进茶区长期稳定发展。茶叶褐色叶斑病属于茶叶生产中常见的病害,病叶容易脱落,病叶会随着风或雨传播,导致附近茶树或整个茶区感染致病真菌,不断扩大茶叶褐色叶斑病发生面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基于农业种植策略入手,利用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手段,通过综合防治策略,有效防止茶叶褐色叶斑病,进而有效保证茶叶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 吴华成.茶叶褐色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35(16):113-114.

[2] 杨秀文.浅谈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21):123-124.

[3] 皮发娟.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科技,2020(05):72.

[4] 阳贞.宣恩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28):53-54.

[5] 黄勇,林春林.赖坊镇茶叶常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关键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9,37(03):35-3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技术茶叶
2021年10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牛采茶叶》
2021年1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玉米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