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吊小车拖链式电缆主体结构的优化研究

2021-06-30孙冰正王淼张琪周健孙敬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链式桥架传送带

孙冰正,王淼,张琪,周健,孙敬

(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青岛 266520)

当前,我国集装箱码头使用的轨道吊、轮胎吊等多种起重机械,小车电缆传输结构以拖链式为主,拖链式拖链电缆的导体选择,绞合结构细致,拖链电缆装置在拖链保护壳中,通常都是多根并排同时使用,在固定的设备单元场合中来回移动。而在移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摩擦,相对运动。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拖链式电缆在设备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以及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做出改进方案,投产于现场生产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1 设备原装拖链式电缆结构及存在问题

设备原装的拖链式电缆主体结构如(图1电缆外部固定桥架已拆除),经过3年时间使用,发现16台设备普遍出现了电缆固定桥架根部固定位置开裂、损坏,严重的已经缺失。电缆磨损普遍存在,严重的已经达到了电缆更换标准,有的甚至露出了铜丝。拖链电缆主体框架传送带开裂等三类主要问题。以上问题是长期使用磨损导致,是正常现象。

图1

在极端天气的情况下,这种拖链式电缆传输结构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在冰雪天气的情况下,由于冰冻原因出现了几次传送带脱轨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这种拖链式电缆主体结构进行了改造升级。

通过对三类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电缆磨损主要发生在电缆通过两侧行走轮时,在轮体高速运转下,电缆沿着传送带在轮体处产生弯曲,与电缆桥架产生摩擦,对电缆外皮造成磨损,同时,电缆在顺着轮体弯曲下落时受重力影响对电缆桥架进行冲击碰撞,长时间导致电缆桥架根部的开裂、损坏。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根部开裂、损坏与电缆预留量成正比,电缆在轮体处时距传送带间隙越大,对桥架的冲击越大。同时,这股冲击力也是传送带开裂的主要原因。

极端天气下,传送带打滑出轨,主要原因是积雪结冰填平了滚轮凹处轨道,同时由于传送带长时间使用,老化氧化导致总体长度变长,与凹处产生间隙过大导致积雪积冰进入,最终使得传送带脱离了滚动轮凹处脱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车架跑偏,就会导致传送带产生横向拉力,使得传送带脱轨。

2 改造方案

通过对三种主要问题分析及极端天气情况的研究,我们对拖链主体结构进行了以下改造:

将原来的中间双层桥架(图2),改成4列全部双层桥架(图3)。同时,缩短桥架高度(从原来12CM缩短到10CM),减小电缆活动空间,降低电缆运动对桥架的冲击。桥架的固定方式改为螺栓固定,实现了与传送带分离,相比原桥架固定在传送带上方便维修更换。同时,四列双层的设计,基本实现了一根电缆一个通道的需求,避免了电缆之间的直接接触与摩擦。

图2

图3

将原来的固定浮动头(图4),改成横向可移动浮动头,减小了小车架横向偏移造成的拉力,降低了传送带出轨的概率。

图4

图5

将底部固定头改成缓冲固定头(图5),减小了小车架急刹车,快启动带来对传送带的径向拉力。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增加防雪装置(轮体挡板图6),增加传送带防出槽护栏(图7)。当传送带受到横向拉力时,防止传送带偏移轨道出槽。

图6

图7

注意事项:安装调试时,注意电缆预留长度,每根电缆固定通道,不要交叉通道使用,电缆预留长度以拖链主体结构静止时电缆在行走轮折弯处在传送带与桥架中间偏传送带位置为佳。传送带紧密贴合行走轮,用固定头缓冲螺栓调整松紧。

3 结语

通过对拖链电缆主体结构的改造升级,现在已经使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电缆直径进行测量,发现电缆磨损量相比原拖链电缆磨损程度较小。在极端冰雪天气下也没有出现传送带出轨的情况,对于防雪挡板的设计,有效地减少了积雪,起到了实效。浮动头和固定头的改造,方便了维修的同时,也方便了对传送带松紧的调整。分解了小车架高速运行对传送带带来的拉力和冲击力。随着时间的检验,我们发现对拖链式电缆主体结构的优化改造是有效果的。

猜你喜欢

链式桥架传送带
基于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机器人自动车桥架塞焊
浅探传送带模型的分析策略
腐蚀性环境桥架的选型分析
电缆桥架安装的若干质量问题及对策
传送带模型中摩擦力的判断
链式STATCOM内部H桥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链式D-STATCOM直流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10kV链式STATCOM的研究与设计
链式咨询看浙江
在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应用金属电缆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