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东北汪路岭钨钼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模式初探

2021-06-30魏英文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7期
关键词:江湾断裂带斑岩

魏英文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江西 上饶 334000)

随着朱溪和大湖塘两个超大型钨矿床的发现,江南中东段成矿带一跃成为世界级钨矿成矿带。汪路岭钨钼矿位于成矿带的东部婺源县境内,是一处20世纪60年代以来历经多次勘查的小型矿床,一直未获得找矿突破。2016年度实施的1:5万江湾幅矿调项目,圈出了大规模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和热液蚀变带,汪路岭矿区即位于异常的浓集中心,展示了优越的成矿条件。本文就汪路岭钨钼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模式进行探讨,为矿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新的思路。

1 区域地质背景

汪路岭钨钼矿区处于钦杭结合带内万年推覆地体与信钱地块的分界断裂(即赣东北深断裂带,矿区为“江湾断裂带”)上[1]。出露地层有青白口系、南华系、侏罗系和第四系。岩浆活动强烈,早期为晋宁期酸性岩浆侵入与火山喷发活动;晚期为燕山期花岗岩侵位。本区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期和燕山期3期强烈的造山运动,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江湾断裂带两侧形成不同构造格局,断裂带西侧发育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构造线,而东侧构造线以及新元古代花岗岩体等均呈北东向。

1:5万矿调圈出一处大规模的钨铜钼多元素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简称邦彦坑异常)[2],分布于邦彦坑—汪路岭—晓起一带,平面上呈北东向椭圆状,元素组合为W、Cu、Mo、Bi、Au、Ag、As等,面积大于30km2。其中前4种元素均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强度高、规模大、重叠性好。两处异常浓集中心分别对应本矿区和南西侧的晓起钼(铜)矿点,该异常属“高、大、全”矿致异常。

邦彦坑异常区内发育大规模面型蚀变带[2],划分为中蚀变带和弱蚀变带,以弱蚀变带为主。中蚀变带,即绿泥(帘)石-水白云母化带(H2),主要表现为黄铁绢英岩化和绿泥石化。弱蚀变带,即绿泥(帘)石-伊利石化带(H1),主要表现为网脉状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伊利石化),似层状硅化、绿帘石化等。此外,少见强蚀变带,即石英-绢云母化带(H3),由绢云母石英岩或石英绢云母岩组成。

邦彦坑异常区内广泛发育铜、钨、钼、铅、锌、银矿化。已知矿床、矿(化)点5处,除本矿床和前述晓起钼(铜)矿点外,还有邦彦坑钼矿化点、下坦铅矿化点、三房林锌矿化点等[2]。矿化类型为斑岩型和中低温热液型。

2 矿区地质矿化特征

2.1 地质特征

地层:矿区主要出露青白口系和第四系。青白口系以江湾断裂带的主断裂—北东向汪路岭断裂[1]为界,北西部为万年群粉砂岩、板岩夹砂岩,南东部为登山群砂岩、粉砂岩、板岩。

岩浆岩:据区调资料,矿区东部外围出露晋宁期花岗岩基,岩性为中细粒-粗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年龄值777Ma~814Ma;矿区中部分布燕山期邦彦坑岩体,出露面积约1.2km2,以内部相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主,边缘相为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具50m~300m宽的角岩带,年龄值152.2±2.7Ma。此外,还有大量燕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等脉岩。

构造:江湾断裂带是区内最重要的基底断裂构造,由网结状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组成,规模宏大。韧性剪切带呈北东向、近东西向“网结状”,以北东向为主,发育S-C组构和剪切透镜体等,具右行(近东西向)及左行剪切(北北东向)性质。脆性断裂以北东向断层为主,次为北西向和近东西向。结合区域资料,江湾断裂带形成于晋宁期,加里东期、燕山期有过进一步活动。

围岩蚀变:区内广泛发育角岩(化)带。热液蚀变类型有硅化、绢(白)云母、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黑云母化、云英岩化等,偶有电气石化。构成H2带和H1带,局部H3带。

2.2 矿体特征

区内矿化以钨为主,次为钼,伴有银等,钼矿大多位于钨矿下部。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脉内外接触带。共圈出工业矿体29条,其中主要钨矿体8条、主要钼矿体2条。呈脉状、透镜状。钨矿体长100m~300m,延深50m~160m,厚0.56m~17.11m,WO3平均品位0.187%~0.319%,共、伴生Mo品位0.039%~0.163%。钼矿体长100m,最大延深190m,厚1.67m~2.09m,Mo品位0.054%~0.629%。矿石结构以他形粒状、半自形自形晶粒状为主;矿石构造以微-细脉状、网脉状为主,浸染状次之。金属矿物有白钨矿、辉钼矿、辉银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绢云母等。矿石类型主要为斑岩型。

3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赋矿围岩:矿区主要出露万年群和登山群的浅变质细碎屑岩,近于均质的岩石利于形成剪张裂隙带,并可构成有效的成矿热液屏蔽带。

成矿岩体:区内钨钼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脉接触带,矿石类型以斑岩型为主。晓起钼(铜)矿点的花岗闪长斑岩脉具全岩铜钼矿化特点(平均含铜0.054%,含钼0.030%)[2]。因此,花岗闪长斑岩即为成矿岩体。成矿斑岩分布于矿区南部1-5线间,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50°±,长约300m,宽十几至50余米,分枝复合,有向南侧伏的趋势。通过与同一成矿带的江西都昌阳储岭和安徽祁门东源钨钼矿床成矿花岗闪长斑岩对比,认为本区成矿花岗闪长斑岩成岩、成矿时代属燕山早期(晚侏罗世)。

控矿构造:北东向江湾断裂带是区域性控岩控矿控盆构造,控制了多期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并控制了中生代(侏罗纪)断陷盆地的成生。近东西向、北北东向断裂是成矿斑岩脉侵位的主要构造。侵入接触带、断裂、裂隙、破碎带等是主要的储矿构造。

蚀变及分带:根据矿区蚀变带特征结合区域资料,蚀变分带为:以斑岩体及接触带为中心,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钾长石-绿泥(帘)石-伊利石化带(H1)→绿泥(帘)石-水白云母化带(H2)→石英-绢云母化带(H3)→石英-绢云母化带(H3)→绿泥(帘)石-水白云母化带(H2)→绿泥(帘)石-伊利石化带(H1)。

矿化及分带:矿区及外围,矿化样式和矿种组合具规律性分布特征。矿化样式上,从斑岩体向外,为细脉浸染型→细脉-网脉型→脉型→硅化破碎带;矿种组合上,从斑岩体向外,自下而上依次为:钼(钨)→钨(钼)→钨(铜、铅、锌)→铜、铅、锌→铅、锌、银→金。

4 找矿模式探讨

找矿模式:根据矿床类型、成矿岩体、成矿构造特征、矿化样式、矿化与蚀变分带等特征,及与阳储岭式、东源式斑岩型钨钼矿床对比,总结本区钨钼多金属矿找矿模式见图1。

图1 汪路岭矿区钨钼多金属矿找矿模式图

找矿方向:矿区目前已发现成矿花岗闪长斑脉岩及大量脉状、透镜状钨、钼矿体。下步找矿重点主要在矿区深部,以大型斑岩型钨多金属矿床为主攻目标,以成矿斑岩脉为线索,摸清成矿斑岩侧伏规律,顺滕摸瓜,以“脉”找“体”,寻找深部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体(株),争取找矿突破。

5 结论

汪路岭钨钼矿区发育以钨、钼、铜为主的“高、大、全”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蚀变、矿化强烈,成矿岩体为I型中酸性侵入岩—花岗闪长斑岩,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极具寻找阳储岭式、东源式斑岩型钨、铜、钼多金属矿床潜力,下步勘查工作的重点在于寻找深部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体(株)。

猜你喜欢

江湾断裂带斑岩
珠水之畔 月映江湾 力诚·榕诚湾美学样板间江湾首映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我家有一位老兵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向Hollywood专业影院看齐 河源东江湾别墅私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