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链视角下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2021-06-30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法人河北省

康 霞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一、引言

纵观全球,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亦将大力推进科技发展、抢占创新制高点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世界范围的创新革命已然厚积薄发,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也是轰轰烈烈,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不断洗牌。以德国“工业4.0”战略为引领的高端制造行动,在全球蔓延扩张。在欧美有美国的“美国制造”,在亚洲有韩国的“制造业创新3.0战略”以及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由此可见,科技创新与产业重塑已是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体到我国,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特别关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实现科技创新的商业化和产业链的高附加值。而随着2017年雄安新区的设立,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这一研究课题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如何实现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与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两目标的双剑合璧,更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创新链是指目标一致、多方参与、分工与合作机制明确,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利润为目标,通过知识创新活动将各参与主体连接起来,最终实现知识价值化的功能链接结构模式。产业链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由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与空间链彼此对接形成的动态平衡。创新链通过链接融合各环节的优势资源与科技力量,最终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服务,通过嵌入产业链实现知识与创新的产业化和经济化。

二、京津冀区域创新链发展现状

1.京津冀区域创新链发展现状

(1)北京

2020年年初,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9》显示,“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排行榜中,北京稳居榜首,创新资源、创新服务和创新绩效三项分类指标均是排名第一,创新环境略有差距,但排名依然靠前。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如图1,北京市科创指数在2010年~2017年期间,从80.16上涨到122.74,年均增长6.08分,总体增幅为42.58分,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领头羊”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并昂首阔步迈入科创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图1 2010年~2017年首创发展指数得分

(2)天津

天津立足大数据、云计算、芯片等基础优势,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并初步形成了以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七链”产业链,最终构建起包括研发扶持、产品孵化、产品市场化的“三位一体”发展的大智能创新体系。根据天津市科技局公布的“2019年天津市支持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立项清单”,可以看出所立29个项目中,京津冀三地协作的项目有11项,京津两地合作的项目有5项,津冀两地合作的项目有6项,天津自主研发创新并在京津冀推广的项目7项,由此可以看出天津市在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3)河北

利用自己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资源型区域支持的角色,因此,近年来,河北省逐渐发展起比较成熟的资源加工型工业经济结构。截至2019年年底,河北省共承接北京转入产业活动单位387个,与京津共建科技产业园55个,创新基地65个,落户高科技企业1400多家。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逐渐枯竭等现实问题的凸显,河北省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的前提下,经济结构逐渐转型,以交通、生态、产业为突破口,向协同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延伸,并重点构建以“两翼”为引领的空间布局。

2.京津冀区域创新链发展比较

(1)京津冀经济基础发展不平衡

一直以来,“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已经成为了京津冀区域发展中三地默认的发展战略,因为要素集聚、科研能力禀赋、政策红利及地方利益保护等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创新进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如表1显示。

表1 2015年~2019年京津冀三地GDP在京津冀区域GDP中占比

(2)产业梯度分布欠合理

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科技创新资源非常雄厚,但是三地产业梯度差异大、利益诉求不同,要想实现资源整合,只能说是任重而道远。通过表2可以看出:2019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优势明显,是促进北京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2019年天津市第三产业占据较大比例,第二产业占比也超过40%,由此看出,天津市技术化水平进展迅速,工业化程度也较成熟,并逐渐向创新驱动产业迈进;2019年河北省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津冀两地产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同质性,产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存在明显的障碍。京津冀产业梯度落差较大,甚至出现“产业悬崖”,三地协同进程迟缓。

表2 2019年度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

(3)科创资金投入比重差异显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及计算可得,在统计的31个省份中,北京市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占名义GDP比重)排名高于GDP,研发经费投入金额逾千亿元,仅次于广东、江苏两省;天津市在当年经费投入强度排行榜中位列第5名,成绩显著。与北京、天津科创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北省。北京市研发经费投入远远领先津冀两地,这与其核心政治经济区域定位有密切关系,其得天独厚的科研基础、政策红利等是津冀两地无法比拟的。同时,北京的“优越性”不利于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创新,不仅没有起到标杆作用,反而对津冀两地产生虹吸效应。

(4)创新成果产业化效果不明显

2019年,北京市专利授权量为131716件,同比增长6.6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3127件,同比增长13.09%。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2件。截至2019年年底,天津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18.3件,河北省则更次之。技术交易市场成交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科创成果的市场转化效果。2019年,北京技术市场成交额为4957.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8%;平均单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01万元,同比增长8.9%;技术领域分布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城市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四个领域,成绩斐然。天津市的表现次之,2019年的技术市场成交额超过800亿元,而河北省的表现则需引起重视。截至2019年年底,河北的万人输出技术成交额只有53.56万元/万人,尚不及全国的8%,2019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刚刚突破500亿元。津冀两地与北京差距显著。

三、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1)第三产业成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支柱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京津冀区域从事第二产业活动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合计243.1万家,占据全国比例为11.2%。其中,北京市有98.9万家,天津市有29.1万家,河北省有115.1万家,三地数量均是连续五年增长。河北省成为区域内单位增长的主力。京津冀区域内第二产业活动法人单位与第三产业活动法人单位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分别为17.9%和82.1%,其中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所占比重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商务服务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

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显示,京津冀区域第三产业活动中集聚程度较高的领域有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中,新兴的商务服务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程度在第三产业活动中占比分别为13.3%和15%,成为第三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

2.产业分工格局逐渐清晰

(1)北京

北京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已经成为三类产业活动中的绝对主力军。2018年年底,第三产业活动法人单位高达92.8万家,占据全部法人单位数量的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京津冀区域平均水平。其中:高新技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占比最高,分别为23.4%和5.5%;传统产业如批发和零售业、租赁业等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北京研发中心与文化中心的优势愈加明显。

(2)天津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力度的不断增加与天津市政府的踊跃支持,天津市第三产业活动规模大幅增长。截至2018年年底,天津第三产业活动法人单位数量上涨到23.3万家,占全部法人单位数量的75%,上升幅度在京津冀三地中居于首位。其中,从事高新技术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量占比最高,金融和交通运输行业集聚度次之。由此可以看出,天津市作为科创中心、金融创新及运输核心区的功能日益凸显。

(3)河北

与京津两地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不同的是,河北省第二产业活动优势明显。截至2018年年底,河北省第二产业活动法人单位数量占据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合计数量的比重为27.4%。资料显示,第二产业活动中,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比如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中的高技术含量部分等。河北省注册的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有0.7万家,占据京津冀区域同类法人单位数量的比重为52.7%。另外,河北省第二产业活动中具有传统优势的采矿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等,虽然集聚程度依然较高,但是集聚态势慢慢放缓。

3.产业协同程度仍然有上升空间

(1)政策洼地制约河北省发展

自2018年,京津冀三地均出台各种相关政策,大力促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的推行,产业分工格局初显,科创园加快建设,人才流动加速,区域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但是,由于京津两地行政层级高于河北省,三地经济水平发展严重失衡,北京市在各方面表现均是遥遥领先,天津市滨海新区成绩亮眼并带动全市快速发展,而河北省缺少国家赋予的各种优惠政策,形成了“政策洼地”,这将间接导致河北省难以承接京津两地的高端产业、高科技项目。

(2)科技资源共享不充分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京津冀区域是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发展势头迅猛、发展后劲巨大的经济增长极,尤其是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科研实力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疏解提升市场49个,疏解关停物流中心16个,成绩斐然,而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10亿元,仅占全部成交额的4.23%,远低于流向珠三角的成交额。比较明显的例子有,北京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集中了实力雄厚的研发力量及国家重点研究室,每年的研发成果却很少向津冀两地转移,反而更多的在深圳、苏州等地转化。

(3)区域合作统筹不到位

京津冀区域中,河北省实力最弱,如果无法从高层设计入手合理统筹京津冀三地发展战略,河北省很难在区域协作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尽管,京津冀一体化的倡导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但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出台强有力的关于协同发展的政策或指南。三地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实力积累、生态环境保护等深层次协同合作缺少实质性进展,接下来的科技资源共享、科研成果产业化、科创园共建等项目也会无法顺利对接,更不能互补协作,最终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京津冀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路径建议

1.构建产业协同机制

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实体支撑,三地必须正确认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借助席卷全球的产业链重塑革命,在与国际市场交流合作过程中,提升区域产业协同及创新协同的质量和称谌。河北省更要积极主动汲取京津两地先进的科研技术,通过政策扶持及投资引导,有效对接高端产业,同时,利用京津的研发优势,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产业附加值和高端产业吸附能力。

2.构建创新协同机制

区域竞争和利益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京津冀区域创新协同的进程,战略定位及顶层运筹时需要打破地域间壁垒,消除地方利益保护离心力,推动包容共赢式发展战略。以雄安新区建设、“通武廊”金三角的崛起为契机,从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配套服务升级、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协调联动机制完善等方面着手,通过构建协同创新专项基金,搭建创新联盟、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推动京津冀三地创新资源共享。

3.通过顶层设计保障区域共同体构建

区域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在顶层设计指导、引领和统筹,打破区域合作过程中政策、利益分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壁垒。具体实施过程中,则需要政府、事业、企业、高校、个人等参与主体在协同创新发展合作链条上找准各自定位,合力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机制。首先,要各地政府形成默契建立和完善统全局多层次有权威的协调机构;其次,发挥企业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政策红利倾斜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持;最后,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研究主体的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资源。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法人河北省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论法人的本质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浅析我国法人人格权现状及立法建议
创新法人治理结构 建设一流事业单位——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初探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