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州市武夷山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方案探讨

2021-06-29饶高平陈德根毛旭鹏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2期
关键词:林带隔离带林火

饶高平,陈德根,毛旭鹏

(江西省林业资源监测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火灾又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置救助困难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1]。2018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国土绿化、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办规字〔2019〕94号通知以及江西省林业局赣林防字〔2019〕75号文要求,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示范区建设生物防火林带,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目前,江西省森林防火工作正在由被动扑救向主动预防转变,在重点林区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是一种阻止林火蔓延、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1 区域概况

抚州市武夷山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6'~117°18',北纬26°29'~27°55',位于武夷山脉沿赣闽省界向南延伸区域(江西省东部、抚州市东南部),包括黎川县、资溪县、南丰县和广昌县,涉及52个乡(镇、场)。该区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常见森林植被群落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山顶矮林、灌木林等。

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充沛,旅游资源丰富。分布有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岩泉国家森林公园、南丰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溪县大觉山旅游景区、南丰县车磨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广昌县青龙湖—龙凤岩省级风景名胜区等,赣东第一高峰军峰山位于南丰县境内。该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林基地,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据统计,区域内土地总面积为647 580.6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14 670.8 hm2,占土地面积的79.5 %。在林业用地面积中,其中有林地面积为417 438.2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1.1 %。在有林地面积中,其中松林面积124 064.4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9.7 %;杉木面积108 726.7 hm2,占26.1 %;阔叶林面积77 521.2 hm2,占18.6 %;混交林面积32 206.8 hm2,占7.7 %;竹林面积74 919.1 hm2,占17.9 %。活立木总蓄积24 958 946 m3,森林覆盖率为74.4 %。区域内易燃针叶纯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55.8 %,森林火险等级高。

生物防火隔离带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拦截飞火、切断火源、阻隔林火蔓延,避免发生森林大火。为此,提出该区域防火隔离带补充建设方案,为下一步森林防火建设及组织、实施提供研究和参考。

抚州市武夷山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1。

图1 地理位置

2 森林防火现状

2.1 灾害防治组织机构

根据《森林防火条例》要求,该区域成立了森林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机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并明确林业部门相关职责。目前设区市、县(市)二级设有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指挥部,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林区乡(镇、场)也成立了相应的灾害防治组织机构,部分行政村组建了灾害防治小组。根据森林分布和行政区划,该区域划分了灾害防治责任区,明确了责任人,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灾害防治成效纳入政绩考核范围。

2.2 森林防火阻隔系统现状

该区域现有森林防火阻隔系统总长度仅150.1 km,现有森林防火阻隔带零星分布在主要山脉山脊上,而在省界、县(市)界、国(省)道两边以及田林交界、林区主要道路两旁等高危区域,未能统筹布局,无法形成有效生物防火隔离网络。由于该区域为原中央苏区,经济欠发达,地方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导致森林防火阻隔带缺乏,难以满足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据调查统计,该区域现有工程阻隔带长度55.0 km,其中机耕带长度38.0 km,防火线长度17.0 km;已修建生物防火林带长度95.1 km,面积122.4 hm2。该区域森林防火阻隔系统现状,详见表1。

表1 森林防火阻隔系统现状

2.3 森林火灾发生情况

近3 a,该区域共发生森林火灾20起,火场面积506.9 hm2,受害森林面积达274.3 hm2,受害林木蓄积1 869.4 m3,直接经济损失达177.8万元。按火灾等级分,一般火灾9起,重大火灾11起。火灾原因为人为火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区域人为生产活动更加频繁,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更大挑战与压力。

3 补充建设方案

3.1 建设范围与布局

建设范围为江西东南部武夷山地区抚州市所辖的黎川县、资溪县、南丰县、广昌县,该区域土地总面积647 600 hm2。火险等级为Ⅰ级和Ⅱ级。详见表2。

表2 项目建设范围及火险等级

在该区域林火阻隔系统现状基础上,新建生物防火林带与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等相互联结,形成林火阻隔闭合圈[2]。布局范围包括三类:省界、县界起关键阻火作用的主山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军事设施等重点保护区域外围分界线等重点部位;村边、路边、田边、坟边及易燃针叶林分布集中的火灾多发易发区域(重点防范区)。

3.2 建设内容

为形成林火阻隔闭合圈,需新建生物防火林带总长度356.736 km,宽度20~30 m,面积838.7 hm2。

3.2.1 按行政区域划分

黎川县新建生物防火林带长度52.190 km,面积156.6 hm2;资溪县新建长度89.710 km,面积201.1 hm2;南丰县新建长度107.422 km,面积254.1 hm2;广昌县新建长度107.414 km,面积226.9 hm2。

3.2.2 按位置分布划分

省界、县界新建生物防火林带长度132.416 km,面积289.4 hm2;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军事设施等重点保护区域新建长度27.231 km,面积58.1 hm2;村边、路边、田边、坟边及易燃针叶林分布集中的火灾多发易发区域(重点防范区)新建长度197.089 km,面积491.2 hm2。

3.2.3 按营建林带类型及树种划分

在生态型生物防火林带中,新建木荷防火林带长度207.144 km,面积477.1 hm2,火力楠防火林带长度23.160 km,面积56.0 hm2,其他乔木树种(如杜英、青冈栎等)林带长度33.065 km,面积76.0 hm2;在经济型生物防火林带中,油茶防火林带长度20.876 km,面积62.6 hm2,杨梅防火林带长度39.426 km,面积91.0 hm2,其他经济树种(如柑橘、茶叶等)林带长度33.065 km,面积76.0 hm2。

3.3 主要技术措施

3.3.1 树种选择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用适宜本地生长、枝叶茂盛、含水量大、含油脂少、不易燃烧、抗火性强、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芽力强、无病虫害寄生和传播的树种[3]。生态型防火林带树种选择木荷、火力楠等,经济型防火林带树种选择了油茶、杨梅等。

3.3.2 造林方式

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营造单层同龄纯林。

3.3.3 林带模式

林带宽度。以满足阻火入林和阻隔林火蔓延为原则[4],不小于生物阻隔带两侧成熟林木的最大树高或林火火焰高度的两倍。根据该区域地形地势等环境条件,该区域防火林带建设宽度10~20 m,宽度要求相对均匀。

林带通道。在林带长度方向上,于林带的中心线或林带一侧,预留一条2.5 m宽的人行通道,供林带抚育、防火人员快速疏散使用。

造林密度。根据建设区域的地力条件、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木荷、火力楠造林密度为2 505~3 000 株/hm2,株行距为2×2(m)~1.82×1.82(m);油茶造林密度为1 500~2 250 株/hm2,株行距为2.4×2.8(m)~2.2×2.0(m);杨梅造林密度为900~1 200 株/hm2,株行距为3.3×3.4(m)~2.8×2.9(m)。造林成活率低于90 %的,于次年用大苗补植。

3.3.4 造林时间

木荷、火力楠裸根苗2~4 月阴雨天定植,容器苗除7~8 月外均可种植。油茶栽植季节为当年12月至第二年3 月,选择阴雨天栽植。杨梅栽植季节为2月上旬至3月上旬。

3.3.5 林带抚育及管护

新建林带第1~3 a 进行幼林抚育,共抚育5次,及时清理林下杂灌、病腐木、枯立木和倒木等可燃物,落叶与枯草的平均载量小于0.3 kg/m2。造林当年8~9月进行第一次抚育,要求全面松土锄草、扩穴培土、挖净茅蔸,松土除草应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10 cm,在土壤瘠薄的地段适当施肥。随后连续两年每年4~5 月和8~9 月各进行一次锄草松土抚育。油茶、杨梅结合施肥、修剪与抚育同步进行,以促进幼苗幼树生长。林分郁闭后每年定期抚育1次,清除林下凋落物等危险可燃物。

林带管护。指定专人对生物防火林带进行管护,严禁乱砍滥伐,及时清理林带内枯枝落叶,定期清理通道上妨碍通行的乔木、灌木、地表可燃物,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治林带内的有害生物,防止人畜破坏,确保防火林带内树木的正常生长。

4 结语

该区域位于江西东南部武夷山地区,涉及多个乡镇,分布有各类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属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示范区域,森林火险等级高,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区域内各县现有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缓慢、建设标准低、布局不尽合理,森林防火阻隔系统网络密度仅为0.03 km/km2,实施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十分必要和紧迫。

该区域生物防火隔离带建成后,能有效提高防火阻隔系统网络密度至0.10 km/km2,实现“被动扑救向主动预防”转变。应以生物防火隔离带为建设重点,加强该区域省界、县界以及重点保护区域、火灾多发易发区域森林火灾控制能力[5],有效防止和阻截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减少森林火灾损失,保障森林生态安全。

猜你喜欢

林带隔离带林火
造林中防火隔离带的设计
林火蔓延中林火-风双向耦合模拟研究进展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半边天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隔离带对侧风条件下超车过程车辆气动力的影响∗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隔离带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