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镇静深度的影响

2021-06-29杨冯睿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瑞马全麻诱导

周 磊,杨冯睿(通讯作者)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湖南 衡阳 421000)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因此老年患者也在不断增加,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手术风险也会相应增大,原因在于老年患者体质弱,耐受能力差,且还可能存在多种心血管疾病[1]。麻醉过程分为麻醉诱导期、麻醉维持以及患者苏醒期,而患者在接受麻醉药物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可进行手术操作状态叫麻醉诱导期,麻醉诱导的目的是为了使患者可以从清醒到实施手术[2]。如充分镇静消除患者恐惧、镇痛以及使患者肌肉松弛便于操作,在麻醉诱导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心律失常、血压波动或者是呕吐、反流等,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探讨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麻醉诱导药物主要有丙泊酚或依托咪脂以及瑞马唑仑[3-5]。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3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镇静深度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接收的93例需要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均给予瑞马唑仑全麻诱导,按不同剂量分为对照组31例(剂量0.2 mg/kg)和观察组31例(剂量0.4 mg/kg),31例观察组1(剂量0.3 mg/kg)。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28±5.43)岁;ASA分级:Ⅰ级19例,Ⅱ级1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8.32±5.51)岁;ASA分级:Ⅰ级18例,Ⅱ级13例。观察组1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8.32±5.34)岁;ASA分级:Ⅰ级17例,Ⅱ级14例。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该研究征得所有参与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61~77岁,不限性别;择期手术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分级Ⅰ或Ⅱ级。排除标准:失访可能性高(搬迁);有语言障碍者;合并颅脑损伤、颅内高压;可预见的困难插管;既往有严重过敏史患者。

1.2 方法

三组均行全麻手术,观察组麻醉诱导静脉给予0.4 mg/kg瑞马唑仑(人福药业),苯磺顺阿曲库铵(批准文号:国药标准H20090202,生产单位: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mg(以顺阿曲库铵计)),用药方式,静脉推注,剂量0.2 mg/kg。枸橘酸芬太尼注射液(批准文号:H20123298,生产单位: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规格:10 mL:0.5 mg(以芬太尼计)),用药方式,静脉推注,剂量0.002~0.004 mg/kg.

观察组1麻醉诱导给药除瑞马唑仑剂量为0.3 mg/kg外,其他与观察组一致。

对照组麻醉诱导给药除瑞马唑仑剂量为0.2 mg/kg外,其他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到达麻醉深度,即BIS低于60时所用时间以及BIS值进行记录,同时分析三组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心指数、脉搏量指数以及平均动脉压。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麻醉起效时间

观察组到达麻醉深度时间为(46.89±7.48)s,对照组到达麻醉深度时间为(74.56±9.48)s,观察组1到达麻醉深度时间为(63.21±8.33)s,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2 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1,心率、每搏量指数以及平均动脉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分析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 s)

表1 分析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 s)

平均动脉压/mmHg观察组 31 82.14±1.09 39.62±0.57 100.83±1.20对照组 31 82.12±1.13 39.93±0.61 101.12±1.23观察组1 31 82.13±1.12 39.78±0.59 100.94±1.21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心率/bpm 每搏量指数/[mL•(m2)-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药物补救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和观察组1(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对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讨论

麻醉诱导是麻醉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丙泊酚或依托咪脂以及瑞马唑仑均可作为临床麻醉诱导药物,但为了保证麻醉诱导阶段的安全性,对药物的效果和用药方式进行分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6]。丙泊酚属于当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静脉麻醉剂,其具有作用强、起效快、苏醒快的优势,并且苏醒后无副作用,但其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在作为诱导药物使用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肌血液灌注及氧耗量下降等,在药物过量时,还可引起心脏和呼吸抑制[7]。依托咪脂起效时间快,但在使用后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少部分可见短暂轻微的肌震颤或呕逆,术后可发生呕吐、恶心或局部血栓性静脉炎等[8]。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药,是一种短效的GABAa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可控性好,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因此在作为麻醉诱导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瑞马唑仑剂量不同时,其起效速度、产生的不良反应等都有差异,因此探讨瑞马唑仑应用的适量性是保证麻醉诱导安全有效的关键。

在此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93例需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瑞马唑仑,分析其应用效果。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1,心率、每搏量指数以及平均动脉压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药物补救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和观察组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1无发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三组中,观察组1未发生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补救情况,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虽然起效时间较观察组长,但仍在接受范围内。

综上所述,对于实施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对患者生命体征无显著影响,但小剂量瑞马唑仑起效时间较长,需给予药物补救措施,而大剂量瑞马唑仑虽然起效时间短,但有发生低氧血症的可能。0.3 mg/kg瑞马唑仑起效时间虽较大剂量瑞马唑仑长,但无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瑞马全麻诱导
瑞马唑仑药动学和靶控输注的研究进展
瑞马唑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瑞马唑仑诱导PC-12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凋亡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瑞马唑仑用于重症患者镇静的研究进展*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