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1-06-29

医药前沿 2021年13期
关键词:异丙酚血氧饱和度

吕 涛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麻醉科 山东 济宁 272051)

异丙酚属于一种相对新型的非巴比妥类型的静脉麻醉类的药物,药物起效比较快,而且时效比较短,患者的苏醒比较快,不良反应也比较少,在目前的门诊小手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出现精神分裂主要指的患者出现了个性、情感或者是行为上的改变,包括社会环境不是十分协调,属于一种精神科的疾病,而且这类疾病高发在17~60岁之间[2]。患者起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与个体或者是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都有着比较密切联系,而在精神科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时候,需要采取异丙酚作为静脉麻醉治疗[3]。基于此,文章讨论了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本院就诊精神异常的患者共计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经临床诊断已经确诊需要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男:女为21:14,患者年龄30~61岁,平均年龄(47.8±4.9)岁;对照组患者体重47~92 kg,平均体重为(62.8±4.9)kg,病程时间5~20年,平均(12.0±3.6)年。实验组男:女为19:16,患者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8.0±4.7)岁;实验组患者体重48~89 kg,平均体重为(67.8±4.9)kg,病程时间5~20年,平均(11.5±3.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享有知情权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病症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3)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4)无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5)无凝血功能异常者。排除标准:(1)已经排除中途退出者、意识不清且混乱者;(2)合并靶器官功能障碍者;(3)中途不配合实验者;(4)酗酒史和药物滥用史、造血系统异常者。

1.2 方法

针对所有的精神疾病患者每次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之前,需要保证禁食禁水8 h,在治疗的过程中,全程都需要采用多功能的监护仪监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检测,包括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脉搏等。针对所有的精神疾病的患者在每次治疗的时候,需要先采取静注阿托品0.5 mg,与此同时,还要通过鼻导管来进行给氧,之后实验组缓慢的通过静注麻醉剂,异丙酚剂量为1.5 mg/kg,平均为(90±24)mg,而对照组则采取硫喷妥钠进行静脉注射,浓度为2.5%硫喷妥钠,剂量为5 mg/kg,平均(300±75)mg,直到呼叫患者没有应答,患者的睫毛反射迟钝,并已经完全的进入到睡眠状态,就可以停止注射了,再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之后,快速的静注琥珀酰胆碱0.6 mg/kg,通过面罩给氧进行辅助呼吸或者是通过人工通气,时间约为1~1.5 h,等待患者的全身肌肉松弛,停止自主呼吸,就应用美国Somatic公司所生产的醒脉通多功能的电痉挛治疗监测仪来对患者进行通电治疗,如果引起患者出现了全身的肌肉轻微痉挛在发作之后,则通过面罩给氧,或者是人工呼吸直到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够恢复,卧床观察患者的情况,直到患者的意识恢复。所有的患者隔日便进行1次无抽搐的电休克治疗,每例患者都完成了1个疗程6次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于所有患者在接受静脉麻醉剂前后的血压,与心率还有血样饱和度的情况,以及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直到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包括患者的不良反应的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数变化比较

治疗前后,实验组血压、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氧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数比较( ± s)

表1 两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数比较( ±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血压/mmHg 心率/bpm 血氧/%实验组 35 107.0±4.5 90.8±4.1 98.6±1.5对照组 35 104.2±8.0 91.7±14.2 98.3±0.3 t 1.8047 0.3602 1.1602 P 0.0755 0.7198 0.2500组别 例数 治疗后血压/mmHg 心率/bpm 血氧/%实验组 35 89.3±4.3 88.6±5.2 92.7±1.1对照组 35 88.6±5.1 90.5±4.7 94.7±0.1 t 0.6208 1.6037 10.7123 P 0.5368 0.1134 <0.001

2.2 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实验组的自主恢复时间与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 s,min)

表2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 s,min)

组别 例数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苏醒时间实验组 35 5.0±1.1 9.8±2.1对照组 35 9.6±1.2 16.4±4.2 t 16.7174 8.3152 P<0.001 <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在精神科临床疾病之中,进行无抽搐的电休克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属于一种常用的治疗措施,在以往通常选用的是将硫喷妥钠作为静脉的麻醉药物,但是由麻醉的剂量不是特别好掌握[4]。所以整体的剂量过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抽搐阈值的升高,而且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也会延长,整体的剂量过少,患者在进行注射肌松剂之后还可能会有窒息感,而且静脉注射硫喷妥钠麻醉的时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呃逆、呕吐等情况[5]。而应用硫喷妥钠还会导致贲门括约肌松弛作用,患者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如果发生误吸会导致患者发生窒息。而应用内酚是目前倍受关注的药物,其药物可控性强、麻醉效果明显,而且能够有效的进行麻醉,属于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物。患者在应用之后,也不容出现呃逆的情况,其还有一定的抗呕吐作用[6]。而应用异丙酚的实验组,除了注射部位的疼痛感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同外,其他的不良反应要低于对照组。异丙酚与硫喷妥钠一样对于患者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都会有轻度的抑制作用,还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变浅,潮气量也会有所减少,也可使患者的血压下降,并对患者的心率造成影响。相关的研究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用药之后血压、血氧饱和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应用吸氧辅助的呼吸或者是人工的呼吸之后,血氧的饱和度也会逐渐的正常如果患者的血压下降都处在正常的范围内,则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7]。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后心率变化不明显,可能与先前静注了阿托品有关。

综上所述,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中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能够快速苏醒,没有咳嗽,呃逆的情况,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猜你喜欢

异丙酚血氧饱和度
糖臬之吻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柔情粉色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危重患者镇静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