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弥渡县番茄潜叶蛾的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效果

2021-06-28尹艳琼郑丽萍李峰奇马庭矗宋文宏陈福寿谌爱东

环境昆虫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阿维甲酰胺田间

尹艳琼,郑丽萍,李峰奇,马庭矗,宋文宏,陈 钫,陈福寿,刘 莹,谌爱东*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05;2.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植保站,云南大理 671000;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4.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昆明 650034)

番茄潜叶蛾Tutaabsoluta(Meyrick)属鳞翅目麦蛾科,又名番茄麦蛾、番茄潜麦蛾、南美番茄潜叶蛾,主要危害茄科植物,包括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茄子SolanummelongenaL.、甜椒CapsicumannuumL.、烟草NicotianatabacumL.,尤其嗜食番茄(张桂芬等, 2018; Arnó,etal., 2019; Idriss,etal., 2020),其幼虫潜入叶片、顶梢、腋芽、嫩茎以及果实内取食为害,被害番茄果实会丧失经济价值,经济损失可达50%~100%(张润志, 2019)。该虫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南美洲国家露地和大棚番茄的重要害虫(Desneuxetal., 2010),2006年传入欧洲的西班牙,此后迅速遍布欧洲各国并快速扩散至亚欧非大陆(Aigbedionetal., 2019),截至2019年该虫已入侵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亚洲的印度、尼泊尔、阿富汗、吉尔吉斯坦等,与我国西部和南部省区接壤的8个国家已有发生(张桂芬等, 2020)。云南属于该虫发生的高风险地区,一旦入侵将对当地的番茄产业造成毁灭性灾难,其潜在的危害性也难以估量(冼晓青等, 2019)。

云南是番茄、马铃薯、烟草的主产区,番茄种植面积约35 500 hm2,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 896 100 hm2,烤烟种植面积393 900 hm2,云南大面积的寄主植物和适宜的温度12.45 ~ 30.40℃(李栋等, 2018)为番茄潜叶蛾入侵定殖提供有利的条件,需加大对番茄潜叶蛾监测和防控工作。2018年云南省植保系统在全省对该虫开展预防性监测,2018年3月26日,大理州植保植检站和弥渡县植保植检站在大棚番茄上发现一种鳞翅目害虫,以幼虫潜食叶肉、蛀食果实,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桂芬研究员鉴定该虫为番茄潜叶蛾,确定番茄潜叶蛾在云南省发生。目前针对新入侵的番茄潜叶蛾在云南的传播扩散、危害程度、种群动态、灾变原因和防控措施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初浅,监测与防控能力薄弱,急需开展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探寻影响灾变关键因子和研究防控技术,严防其发生、传播和扩散,保障云南省农业安全、经济安全以及农产品贸易安全。

番茄潜叶蛾食性杂,蔬菜种植地区食源丰富,往往发生量大,世代重叠,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防治较为困难。迄今为止,对番茄潜叶蛾防治措施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使用杀虫药剂、释放寄生蜂(Anaïsetal., 2013)、捕食性蝽(Obirataneaetal., 2015)、选用高产抗性品种(Saeedehetal., 2017)都已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中,化学防治是控制这种破坏性害虫最为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及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在国外多个地区发现番茄潜叶蛾对菊酯类、二酰胺类等多种杀虫剂产生抗药性(Haddietal., 2012; Roditakis,etal., 2013; Jeffersonetal., 2016)。因此,在国内发生区域,明确其发生和为害情况,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在阻止该虫发生蔓延的同时,减缓抗药性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露地鲜食番茄上首次发现南美番茄潜叶蛾(张桂芬等, 2019),并对9种内吸性杀虫剂进行了筛选,确定阿维·氯苯酰、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该害虫的防治药剂(阿米热等, 2020)。本研究调查云南省番茄潜叶蛾在不同区域、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生为害情况,通过筛选有效的防控药剂,旨在为云南番茄潜叶蛾的为害与扩散蔓延提供高效的预防控制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为害作物调查

调查作物包括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茄子SolanummelongenaL.、辣椒CapsicumannuumL.、烟草NicotianatabacumL.、枸杞LyciumbarbarumL.等茄科植物。全县8个乡镇,每个乡镇普查3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调查2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调查15块田,设施大棚蔬菜和茄科作物种植区为重点调查区域。宏观调查以田间踏查目测为主,取样单位以丘(块)为一个样本,记录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栽培品种、作物生育期等情况。

1.2 幼虫量调查

选择3个区域,采用“W”形均匀选点,每个区域选5个点,每点连续调查10株,记录危害株数;每株上、中、下随机各选取2片叶子、2个果子,记录为害叶数、为害果数,每个叶片的卵、幼虫、蛹,计算被害株率、被害叶率、百叶虫量、被害果率、每果的幼虫数。

1.3 成虫虫量调查

采用性信息素诱集法,诱捕器三角型和水盆型2种,诱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提供。2020年7月7日放置,调查点弥渡县弥城镇龙泉村委会马房村2 hm2的连体大棚,共放置10个三角型诱捕器和10个水盆型诱捕器,两种不同的诱捕器交叉摆放,2个诱捕器间的距离不小于50 m,调查时间7月14日-9月1日,番茄处于移栽期至结果期,1周调查1次,记录诱集到的成虫数量,记录完后及时更换三角形诱捕器的粘虫板和清除水盆型诱捕器盆中的成虫。

1.4 蛹调查

在成虫调查区进行挖土调查,按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0.5 m2,挖土10 cm深,用分样筛孔径10 mm,1.7 mm,0.83 mm筛土,调查1.7 mm,0.83 mm分样筛中入土老熟幼虫、活蛹、死蛹和蛹壳数量。

1.5 田间防效试验

1.5.1供试药剂

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WG(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4 000倍液;

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SC(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 000倍液;

50%噻虫胺可湿性粉剂WG(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4 000倍液;

30%虫螨腈悬浮剂SC(山东申达作物科学有限公司),2 000倍液;

130亿粘颗·苏云菌(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800倍液;

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 200倍液;

1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SC(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2 000倍液;

33%阿维·灭蝇胺悬浮剂SC(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2 000倍液。

1.5.2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为弥渡县弥城镇龙泉村委会马房村番茄种植大棚,番茄处于结果期,前茬作物为西葫芦。试验8个处理,以清水作对照,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设27个试验小区,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7 m2。

施药时间为2020年4月13日下午,施药时棚内平均气温23.7℃,相对湿度61%,以农宝-20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茎叶一次性均匀喷雾,药剂用水量1 200 L/hm2。

施药前1 d,药后3 d、5 d、7 d,每个处理按“W”字形分别采用五5点取样法,每点选取1株植株,随机摘取为害程度为2级~3级叶片10个,带回试验室拨检活虫数。

虫口率(%)=(活虫数/调查叶片数)×100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率-药后虫口率)/ 药前虫口率×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调查记录的数据经Excel整理后,采用SPSS 19.0对不同处理的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均值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单因素的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潜叶蛾为害作物与危害程度普查结果

2018年6月,对8个乡镇22个村委会进行大田普查,茄科作物田共638块,其中未发生该虫害的田块414块,发生该虫为害的田块224块,虫田率35.11%。全县番茄种植区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大棚种植重于露地种植,调查田块中露地番茄285块,发生154块,虫田率54.04%,大棚番茄67块,发生67块,虫田率100%,茄子、马铃薯有极少量田块发生,而烟草、辣椒、枸杞上尚未发现该虫(图1)。

图1 番茄潜叶蛾为害作物普查结果Fig.1 Crop infected with Tuta absoluta census results

2.2 番茄潜叶蛾在番茄上的发生为害情况

2.2.1田间虫量

2020年6月12日对大棚采收期的番茄进行了番茄潜叶蛾发生为害调查,调查表明,番茄潜叶蛾对番茄的被害株达100%,被害叶94.67%,被害果达19.33%。发生卵量16.67~76.67粒/百叶,平均50.33粒/百叶;幼虫55.00~101.67头/百叶,平均74.00头/百叶,0~76.67头/百果,平均27.33头/百果;蛹10.00~28.33头/百叶,平均19.00头/百叶,0~10.00头/百果,平均3.00头/百果,挖土查蛹5个取样点2.5 m2土样共发现老熟幼虫3头,活蛹67头,蛹壳213个,活成虫6头,蛹的平均密度为30.40头/m2(图2)。

图2 番茄潜叶蛾田间虫量Fig.2 Field occurrence of Tuta absoluta

2.2.2成虫量和性诱剂诱集效果

2020年7月7日至9月1日,10个三角型诱捕器共诱到雄蛾1 765头,10个水平型诱捕共诱到雄蛾1 504头,28~35 d达到诱虫量峰值,即8月4日,10个三角型诱捕器1周平均诱蛾量61.20头/卡,最高为132头/卡,10个水盆诱捕器1周平均诱蛾量50.91头/盆,最高为89头/盆。调查结果表明:供试番茄潜麦蛾诱芯的引诱效果较好,持效期长,专一性强,调查期间没诱到其它昆虫,两种不同的诱捕器总诱蛾量相差不大,三角型诱捕器的诱蛾量前期高于水盆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便于调整高度,水盆型诱捕器成本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图3)。

图3 番茄潜叶蛾性诱剂田间诱蛾量Fig.3 Field trapping quantity of Tuta absoluta by sex pheromone

2.3 不同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田间防治效果

药后3 d,33%阿维·灭蝇胺、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30%虫螨腈SC、6%乙基多杀菌素SC、50%噻虫胺WG、12%噻虫·高氯氟SC和12%噻虫·高氯氟SC的防效在42.82%~74.30%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对番茄潜叶蛾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130亿粘颗·苏云菌和25%噻虫嗪WG的防效略差(图4)。

图4 喷施不同杀虫剂药后3 d对番茄潜叶蛾田间防治效果Fig.4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Tuta absoluta after three days treatment

药后5 d,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SC、30%虫螨腈S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的防效上升到了73%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0%噻虫胺WG的防效65.06%,33%阿维·灭蝇胺的防效下降到41.33%,12%噻虫·高氯氟SC、130亿粘颗·苏云菌和25%噻虫嗪防效均低于50%(图5)。

图5 喷施不同杀虫剂药后5 d对番茄潜叶蛾田间防治效果Fig.5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Tuta absoluta after five days treatment

药后7 d,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SC和30%虫螨腈SC防效达到了80%以上,6%乙基多杀菌素SC防效65.70%,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3%阿维·灭蝇胺的防效43.94%,50%噻虫胺WG的防效下降到21.89%,12%噻虫·高氯氟SC、130亿粘颗·苏云菌和25%噻虫嗪防效均低于40%(图6)。

图6 喷施不同杀虫剂药后7 d对番茄潜叶蛾田间防治效果Fig.6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Tuta absoluta after seven days treatment

药效结果表明:30%虫螨腈SC、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S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速效性强、持效性好,且对番茄安全无药害,可在番茄潜叶蛾发生始期交替使用;33%阿维·灭蝇胺SC具有很好的速效性,药后3 d虫口减退率78.55%,防效达74.30%,持效性略差,可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使用;50%噻虫胺WG药后3 d、5 d、7 d的防效分别为45.72%、65.06%和21.89%,可作为轮换用药选用;130亿粘颗·苏云菌、12%噻虫·高氯和25%噻虫嗪WG的防效均低于50%。

3 结论与讨论

番茄潜叶蛾为多食性害虫,已报道的寄主植物有9科39种/属,其中,茄科8属17种,包括蔬菜、水果、烟草等栽培作物7属8种(张桂芬等, 2020),最适寄主为番茄,在马铃薯和茄子上种群增长潜能较强,具有暴发成灾的可能,在辣椒上无法完成生长发育(李晓维等, 2019),通过大田普查,弥渡县番茄被害最重,茄子有极少量发生,马铃薯,烟草、辣椒上尚未发现发生危害,与番茄潜叶蛾对4种茄科植物的适应性研究的结果一致(李晓维等, 2019)。除寄主植物之外,温度是入侵害虫定殖和爆发成灾的的重要因素,番茄潜叶蛾的发育最适温度27.36℃,在27.36℃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李栋等, 2019),弥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番茄潜叶蛾的发生,大棚番茄是番茄潜叶蛾的重点防控区域,并做好马铃薯和烟草的监测。

目前对于新入侵的番茄潜叶蛾,药剂防治是控制其发生与危害的首选,通过田间药效筛选,虫螨腈、阿维·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阿维·灭蝇胺均可作为番茄潜叶蛾的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甲维盐、氯虫腈对番茄潜叶蛾的敏感性最强,可作为防控该害虫的药剂(马琳等, 2019)。新疆地区对9种杀虫剂进行了筛选,筛选结果阿维·氯苯酰、甲氧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3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后两者在后期效果最为明显,具有持效性(阿米热·牙生江等, 2020)。张桂芬等(张桂芬等, 2020)研究表明32 000 IU/mg Bt G033A WP对番茄潜叶蛾各龄幼虫的毒力均较高毒力均较高,100倍液(10 g/L)喷雾防治低龄幼虫即有较好的防效,而本研究选用800倍液,防效低于40%,出现防效的差异除了使用浓度和剂型外,Bt制剂杀虫活性受光和温度的影响(张宏宇和喻子牛, 1977),Bt制剂是否适用于云南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有待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结合各地的研究结果,虫螨腈、阿维·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阿维·灭蝇、甲维盐、甲氧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均可作为防治番茄潜麦蛾的推荐药剂。

目前,云南临沧(林兴华等, 2021)、玉溪(王树明等, 2020)、大理等地州市均发现番茄潜麦蛾的发生,警惕其种群在云南的繁殖扩散,影响番茄、马铃薯和烟草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监测预警,开展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番茄潜麦蛾已对拟除虫菊酯类、阿维菌素、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以及生物源药剂多杀菌素、印楝素、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产生了抗性(张桂芬等, 2018),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入侵云南的种群对多种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性(马琳等, 2019),除选用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控外,要加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艺措施的研究和应用。建议在重发生区长期悬挂性诱剂诱杀成虫,换茬时立即清除秸秆集中喷药覆盖处理,翻地后覆膜熏蒸,压低虫口基数;引入赤眼蜂、盲蝽、拟猎蝽等天敌昆虫控制卵和幼龄数量,降低种群增长;并通过测定棚室番茄受番茄潜夜蛾为害的产量损失,确定防治指标,建立云南区域综合防控技术,指导农户科学防治。

猜你喜欢

阿维甲酰胺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去离子甲酰胺在脑腱黄瘤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窄谱紫外线联合阿维A胶囊和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30%甲酰胺基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阿维迪安黄金公司简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