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乌边境冲突始末及背后的博弈

2021-06-25刘威

军事文摘 2021年6期
关键词:顿巴斯北约冲突

刘威

2021年2月,乌克兰漩涡再现,俄乌双方在边境厉兵秣马,战况一触即发。随着大国的介入,俄乌边境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俄乌边境局势复杂紧张

擦枪走火,地区冲突升级。2021年2月以来,先是“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2014年5月12日自行宣布独立,但未得到乌克兰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警察负责人遭遇刺杀,随后乌克兰强力部门人员动用迫击炮射击戈尔洛夫卡市、顿涅茨克郊区,激烈战斗使双方均出现人员伤亡。3月10日,乌政府军突然向乌东亲俄民兵发起攻击,损坏顿涅茨克附近的1条天然气管道,摧毁当地11座房屋。乌东民间武装也对乌政府军进行反击,破坏了基辅的一个迫击炮阵地,摧毁乌政府军1辆BMP-2步战车。3月26日,乌东部民间武装在顿巴斯顿涅茨克舒梅地区对乌克兰政府军阵地发动多起炮击,致使乌军4名士兵死亡、2名士兵受伤。此后,双方交火次数越来越多、冲突烈度逐渐升高。据欧安组织乌克兰特别监测团的报告显示,仅4月2日一天,顿巴斯地区就发生了511起爆炸事件和1000余起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

厉兵秣马,互秀“肌肉”威慑。冲突升级后,乌克兰向顿巴斯派遣了7个装甲旅、超过200辆坦克装甲车辆、200门自行火炮等武器,还首次在东南部武装冲突区使用了在亚阿纳卡冲突中大放异彩的TB-2“旗手”攻击型无人机,总统泽连斯基甚至亲赴前线视察,鼓舞部队士气。面对乌克兰大规模集结军队,乌东民间武装也不甘示弱,与政府军形成对峙局面。与此同时,俄罗斯出动8个机械化师约25万人、1万余辆坦克装甲车辆、近百门大口径火炮,靠近顿巴斯部署,并出动20架侦察机昼夜监视顿巴斯地区局势。

在部署重兵的同时,俄乌双方以及北约都在积极开展军事演习,提升己方威慑力。乌军于4月14日在其南部靠近克里米亚的地区举行装甲部队演习。乌克兰国家安全局4月19日发布消息,称国家安全局、国家警察局、国家边防局、国民警卫队、国家紧急情况局以及军队等乌武装力量和地方政府代表近期将在全国大部分州举行反恐演习,演习重点是保护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目标和边境安全,加强各部门协同应对恐怖主义和颠覆国家活动的能力。

战火中的顿巴斯

混乱的局势也少不了北约的推波助澜。2021年3月,由美国领衔的北约“欧洲防卫者-2021”演习拉开序幕,针对俄罗斯的意图明显。作为北约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之一,此次演习共有27个国家28000人参加,覆盖了十几个国家的超过30个演习场地。除了参与国家和军队数量众多之外,此次演习横跨巴尔干和黑海地区,使用了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陆上和海上关键通道。用美国防部长的话说,是提醒俄罗斯改变“不良行为”,“保护盟友”的安全。这次大规模军演深受俄罗斯的重视,也给俄罗斯带来巨大压力。

在此敏感时期,俄罗斯举行全军所有兵种的大规模战备检查,除了固有的五大军区外,北极地区、勘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上的训练场及军事基地也参与其中。20多天举行4048场演习,涉及超过100万的现役军人。4月17日,俄方从里海舰队抽调15艘舰船,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黑海参加军演;同时,还派出50架战机赴克里米亚执行战斗执勤任务。俄方基于近期存在的现实威胁,灵活地选择演习时间、区域和参演兵力及其构成,有针对性地设立演习场景和演练课目,令对手投鼠忌器。

互逐外交官,外交战升级。美国政府于4月15日以俄罗斯进行网络袭击、干预美国选举等恶意活动为由,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制裁并驱逐10名俄外交人员。次日,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宣布对等反制措施。一些欧洲国家也响应了美国行动,外交混战就此拉开帷幕。4月15日,波兰外交部发表声明,将3名俄罗斯驻波兰外交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表示支持美国制裁俄罗斯。4月17日,捷克政府以俄情报人员涉嫌参与2014年捷克军火库爆炸事件为由,要求18名俄驻捷克使馆人员48小时内离境。作为反制,俄方随后宣布驱逐波兰和捷克两国外交人员。4月17日,俄方称乌克兰驻俄圣彼得堡总领馆一名领事从事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损害俄安全利益,已于16日被俄方拘留,并要求限期离境。当日,乌克兰外交部发表声明,要求俄驻乌大使馆一名高级外交官自19日起的72小时内离开乌克兰,以此作为“对俄方挑衅的回应”。外交战的升级也从侧面令紧张局势加剧。

北约举行“欧洲防卫者-2021”演习,向俄罗斯施压

偃旗息鼓,各方凝而不发。虽然俄乌边境的局势一触即发,但发生大规模战争并不符合各方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趋于稳定。俄罗斯在本次冲突中大动干戈,其表现出的捍卫克里米亚及乌克兰东部地区安全的决心,也让乌克兰和北约各国意识到“踢到了铁板”。美国和乌克兰一方面不再将冲突升级,另一方面仍然密切关注乌东局势,加强安全领域合作。4月9日,美国将派2艘驱逐舰前往黑海的消息经土耳其外交部曝出,显然意在以军事手段震慑俄方。紧接着,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于4月13日警告美国,“最好远离俄罗斯黑海沿岸和克里米亚地区,否则发生意外的风险很高”。4月14日,美国便告知土耳其取消驱逐舰出动的计划,并未给出任何理由,只是以“土耳其误解美方第一次通知”作为解释。4月20日,泽连斯基发表视频讲话,建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顿巴斯“任何地方”举行会谈,讨论乌东局势问题。此举反映出乌克兰想要缓和边境局势的意愿。但在第二天,泽连斯基就签署一项3月通过的兵役法修正案,允许乌克兰武装力量在特殊情况下,无须总统颁布军事动员令,就可直接征召预备役人员入伍参与军事行动。此举一方面可以继续提升乌克兰的威慑力,同时也预防“最坏的情况”发生。5月6日,美国务卿布林肯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及其他乌方高级官员会面。他透露,美国正在“积极考虑”加强同乌克兰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并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援助,双方将并肩应对挑战。布林肯还重申了美方的立场,坚定地支持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俄方也作出让步。4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克里米亚举行的会议上宣布:俄军结束对西部和南部军区的大规模突击战备检查,并从边界地区撤回战备检查部队。各部队从4月23日开始返回常驻地,直至5月1日结束所有行动。西方国家表示,尽管俄军已经从边境撤离,缓解了顿巴斯地区的紧张局势,但其仍有足够实力发动进攻,威胁还没有消失。

俄乌冲突背后的原因

乌克兰连接着俄罗斯与欧洲,各方在此处有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此次冲突背后,既有乌克兰的民族矛盾、经济诉求以及美国的战略部署,也有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考量。

乌克兰 乌克兰的民族矛盾有两个层面。一方面,乌克兰东西部的矛盾由来已久,既有历史纠葛的积怨,更有现实博弈的助推。乌克兰西部在与波兰、蒙古等入侵者的斗争中,逐渐衍生出民族意识和独立语言,并深受欧洲影响,信奉天主教,反俄情緒严重;而乌东部多为俄罗斯族,在宗教、语言和经济联系等方面都与俄罗斯走得更近。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国内亲西方与亲俄势力反复争夺政权,双方互相拆台、争斗不休,东西部的政治诉求相去愈远,国家加速走向分裂。橙色革命后,乌克兰亲西方势力逐渐做大,主张取消俄语官方语言地位,减少或中止与俄合作等“去俄化”措施,并放弃“不结盟”政策,提出加入北约,引发乌东民众强烈不满。除了克里米亚,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也分别通过公投,自行宣布独立。另一方面,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也有很大芥蒂。虽然两国历史上分分合合,好似兄弟之邦,但是苏联建国初期对乌克兰并不友好。由于错误的政策,导致乌克兰在大饥荒时期雪上加霜,人口下降四分之一,很多乌克兰人都把这笔帐算在了俄罗斯头上。面对俄罗斯的边境对峙,乌克兰人无论从客观需要还是内心愿望都不会轻易让步。

北溪-2管道项目是乌克兰的“眼中钉”

乌克兰是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纽带。一直以来,俄罗斯将天然气卖给欧洲都要经过乌克兰。乌克兰对过境天然气收受的管理费是其重要的经济来源。如今,俄罗斯正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全力推行北溪-2管道项目,等到北溪-2项目建成后,欧洲天然气需求在乌克兰境内的通过量将大幅降低,这让乌克兰非常恐慌,多次发声要求西方阻止这一项目。本次冲突和对峙也是想在谈判中换取更多的筹码,最好能让俄罗斯作出让步。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出于让俄罗斯牵制欧盟各国的需要也分外出力。特朗普时期,《2020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就包括对参与北溪-2管道项目企业进行制裁的条款。如今拜登上台,美国务卿布林肯在北约外长峰会上也建议德国放弃北溪-2管道项目。不过他们的算盘都打空了,德国总理默克尔于4月20日再次强调“德国已经决定支持建设北溪-2管道项目”。第二天,普京便在发表国情咨文时,以强硬的口气警告其他国家对俄交往中不要越过“红线”。虽然乌克兰极力与美国配合,想要阻挠北溪-2项目,但该项目仍在稳定推进中。

乌克兰将矛盾升级也不乏向美国示好换取政治筹码的考量。乌克兰一直希望加入欧盟和北约,不过这是俄罗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欧盟和北约在没有更大利益的前提下,也不会接收乌克兰。冲突发生之时正值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不久,他强调“美国回来了”,急切地想要拉拢欧洲盟友,弥补特朗普时期造成的间隙,这也正是美国重新将俄罗斯树立成强敌的原因,只有欧洲需要美国,美国才能更好地控制欧洲。乌克兰主动将矛盾升级,正是要提升自身的战略价值,得到美国的青睐。此次冲突一旦俄罗斯应对不利,乌克兰就可提升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力;如果俄罗斯强烈回应,又正中美国下怀,将欧洲推向美国,乌克兰也会成为矛盾的中心而身价陡升,从而有更多的政治筹码。在乌克兰积极地行动后,美国防部宣布向乌克兰提供1.2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如果乌克兰的军事改革取得成效,还能追加1.5亿美元援助。

美国 在俄罗斯边境制造矛盾,迎合美国“溃疡面”战略。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时期,拜登曾长期任副总统。如今拜登当选总统,其政策与奥巴马时期的政策有很多相似和继承。奥巴马政府与之前的美国政府在世界各热点地区制造“溃疡面”得心应手,他们策动乌克兰“橙色革命”,以乌克兰问题掣肘俄罗斯;在中东扶持叙利亚反对派,致使局势混乱;在中国周边挑起矛盾和领土纷争。“溃疡面”战略能让对手应接不暇,而美国自己却可以好整以暇,这种“溃而不破”让美国以更低的成本换取更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此次的乌克兰边境冲突,就暗合“溃疡面”战略,美国无需亲自出手,就可将局势搅乱,拖住对手。

拜登多次宣称“美国回来了”

俄罗斯从苏联时期就一直是美国的主要对手,虽然苏联解体,但美国也一直没有放松警惕。基于此前对抗的成功经验,美国一直重视限制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致使俄罗斯的大国之路举步维艰。近年来,俄罗斯顶着美国和欧盟经济制裁的压力,大力发展国防工业,前不久更是参与了叙利亚战争,让本就捉襟见肘的经济雪上加霜。美国正是看准这一点,将俄罗斯拖入乌克兰冲突的“泥潭”。俄罗斯即使只在边境部署兵力和军事演习,也是一笔不小的消耗。

俄罗斯 俄罗斯最担心的是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彻底沦为西方反俄的“桥头堡”,届时俄罗斯将失去战略纵深。而乌克兰东部的文化更接近于俄罗斯,且有大量俄罗斯族人,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也一直在谋求独立。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东部是一个容易利用,且可以牵制乌克兰的重要筹码。只要保持现状,支持两州对抗乌克兰政府,乌克兰就难以彻底倒向西方。因此,冲突发生以来,俄罗斯坚定表态支持乌东民间武装,绝不放弃顿巴斯地区,并施以雷霆手段,部署重兵。与此同时,也明确表示不会吞并乌东地区,并邀请德、法商谈乌东问题,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结语

从目前的情况看,俄乌冲突已趋于稳定,既不会演变为大规模局部战争,也不会发展成全面内战。不过在内外矛盾并未完全化解的情况下,各当事国如果不能重新回归明斯克协议和欧安组织维也纳文件有关规定,类似的地区冲突恐怕仍会以其他形式重演。

猜你喜欢

顿巴斯北约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走向北约?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