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分析

2021-06-25任亚萍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观叶观花样方

任亚萍,周 勃

(河南城建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尤其是与人类家园密切相关的城市湿地公园,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城市美化功能[1]。植物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植物景观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环节[2]。利用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进行组合设计,来营造良好的湿地植物景观,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能够创造集休闲、科普、游览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然而,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湿地一直处于胁迫状态。城市的扩张和建设用地的盲目开垦扩张,导致城市湿地成为退化最严重的土地类型之一[3];大规模的养殖开发、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入湿地,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湿地功能严重退化;不受限制的湿地旅游开发利用和外来物种引进的危害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4]。本文基于样方调查方法,对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为更好地保护城市湿地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河南省中南部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北岸,规划区东至顺德路,西至应国古墓保护区东界,北至长安大道南50 m及新城区体育场、平西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南界,南至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北界。坐标东经113°07′36″~113°11′15″,北纬33°45′18″~33°46′24″,南北跨度1.9 km,东西6.1 km,规划区面积673.31 hm2。2016年8月16日,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5]。

1.2 调查方法

2020年5月至10月,采用抽样方法对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位置不同,将绿地分为游览绿地、湿地绿地、河岸园林道路绿地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的群落结构,布置不同面积的样方。乔木林样方面积为20 m×20 m,记录植物数量、种名、树高、胸径,共有48个样方;灌木样方面积为5 m×5 m,草本群落样方面积为1 m×1 m,灌木和草本林样方记录物种名称、植物(丛)数量、高度,并对覆盖范围进行了估计,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灌木和草本的样方数量分别为37个和108个。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乔灌木景观分析

依据样方调查法,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样方内的乔木应用如表1所示。应用的乔木主要有苦楝(MeliaazedarachL.)、黄栌(CotinuscoggygriaScop.)、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银杏(GinkgobilobaL.)、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Gaertn.)、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 & W.C.Cheng)等,胸径在10 cm以上、高度在10 m以上的占多数,这些大中型乔木多数形成了宽敞的林下空间,为游人提供休息、交流、遮阴的林下空间。据表1统计,多数乔木为观树形和观枝叶的,例如银杏(GinkgobilobaL.)、三角枫(AcerbuergerianumMiq.)、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L.) Rich.)等,既可以观树形,又作为秋色叶植物为游人所喜欢。观花的主要集中在木兰科植物和蔷薇科植物。观花和观果植物少于观树形和观叶植物。

表1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乔木应用分析

主要灌木的应用如表2所示,以中小型灌木居多,观赏特性上与乔木有明显不同,观花的灌木应用较多,例如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迎春(JasminumnudiflorumLindl.)、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t) Nakai)等;观果的也有一部分,如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Maxim.) Li)、石榴(PunicagranatumL.)等;观叶灌木集中在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Dress.)、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Thunb.)等园林常用灌木上。整体来看,灌木的应用以蔷薇科的花灌木为主,木樨科次之,其他多个科属均有分布。

表2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灌木应用分析

草本的应用集中在林下空间、道路两侧以及湿地周围,以观花和观叶为主。观花的草本植物有美人蕉(CannaindicaL.)、玉簪(Hostaplantaginea(Lam.) Aschers.)、孔雀草(TagetespatulaL.)等,观叶的植物有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l.)、芦苇(Phragmitescommunis(Cav.) Trin.ex Steud.)、金边山麦冬(Liriopespicata(Thunb.) Lour.)等。

2.2 不同区域植物景观分析

2.2.1 游览绿地植物景观

游览绿地主要分布在平顶山市政府南侧,以开敞空间(广场、草坪)结合大中型乔木为主。乔木景观主要以群植和片植为主,形成了大量的林下开敞空间。乔木类型多样、季相变化丰富,整体以黄连木、乌桕、银杏、朴树为基调树种,穿插有桃树、海棠、枫香、五角枫等观花或观叶树种。总体来说,四季皆有花赏,亦可观树姿、叶色。例如平顶山市政府南侧游览绿地中,北侧以榔榆、榉树、银杏、朴树、黄连木、白皮松、苦楝、悬铃木、臭椿、杜仲、枫香、三角枫、五角枫、七叶树等为主体(见图1),成群成片种植,形成了开阔的林下空间,可供人们休息、乘凉。这些树种多为观树形和叶色的,春秋季节呈现多样的叶色变化。中间部分采用的是大草坪配合雪松、玉兰、樱花等植物形成疏林草坪,供人们野餐、交流。附近的溪流采用连翘、金钟花、迎春、云南黄馨等拱垂形植物,与水面相互掩映,摇曳生姿(见图2)。南侧主要是铺装广场,点缀有香樟等乔木形成的树池。

表3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草本应用分析

图1 游览绿地景观 图2 溪流岸边景观

2.2.2 湿地绿地植物景观

湿地绿地主要集中在白龟山水库周边以及公园内的小型人工湿地边缘。景观以草本植物为主,邻水地带种植了芦苇、千屈菜等耐水湿植物并形成开敞空间,富有湿地景观的野趣美。远离水岸地带主要以疏林草地为主,凸显湿地植物景观,不遮挡游人视线。部分区域使用乔木形成水上森林区,以水杉、落羽杉、池杉、垂柳等混种形成密林,为避免水杉林沿线单调的冬景,将杉林、色叶林(栾树、乌桕、无患子、枫香、朴树、黄栌、三角枫等)、常绿林(香樟)混交,形成秋季黄、红色调的湿地森林景观。此外, 还有部分区域采用了专类园的形式,例如月季园就是结合石头与公园内的小型湿地,形成别样的景观。

2.2.3 河岸园林道路绿地

公园的道路植物景观以规则式为主,配以自然式群落为辅。乔木层多采用列植,色叶灌木与花灌木多采用丛植或群植,草本花卉多采用花丛或花境式,并适当配以景石点缀。道路植物景观在空间构成上以开敞空间、半封闭空间为主,以封闭空间为辅。树种构成上,乔木作为道路景观的基调树种,香樟、银杏、水杉、垂柳的应用频度较高,并以红叶石楠、红花檵木、沿阶草、红花酢浆草等植物为地被植物(见图3、图4)。

图3 河岸道路景观

图4 河岸园林景观

3 结论与讨论

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观花植物主要以蔷薇科、木兰科、菊科、木樨科、鸢尾科为主,且花期多集中于春夏季,并以红色花系为多,冬季偏少;观叶植物以异叶类和秋色叶类为主,且以槭树科、大戟科、杉科等树种及禾本科、百合科的观赏草为主;观姿类主要有水杉、池杉、落羽杉、雪松等;观果类则以火棘、石榴等植物为主体。

建议增加除红色以外其他花色的开花植物,来丰富景观色彩;并适量增加冬季观赏植物,开花或常绿观叶植物皆可;观赏草本类可增加开花植物,并考虑在景观节点处或水边增加花境设计,来形成局部景观焦点和视觉中心,并丰富水景。此外,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调查区域内木本观赏植物较多,草本观赏植物略少,建议增加草本观赏植物,尤其是对挺水、沉水、浮水等草本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不仅能够起到恢复湿地生态的作用,也可以丰富湿地特色景观。

此外,湿地公园的乔灌木层植物运用大多为人工栽培树种,乡土树种应用有限。由于人为干扰、其他城市应用的速生树种被引入等原因,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物种使用同质化的现象,而适宜生长在本地的植物群落却未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6-8]。因此,在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中,应对湿地植物的选择进行充分推敲,尤其应在考虑当地气候和文化条件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土壤以适应当地湿地植物生长[9-12],以此来保证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猜你喜欢

观叶观花样方
喻安居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春观花
室内观叶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分析
浅议室内观叶植物的肥水管理
春季如何对室内观叶植物进行管理
好惨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