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1-06-25白桂萍谢雄泽褚乾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襄阳油脂油菜

冯 鹏,白桂萍,谢雄泽,褚乾梅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油脂消费需求快速增长[1],油菜作为国产植物油第一大油源,每年可提供优质食用油约520万t,占国产植物油的47%[2]。襄阳市作为国家确定的“双低”油菜子产业带,也是湖北省油脂加工能力最大的生产地区,对保障食用油安全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式,对襄阳市油脂加工企业、油料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襄阳市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油菜产业发展趋势,并针对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襄阳市油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油菜种植概况

襄阳市地处鄂西北部,汉水中游,属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资源充沛、雨热同季等特点,是国家确定的“双低”油菜产业带和湖北省优势油料种植区域。“十五”时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市场、政策、机械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影响,襄阳市油菜种植面积出现较大波动,2003年种植面积最高达到10.3万hm2,随后下降至4万hm2左右(表1)。

襄阳市油菜平均单产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为2 837.3 kg/hm2,远高于全国平均单产2 037.3 kg/hm2,也高于湖北省平均单产2 240.3 kg/hm2。襄阳市油菜种植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随着油料机械化作业程度不断提高及菜子价格上涨,也出现了油菜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其中宜城美名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油菜种植面积达到334 hm2,是规模化种植面积最大合作社。襄阳市油菜生产主要分布在宜城汉江沿线一带,南漳、保康、谷城等丘陵山地及北部丘陵岗地,种植品种主要以中油杂系列、华油杂系列和中双系列常规品种为主,如华油杂62、中油杂19、中双11等双低油菜品种,全市油菜双低率达98%以上,含油量均在48%以上。

表1 2000—2020年襄阳市油菜种植情况

1.2 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襄阳市菜子加工企业较多,大、中型规模化加工企业主要有襄阳鲁花、元大粮油、湖北奥星、宜城长领、南漳荆楚源等,其他均为分散在各个乡镇、集市的小榨油作坊。2019年襄阳市菜子加工企业产值达35亿元,在湖北省属于加工能力最大的地区,但生产经营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中型规模化油脂加工企业加工产能较大,但受原料成本因素影响,生产线处于停运或半停运状态,生产量仅占设计产能的1/3,企业70%以上的油品靠进口毛油后进行精炼、加工或直接购进精炼后的油品进行分装,以自有品牌包装后销售;二是企业生产实行以销定产,所销售产品70%以上以调和的低端食用油为主;高端食用油则通过购买周边及当地原料后进行加工销售,利润较低;三是食用油的销售渠道多样化。企业油品销售除订单外,主要通过扶贫“832”平台、中国扶贫网湖北特色馆、商超和电商进行销售。小榨油坊则就地加工当地原料,油品主要通过当地粮油店、小型超市和周边农户进行销售,油品积压少。

2 襄阳市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油菜种植成本高,综合效益低

随着生产资料、人力与机械等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直接导致油菜种植比较效益较低。2005—2017年,中国油菜生产总成本由3 411元/hm2上升为9 922.4元/hm2,年均上涨9.3%[4],襄阳市油菜种植每公顷平均收入在6 000元左右,种植效益不高严重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2 订单生产少,抗灾能力弱

襄阳市油菜生产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为主,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加上全球性气候变暖和灾害性天气频发,油菜生产受到干旱、洪涝、高温及冻害等灾害影响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提高[5],一家一户抗灾能力弱,难以发展形成同一品种订单生产,无法满足企业对优质原料的稳定需求。

2.3 企业引领作用弱,品牌知名度低

襄阳市有500余家油脂加工企业,国家级重点龙头仅有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仅有8家。菜子油加工企业除襄阳鲁花外,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单一、特色不强、品牌作用发挥不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差。湖北奥星油脂的菜子油金字招牌未能转化为较高的经济效益,襄阳万宝、宜城天鑫等老牌油脂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全市没有一家上市的油料产业化龙头企业,无法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在品牌建设方面,襄阳市的“聚香达”“憨老香”“荆楚源”等菜子油品牌,在襄阳本地以及湖北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4 产业链条组织化程度较低,链条不完整

襄阳市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产前、产中、产后各体系链条之间没有稳定的组织关系。以宜城王集镇为例,作为“湖北省油料生产第一镇”,年油菜种植面积2 000 hm2,却没有形成菜子生产、加工、销售、旅游开发等完整的产业体系。作为当地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湖北长领粮油科技有限公司没有进行规模化订单生产,缺乏自有品牌,仅作为上海“禾福佳”等品牌的代加工基地,菜子精深加工链、电商物流链以及休闲旅游链更是没有,产业综合效益低下。

2.5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襄阳市目前尚无油脂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油脂企业生产、加工、营销仍处于自发生产状态,没有统一的油菜品种、生产标准和稳定的原料供应,在产品研发、人才培训、物流配送、产品包装、广告营销等方面意识淡薄。产业链中行业指导、信息共享、技术服务、组织引导、经营管理、市场应对、产品定向等桥梁纽带服务机制尚未形成,企业除了负责产品加工外,还要对产前原料、产后各环节进行跟踪,增加了企业成本。

2.6 政策扶持力度较小

襄阳市对油菜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在技术创新、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保护价最低收购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支持力度过小,且关键环节缺位。此外,单一化的补贴政策并不能弥补油菜产业所面临的短板,对于油菜产业的关键性环节,如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传统小型油脂加工设备的改造升级等方面,政策又表现出严重缺位。

3 襄阳市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稳定的油菜生产基地

立足襄阳市自然资源禀赋与生态区域优势,对合理规划油菜种植区域,明确主栽品种[10],着力培育宜城汉江沿线及南部丘陵山区(南漳、保康、谷城)双低油菜产业带。加大对油菜种植基地农田建设的投入,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土壤基础地力和持续产出能力,建设一批高标准油菜生产基地[11]。同时,进一步发掘油菜的生产潜力,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扩大冬油菜种植面积。目前襄阳市冬闲田等可开发利用的耕地面积达20万hm2以上,油菜生产发展空间巨大。

3.2 推进油菜生产向“五化”迈进

目前,襄阳市油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为47%,远低于粮食作物,发展油菜生产,除了选用适宜机械收割的优良的品种外,在规范农艺技术、改进与开发配套机械装备及加强农机与农艺的集成配套方面也很重要[12]。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节本增效和劳动力替代作用,集成高油高产多抗双低广适机械化新品种、智能化联合直播技术与装备、田间智能管理技术与装备、高效低损收获技术与装备等产业关键新技术,实现油菜生产向机械化、轻简化、规模化、集成化、智能化“五化”迈进。

3.3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龙头企业是产业各链条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发展襄阳市油菜产业,一是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襄阳鲁花为例,引导社会资源向企业聚集,以企业为核心,建立产品标准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研发中心等,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增强竞争优势;二是增强中小型企业的活力,扶持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小型油脂加工企业,增强企业油脂产品的就地转化能力,如老河口“奥星油脂”、宜城“长领粮油”等企业;三是支持特色油脂加工发展,在南漳、保康、宜城等油菜籽优势产区建设一批年加工菜子5万t和10万t以上的“7D”功能型高端菜子油生产线生产高端功能型菜子油[14]。龙头企业牵头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可以提高油菜种植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生产的积极性[15]。同时,企业也需加快促进油菜产业从油脂类产品和食用性单一功能产品向附加值更高的生物制药以及保健产品市场领域拓展,切实提高油菜产品的综合效益。

3.4 加强食用油的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植物油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16],居民对油脂多样化、优质化和特色化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双低菜子油在大宗食用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且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合理[17],符合人类营养与健康对不同脂肪酸的需要,油菜子除含油脂和蛋白质之外,还富含多种活性功能成分,如甾醇、维生素E、β-胡萝卜素、植物多酚等[18],这些活性功能成分对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加大食用油的科普宣传,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也是规范食用油市场、防止“劣币逐良币”现象发生有效手段。

3.5 加大油菜多功能开发与利用,提高综合效益

油菜除油用外,还有菜用、花用、蜜用、饲用和肥用等多种功能。借鉴学习云南省罗平县“花用+油用”综合开发利用,在油菜花期以油菜花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油菜成熟后收获油菜子,罗平县旅游综合收入由1996年的421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27.05亿元,增长了6 412倍。“花用+蜜用+油用”的发展模式可效仿重庆巫溪,即在油菜花期利用油菜花发展观光旅游和养蜂采蜜,成熟后收获油菜子的油菜栽培模式,该模式是所有模式中效益最好的。襄阳市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可以充分利用油菜花的观赏功能,结合乡村旅游和文化特色拓展油菜产业的多功能性,打造南漳巡检油菜小镇、建设油菜花海观光园,增加当地种植的综合收益。

3.6 强化科技对油菜产业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因此,一是聘请院士、首席专家等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人才队伍组建“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重点开展油菜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模式研究、全产业链全程机械化配套装备技术研究、油菜产量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解决品种、技术、专业机械等产业技术瓶颈问题;二是为油脂加工企业技术改进、标准认证、技术指导、品牌培育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三是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强化产学研一体油料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携手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3.7 建设油菜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与保障。油菜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建设,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加强引导,采取政府支持,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共建共享来搭建,搭建的平台要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不仅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协调加工企业之间的关系,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既要围绕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补齐短板,还要实现平台与产业融合发展,互相促进。

猜你喜欢

襄阳油脂油菜
襄阳市第七中学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A taste of Peking duck
Al-Zr-CeO2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油脂环氧化性能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中国油脂
油菜烩豆腐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