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绿色金融的四道“关卡”

2021-06-24何大勇刘冰冰

财经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关卡资金金融

何大勇 刘冰冰

图/IC

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和2035年绿色发展远景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对相关能源结构转型提出了高要求,其背后蕴含着巨大的资金需求。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定义,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金融元年。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而展开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和市场规模逐步成型,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鉴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承载着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重要功能,目前在资产、风险、资金、基础设施四方面具有较大布局空间。

整体的碳中和路径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以及第三方测算,未来五六十年需要投入100万亿元以上资金来支持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与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促进类似,投资碳中和将占到每年中国GDP的1.5%左右,每年能拉动2.5%的GDP,投资回报良好。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大量的转型和改造资金,在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碳减排会迎来发展机遇,相关部门和行业的业务增长模式也需要进行调整,或将对某些部门产生一定压力。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这些压力可以通过投资和技术发展消化;这些转型升级的过程,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

中国在绿色金融相关投资上全球领先。2019年中国绿色信贷余额在11万亿元左右,2020年末达1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余额到2020年为止达8000亿元,位居全球第二。绿色金融既有商业可持续性,又有积极社会效益,在标杆作用下会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参与。

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决心坚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不久前重点强调了提高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国际投资者吸引力,加快绿色金融标准和国际接轨,以及加大碳交易所发展等课题,彰显了政策和监管层面对绿色金融投入的坚定决心。同时,中国也在迅速设立服务于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还有一些正在申请筹划设立的绿色金融相关牌照机构。去年中国国家绿色产业基金在上海注册成立,由财政部牵头,主要的金融机构入股,长江沿线的12个省份都有参股,注册资本金880亿元。基于在债券、信贷、投资上的投放力度,中国必然在金融资产管理业态上走在全球前面。

四大方面挑战

最大的挑战来自中国碳达峰的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很多企业需进行相应经营模式转型,金融机构服务绿色配套的专业化能力急需补充,行业专业化经营的能力上短板较多。例如,新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在中国和全球都大有可为。中国太阳能的上游硅材料全球占比60%-70%,从上游设备、多晶硅材料、切片、模组到最后发电终端,涉及很长的产业链。中国的风能设备制造也已进入全球市场头部,金风科技等设备企业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很大。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对这些行业是否具有专业化判断,对客户赛道分析的细致程度,以及对欧洲和国内市场快速变化政策的应对能力,决定了它们是否能为这些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快速发展领域提供对的金融产品,判断出好的赛道。

第二大挑战在于防控风险。中国节能减排的关键之一在于煤电,目前煤电不良率是3%,如果不做转型,十年后单年不良率可能高达20%。煤电企业要做绿色转型,必然要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中国金融业对能源行业的投放大、占比高。在未来一段时间对煤电绿色弯道转型进行金融投放和支持技术改造,势必会产生风险。评估一直向上发展的大行业,对专业化能力要求宽容度相对高。但对平稳运行甚至走下坡路的行业,由于技术改造和投资投放风险很高,能看到金融机构对具体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判断的“真功夫”。在未来估算的100多万亿元投入里面,很大比例是对高碳排放、高污染传统行业的改造,但社会需要这笔钱,这就对金融机构提升相应专业化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是企业发展和转型的融资问题。绿色金融的服务主体包括大量初创阶段和转型阶段的企业,除了传统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工具,对于这些高风险领域更要发展和引导私募股权投资等直接金融工具。但目前人民币私募股权市场最大的痛点之一是资金来源问题。风险投资资金上还可以继续挖掘潜力。一是政府和政策性机构的钱,市场急需国家通过政策性产业母基金等形式引导资源向绿色投资领域进行配置。二是跨境资金,这包括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政策性机构资金,也包括大量境外养老金等市场化资金;海外资金成本更低,也有进入中国投资相关的绿色资产的意愿。但因为标准和数据缺乏、金融市场管制等原因,导致很多政策性机构和多边跨国资金在进入中国时遭遇阻力。三是产业集团,通过引导产业集团与市场化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基金形式,推动产业相关企业的绿色升级转型。四是养老、保险等机构资金。从海外经验看,养老金和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无论从ESG投资理念还是社会价值创造的角度都与绿色投资高度契合,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五是具有绿色意识的合格投资人。随着社会责任理念和碳中和理念的强化,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主体开始有动力参与到绿色投资领域。

第四个挑战来自行业基础设施。信息不对称时,金融的定价就高;信息越透明,定价越低。绿色金融的定价基于财务回报和绿色效应双重属性,而对于绿色效应的评估、认定、定期跟踪是行业难题。只有数据、行业标准、认证和交易所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都就位,资金才能有效配置起来,全社会以及各类资金方对绿色金融的信心才能真正建立起来,金融配置效率才会大幅提升。目前这套基础设施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披露的习惯、细节、标准和认证,欧洲有许多先进经验可供借鉴。

提升建议及方向

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推动国际化标准认定,逐步完善投融资标准体系,深化国际合作。在各参与方推动完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有五点建议:

政策完善上,政府机构需深入调研产业生态,针对不同参与方痛点给予纾解支持和税收优惠;绿色产业的参与方也有责任和义务从实践出发,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下,政策方面要有“大棒”和“胡萝卜”让参与方既有压力也有动力:要严格要求各参与方,明确环保定义和严格考核标准;还要鼓励积极披露数据的行为,降低相关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对投资给予税收优惠等。

在基础设施方面,政府机构需制定国际统一、互认的绿色行业和绿色资产标准和定义,加强绿色数据收集和应用,逐步完善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建立绿色金融数据库,完善数据的认证、评级、监控流程、信息披露机制以及气候绩效评价标准。

在交易平台方面,政府机构需建立跨区域的统一碳市场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改善资产证券化和流动性,加速绿色金融资产的高效流轉和交易。

在专业提升和创新方面,金融机构需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的品类和覆盖领域,针对建筑、农业等刚需行业,开发符合行业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同时全面打造绿色金融的专业化运营能力。

在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上,金融机构与政府应通过具体政策引导和鼓励政策性资金、保险资金、养老资金、产业集团资金等机构类资金参与,引入国际资金和境外投资者以及具有绿色意识的个人合格投资者资金等,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参与主体的范围。

绿色金融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成熟的金融生态。政府及监管机构、资产端、金融机构与交易所、资金端,以及基础设施等各个参与方需要通力协作,才能构成良性循环的生态链。

(编辑:苏琦)

猜你喜欢

关卡资金金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2015年高考江苏省物理卷一道题的3种解法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时空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