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国情教育”在信息技术项目化课堂中有效融合路径的探究

2021-06-24杨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可视化数字化探究

杨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也提到:“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育人因素。”“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和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当前正值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笔者尝试将信息技术项目化课堂和以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党史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课堂学习过程、知识技能体系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高度融合在一起,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教育阵地。

在项目化课堂中,首先需要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来创建项目主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若干学习活动,并最终解决项目问题,形成项目成果。在信息技术的项目化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活动,掌握数字化学习策略,通过整合学科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表达思想、建构知识,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

将“党史国情教育”内容创设为信息技术项目化课堂的项目主题,是在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实践信息技术课程“综合性”的基本要求,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和任务中学习”,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提升知识体验和学习过程沉浸感,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去创造和践行学习方案,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怀。

下面,笔者以“荣耀百年,继往开来”课堂项目系列为例,简单阐释在信息技术项目化课堂中进行“党史国情教育”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

● 项目理念与概述

项目系列设计理念:基于“融合学习模式标准(S)、技术和知识体系(T)、情感体验和育人功能(E)和人生规划及终身学习能力培养(P)为一体的有信息技术特色的STEP项目化课堂模式”,构建以项目化学习为骨骼、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和技能为肌肉、“党史国情教育”主题内容为灵魂的有机课堂教学体系。

项目概述如上页图1所示。

● 项目具体设计

项目一 数字探秘:从弱到强,历史性必然的成功密码

项目主题:从数据到智慧——探究党的革命与建设之旅。

学习活动:

活动1:从数据到信息——历年来党员数量的变化曲线探究。

学生通过对1921年—1949年党员数量的统计数据的变化曲线进行探究,明晰数量的对比和变化关系,生成探究问题。

活动2:从信息到知识——相关时期历史资料的网络获取及分析整合。

学生根据在活动1中生成的探究问题,进行主动的资料获取,分析相关年份党员数据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并在这个过程中,将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转变成相应的知识。

活动3:从知识到智慧——探秘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

从活动2生成的知识点出发,深度探索知识点背后的智慧密码,总结出党在发展道路上经历曲折和反复并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经验。

知识能力构建:学生通过对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等核心概念的层次化学习,厘清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构建“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是逐渐递进的概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抽象与升华”的知识体系。

德育情感体验:通过沉浸式的数据体验和渐进式的数据探索,了解了党的建设的曲折历程,认清了党的发展的历史性必然规律,解锁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成长密码,加强对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的认知,坚定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项目二 图形力量:以民为本,初心铸就中国梦想

项目主题: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探索祖国建设的根本性力量。

学习活动:

活动1:数据的筛选与提取。

针对项目支撑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社会等领域成就材料汇总),项目小组根据确定的探究方向进行数据筛选和提取。

活动2: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与分析。

将筛选后的数据形成二维数据模型,利用智能化工具进行可视化处理,探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项工作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处理结果形成阶段性处理报告。

活动3:数据的智能化分析。

通过智能化在线数据分析平台,将《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文本进行词汇分析,形成词云图(如图2),探究我国各领域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知识能力构建: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材料筛选核心数据,利用智能化平台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形成图表、词云等可视化结果,从而掌握数据分析、筛选和可视化处理等关键知识点,增强学生分析、加工数据的基本技能。

德育情感体验:学生在项目活动中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数据挖掘,获得相关核心数据,从数据可视化图表中见证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基础建设等各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历史性的成就。学生带着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通过智能化工具分析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从中探寻到祖国发展的奥秘来源于党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项目三 视听震撼:抗“疫”战场,独树一帜的先进力量

项目主题:数字化作品的制作与表达——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学习活动:

活动1:数字化作品的主题确定和需求分析。

根据项目课堂支撑材料中的相关视频资料(党员们的抗“疫”故事),项目小组选定短视频主题并完成作品需求分析表和数字化作品预设清单。

活动2:数字化作品的编辑加工。

根据活动1的选题和计划,利用视频编辑工具对相关视频材料进行编辑加工,生成短视频作品。

活动3:数字化作品的展评与分享。

群组展评作品,完成数字化作品处理表单,利用视频平台进行作品发布,并利用网络数据云存储平台进行作品存储和分享。

知识能力构建:学生通过视频处理工具进行针对特定主题的短视频的制作、展示与发布活动,掌握视频信息的数字化加工方法,视频平台的使用方法和网络数据云平台的数据上传、共享方法等,增强利用数字化工具为生活工作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情感体验: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根据教师提供的项目材料自主选题,制作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的短视频,并在視频制作探究过程中体会党的先进性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具体体现,增强对党和党所代表的先进思想的深刻认识,凝聚党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共识。

● 项目系列评价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或者通过教师设计的项目学习活动自主获取数据,循序渐进地在原始数据蕴涵信息中整理、讨论、探究出知识,最后通过项目展示和项目总结,将知识升华成人生智慧,或者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发掘蕴涵在数据背后的深刻含义,从而探索得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或者通过数字化作品的制作,在体验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基本过程的同时,利用作品主题增强情感体验,凝聚生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个由“曲径通幽”到“豁然开朗”的学习探究过程,是学生课堂知识体系和基本能力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党的历史、感受祖国发展变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的过程。

将“党史国情”主题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高度体现了对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的“求新、求变、求创”三原则。学生用全新的学习方式掌握核心能力,师生通过协作迭代共同学习;真实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多样化的表达效果提升了学生为祖国发展而创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当新课标2.0时代的信息技术课堂遇上看似“传统”的“党史国情教育”,必然会迸发出异样的花火,而“立德树人”则是其中的一抹最绚烂的亮色。

参考文献:

[1]胡庆芳.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任友群,黄荣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可视化数字化探究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设问引导探究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