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探究

2021-06-24谢昕

时代金融 2021年14期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

谢昕

摘要:随着科研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科研项目的相关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针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审计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内容。本文简要阐述如何通过完善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机制、结合外部审计、注重揭示披露实现探究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内容,以期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

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研事业单位的支持与推动,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不断开展,针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各类经济投入也越来越频繁。想要确保所有的投入都能够用于关键之处,无疑是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对科研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是极其重要的,如何有效地实现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也成为当下必须予以重视的方面。

一、完善队伍建设,促进监督管理

想要实现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完善队伍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即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予以审计离不开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第一,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提升专业人员能力。许多单位的审计部门虽然能够做到从财务部门分离出去,但是由于受到专业人员能力水平的限制以及部门结构的影响,导致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系渐行渐远,不仅无法做到全面地监督与管理,也难以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问题,导致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行为难以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应当创新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提升审计部门在科研事业单位中所产生的作用。比如将审计部门与党政部门进行联合,由党政领导班子负责部门的指导,引领相关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各部门对审计部门的重视,也能够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得到有针对性的开展,还能将工作结果进行合理的运用,帮助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降低产生风险的概率[1]。工作人员方面要提升专业要求,也就是审计部门的人员既要懂得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也要能够精通会计、管理等专业知识,才能够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予以全面的评估和检测,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第二,增加参与人员。科研事业单位中参与内部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相对较少,能够达到的效果也非常有限。所以,可以让更多的人员加入到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例如可以组织科研人员融入到审计部门,因为科研人员不仅精通科研项目内容,也能对所涉及的财务信息拥有更多的了解,可以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供充足的支持和参考意见,便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以及风险问题,促进内部控制能够发挥应有作用。第三,扩大审计工作范围,除了必要的财务审计外,还应当融入科研生产中,积极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基层工作人员查询与工作流程相关的内容提供帮助和指引,实现提升基层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基层精细化管理方面的能力。例如根据科研人员的操作过程或者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批等流程可以反映出内部控制体系中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以此为基础,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协助完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审计水平

(一)联合工作机制

审计部门虽然能够发挥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但是对于许多科研事业单位而言,通常会选择与其他部门联合起来,极易导致审计部门在进行互融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向,如此便难以确保对内部控制产生较好的效果,而且人们也容易忽视其重要性。由此可见,采取联合工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审计部门可以同执纪执法等具有管理性质的部门联合开展工作,由这些部门协助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能够显著提升人们对审计部门的认知,不断提升工作意识和态度,也能够为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重要保障,时刻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2]。

(二)审计报告机制

审计工作中执行工作报告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审计报告是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评估后的主要体现,能够具体化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帮助审计部门及时得出重要结论和内容,敦促单位迅速做出整改。工作报告机制应遵循分级制的原则,即由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后形成具体的工作报告,明确组织结构、制度体系、收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疏漏,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后呈交部门负责人,再由部门负责人向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详细汇报,单位领导班子根据审计工作报告对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予以研究讨论。

(三)结果评估机制

审计工作不仅要生成工作报告,还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估。畢竟审计报告的内容既展现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也反映出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便于及时找到问题根源,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比如在调整工作制度或流程时,可以通过评估审计报告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划分为普遍性、个例性等不同类别,再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在对制度、政策等方面掌握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审计工作报告分析出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宣传和指导。

(四)整改责任机制

整改责任机制也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应当予以重视的方面,因为审计工作进行时能够发现存在的风险、舞弊等情况,而且可以及时予以整改,能够及时地将问题予以解决,展现内部控制审计的促进作用。所以,也要在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工作中结合整改责任机制,明确产生问题的责任主体为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时间,保证相关工作能够被积极落实,才能为科研事业单位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创造便利条件。

三、结合外部审计,落实执行程序

(一)明确审计流程

尽管内部审计能够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检测与评估,但是,由于负责审计工作的人员源于单位内部或者来自于同类单位,极易引起思想方面的偏差,导致审计工作缺乏全面性且不客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外部力量进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流程为先进行审计调查和审计方案两方面工作。审计调查是实施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即针对除了特定的书面材料、证实客观事物进行调查外,还会对经济活动内或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类客观事实进行调查,从而作为审计判断的依据,也就是能够获取的审计证据。审计方案则是以审计调查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才能确保审计工作具有良好的针对性,有效地反映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审计方案中建设行为与报告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其中建设行为是体现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性与可行性最直接的手段,比如在科研事业单位中的组织结构、关键岗位等方面都是建设行为的重要表现,其中存在的各类疏漏、短板等方面都会暴露出来。不过,许多科研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处于尚未健全的阶段,若直接对建设行为进行审计,会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确保审查方案的合理性,可以先编制相应的建设行为报告,既能帮助外部力量对单位进行全面性的了解,也能够对审计调查取证提供便利。只是编制的建设行为报告必须要具备真实性才能将单位的实际建设行为全部展现出来[3]。报告信息是以建设行为报告为基础,将实际内部控制体系与建设行为报告相互对比。这两项内容在审计方案中是不可分割的内容,虽然两者都需要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情况予以了解,这样会增加重复的工作量,但是能够做到最大程度地掌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内容。审计上述两方面内容后也会产生报告文件,即内部控制报告,其是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有效评价的意见内容。

(二)执行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内部控制审计必要的实现手段,主要分为制度测试和系统测试两个方面。制度测试是将制度表单、内部控制报告作为基础,再结合通知公告和会议纪要等文件的核对、穿行测试、数据复核、交流座谈等方式,对比是否能够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或体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同时,也能够作为判断实际建设行为报告与报告信息是否相同的重要依据[4]。系统测试为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方式,毕竟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科研事业单位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自然是走在前列,而且通过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行为进行对比,能够有效地展现单位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实际水平,也是利用现代手段开展科研事业工作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能够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数据信息等给予充分的规定,便于更好地约束权力。比如,利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关键岗位予以考察,检测审计预算审批流程是否合理。或者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采购计划、采购流程以及采购记录等信息进行全方位记录,也能够对各类经济合同的文本可行性进行评估,也可以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对财务报告、决算报告等方面予以有效合理的管理。同样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进行核算对比,显著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准确性。当然,若其中的数据能够做到展现所有的建设行为,就可以表明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程度较好,否则需要对内部控制体系予以完善。

四、注重揭示披露,促进实行整改

(一)揭示与披露问题

1.报告揭示。內部控制报告在内部控制审计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也能够有效提升从国家层面对科研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内部控制报告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揭示许多重要的内容,也就是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与报告内容相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展现许多关键性的内容。比如内部控制报告设计的合理性、存在的具体缺陷、需要改进的内容、缺少的建设行为内容等。这些方面若独立存在并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科研事业单位中包含许多科研项目,每个科研项目也存在着很多外部合作伙伴,这些内容能够让他们最大程度地掌握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解决了内、外消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这些信息的揭示也能够对单位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员起到强烈的警示作用,让他们能够端正思想和行为,积极投入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5]。

2.信息披露。科研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为科研项目,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机密性,多数情况下不会披露相关的内容。当前阶段下,内部控制报告中的信息数据等主要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信息披露的范围、对象等也受到明确的限制,例如在上级部门需要时,会采取分级的方式将内部控制审计的详细情况予以汇报。或者在同类单位或同行业有需求时,会进行横向披露。至于对外公开披露,仍然采取信息汇总的方式。虽然这些方式能够让机密性得到充分保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此类消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内容。同时,随着政府机构运行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在提升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开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信息披露时必须要注重相应的原则。首先,要注重一致性原则,即无论是内部控制报告,还是审计报告,都必须要保持一致性,不能对内对外两张面孔,否则将会产生许多消极问题。其次,注重关联性原则,尽管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具有机密性,但是若选择对外公开,就必须要注重报告的关联性,否则难以具有较好的说服力,也就是内部控制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要同时公布且数据信息存在联系,二者缺一不可。最后,注重选择性原则,为了能够更好地确保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机密性的同时,又能够更好地发挥评价作用,可以对审计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公开特定范围的内容或者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公开。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信息披露的程度,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威慑作用,促使单位各层级都能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当中。

(二)给予必要建议

虽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予以全面的检验,但是其仍然具有给予建议、帮助整改的作用。通过利用审计报告中被发现的问题,可以给予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过,由于不同单位在内部控制报告中体现的主要方面各有不同,利用审计报告能够给予的建议和意见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在进行外部审计过程中,应当依照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确保能够获得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存在的缺陷为普遍性问题时,可以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方法。如果是存在特定问题的情况,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来帮助改善或调整已知的缺陷,避免采用程式化的方式执行该环节,否则不仅会给被审计的科研事业单位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还会对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委托单位进行合作,聘请资深人士或行业专家根据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不断提升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充足动力。

综上所述,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为了确保能够更好地实现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国家管控力度,必须要提升对完善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机制、结合外部审计、注重揭示披露方面的重视,从而有利于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为促进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娜,梁宵杰.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实践探讨[J].商业会计,2018(13):104-106.

[2]王佳楠.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02):146-147.

[3]刘琛.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完善途径——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J].当代经济,2018(04):87-89.

[4]梅超琴.浅谈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建设[J].经济师,2020(08):105-106.

[5]唐大鹏,常语萱,王伯伦等.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建构[J].会计研究,2020(01):160-168.

作者单位: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

猜你喜欢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研究
科研事业单位经费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