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妆浓抹总相宜

2021-06-22张凯

歌海 2021年2期
关键词:钢琴家作曲家

张凯

[摘 要]以“钢琴家—作曲家”双重身份的杜宁武的钢琴作品为文本,进行了中国色彩的体验与分析,并以“钢琴家—作曲家”为观点,提出两者互为推动的关系,这是众多中国优秀钢琴曲成功的内在基因,也是形成中國钢琴音乐独特艺术品质的原动力。

[关键词]中国色彩 ;《小曲五首》;“钢琴家—作曲家”

一、“钢琴家、作曲家”杜宁武

杜宁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和施坦威双钢琴艺术家,现任教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并担任室内乐教研室主任。出生于音乐家庭、自幼受到父母、良师的教育熏陶,很小的时候就打下了良好的音乐基础。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在优良的教育环境下,他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读书期间,开始尝试作曲,13岁时谱写了钢琴小品《游戏》发表在《音乐创作》杂志上①,15岁创作《小创意曲》,此曲被收录于《中国风格儿童钢琴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少年时期,他便展露出在钢琴演奏和作曲上的才华。16岁那一年,杜宁武参加国际钢琴比赛,获得了第二届东京国际音乐比赛第五名,其演奏被称赞为“真挚而自然,有情感深度和青春活力”。②1985年在第三届澳大利亚悉尼国际钢琴比赛中,杜宁武斩获第一名,作为从数百名国际申请者中选拔出来的32位参赛钢琴家之一,年仅18岁的他在参赛者中年纪最小,成为了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在此项国际钢琴大赛首奖的获得者。大赛评委之一——著名的美国权威评论家勋伯格(Harold C·Schonberg)于《纽约时报》杂志撰文写道:“杜具有最杰出的天赋。”③

在室内乐演奏方面,杜宁武与妻子沈惠莲(Helen Sim,美籍韩裔钢琴家)合作表演双钢琴、四手联弹二重奏,获得骄人成绩,他们的演奏被称为“天衣无缝”“宛若一人”,二人曾荣获2001年意大利“依布拉国际大赛”双重奏奖,2004年挪威“格里格国际钢琴比赛”双钢琴、四手联弹两项第一名以及格里格作品特别奖,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作为钢琴家的他同样也是作曲家,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读大学期间,受钢琴文献教师大卫·杜博尔(David Dubal)的引导,创作出中国钢琴套曲《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钢琴教育家周广仁说:“我觉得这是一百年以来,中国钢琴作品最宏伟的一部钢琴独奏套曲。”④此外,还有更多的钢琴独奏作品:《小河淌水》《赋格》《二泉映月》《小曲五首》等,钢琴二重奏乐曲如双钢琴《浏阳河》《我的祖国》,四手联弹《茉莉花》《洪湖水,浪打浪》⑤等,是人们经常演奏的曲目。2019年5月,在中国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上,举办了“情系星海——杜宁武中国钢琴作品集世界首演”音乐会,令观众目睹到其作为“钢琴家—作曲家”特有的音乐表演力和感染力。

二、《小曲五首》的中国色彩

《小曲五首》是作者14岁时应父亲要求进行的一次作曲练习,这个要求就是“尝试创作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色彩的钢琴作品”。杜宁武老师在年幼时跟随父亲杜钳学习作曲,就读上音附中后学习了曲式、和声和复调等专业作曲技法。他说:“我面临着两个挑战:钢琴化,写出真正完整的具有钢琴化特点的作品,而不是单一的为旋律配置四部和声;民族化,写出具有中国色彩的曲子,表现中国风格。”①结合着自己的成长经历、所受的专业训练和对中国色彩的理解,他写出了这部风格清新、具有田园式优美别致的钢琴小品。

《小曲五首》由五个乐曲组成,它们是《思乡》《春风》《牧童》《南飞雁》和《欢乐的小溪》。《思乡》与《南飞雁》这两首都有思乡的情绪,是游子思乡之情的表达;《春风》与《欢乐的小溪》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喜爱大自然以及向往自由的情感;《牧童》通过音乐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场景,热爱家乡而富有生活情趣。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讲,大多追求写意、抽象的艺术特征,中国传统音乐在内容上和听觉上,尤其重视审美意境的塑造,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内在心灵的表达等。《小曲五首》通过钢琴音乐形式,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万物和谐,借景喻情,托物言志的艺术境界,塑造出中国音乐特有的意境美的审美特征。五首作品带着生动的中国色彩,以适中的演奏程度、平易近人的乐感,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小曲五首》的艺术特色

(一)精巧结构承载真挚情感

五首小曲结构精致,以一段式、两段式或三段式为基础,长度都在50小节以内,乐思集中,音乐形象鲜明。《思乡》有17小节,4/4拍,Adagio espressivo,为两乐句一段式:A(1-9),B(10-17),音乐发展遵循情感发展,在第二句上达到和声、力度的最强,好似归乡时的激动喜悦之情。在整套作品中,《思乡》具有引子的意义,以平缓的速度、绵延的思念感将人们带入进来。

第二首《春风》,曲调清新、春意浓浓,共34小节,4/4拍,Allegro moderato,为短小的三段曲式:A(1-10)、B(11-19)、A(20-34),全曲始终保持着均匀的活力向前行走,旋律优雅动人,一抹《思乡》中的忧伤,而以春风拂面般的惬意示人。

第三首《牧童》,描绘了作者曾经见到的牧童与水牛的场景,2/4拍,Allegretto,共有44小节,为重复乐段的二段式,A(1-24)、A(25-44),主题第二次反复时做了精炼,有一气呵成之感。《牧童》在写作上运用了叠句的曲式特点,手法简洁又具变化,充满民间质朴情趣,勾画出人在自然界中的惬意。

第四首《南飞雁》,抒发了游子在异乡看到大雁南飞时的感触之情,4/4拍,Andante Moderato,28小节,在短小的二段式中完成,A(1-16)、B(17-28)。其音乐性质同于第一首《思乡》,但中板的速度稍快,旋律婉转流畅,隐伏二声部的持续和均分式节奏运用恰如其分地刻画出大雁南飞的形象,第二次反复时予以更深厚的织体变化,抒发深深的思念。

最后一首《欢乐的小溪》,欢快奔涌、愉悦灵动,再现了山间流水小溪的画面,4/4拍,Allegro non troppo,共39小节,三段曲式,A(1-11)、B(12-25)、A(26-39)。第三段中將A段与B段的主题合并,以高音区的晶莹跳音结束。全曲自始至终在快速中进行,形象刻画了溪水奔流时翻转跳跃的姿态。作为末曲,对全曲形成完美收场。

五首作品长度小巧,以言简意赅的曲体为载,映照出“小曲”中的思、情、意,它们在各自结构独立的基础上构成了全曲的完整感,每首相互独立又互有内在联系,显示出潜在的逻辑性安排。在速度上经历了从慢板到中快板、继而小快板、再到中板、快板的过程,也内含事物发展从慢到快、递进变化的逻辑过程,音乐情绪起伏多样,对比生动,意趣盎然。

(二)独特题材蕴含岭南音乐文化

正如作曲家本人所言:《小曲五首》是围绕广州区域创作的,可以说受到岭南风景、民俗等的影响,是具有岭南情怀的创作①。梁茂春教授在《“岭南风格钢琴曲”刍论—梁茂春讲学记录(一)》中,首次提出“岭南风格钢琴曲”这一概念②。其概念和初步定义是:第一,带有“岭南文化”特征的钢琴曲;第二,能够充分表现当下岭南人的精神面貌、理想追求和人文情怀的钢琴曲;第三,带有岭南地区传统音乐或民间音乐特色与基因的钢琴曲。《小曲五首》的题材,带有一种广东人热爱生活,在自然景色中感受生活气息的特点。五首连续演奏,中间不停息,乐思在徐徐变化中发展,连结出完整的内容景象,并体现了一种岭南音乐的风格。

岭南地区四季如春,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满目春色的环境中,宋朝诗人苏轼曾写下“岭南万户皆春色”的诗句,乐曲《春风》正是对岭南人钟爱春色的写照。《牧童》则充满世俗感,用音乐将人物与自然相融合,营造出嬉戏逗趣,怡然自乐的乡景。《思乡》《南飞雁》以音乐为载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旋律优雅动人、哀而不伤的特点,乃是岭南音乐特征中独特的音乐气质。《欢乐的小溪》里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隐射出岭南人乐观向上、积极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处世态度。五首乐曲的题材既有对人物场景的写照,也有自然风景的描绘,朴素且富有诗意。全曲演奏时间约6、7分钟,却令人有听觉盛宴之感,色彩变化极其丰富,跟随标题的指示,声音的鸣响,犹如置身于一幅幅行走的画面之中③。

(三)旋律调式里的中国色彩

《小曲五首》不仅在情怀上与岭南关连,在音调上也具有一定的岭南风韵,其中有运用广东民间音乐的手法特点。如广东音乐都是标题音乐,在调式上多小调、多转调,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为主,在和声上不拘泥于和弦与旋律的同步进行,曲调常常在小音域范围内做变化,以表述细腻多样的思绪和感悟。总体上,《小曲五首》以五声性旋律为主要特征,并常有七声民族调式的运用,同主音大、小调转调,旋律常常伴随模进、重复,使听觉上有连绵婉转的感觉,恰当地表现出中国化的意境和审美感。

《思乡》可以看作是D羽调式,右手围绕D音作上行、下行的细微变化,在小范围音程的旋律语调中蕴含着一丝惆怅,中间有一个短暂的离调转入g小调,继而又回到d小调做结束。《春风》则是在大、小调的交替中完成,音乐转换自然,富有歌唱性,在调式色彩的交换中引现出一种移动、流连的场景感。音乐起于E宫调式开门见山,在第二主题出现时同主音转调进入e小调,经过这样一个过渡,再回到E宫以流动而带有憧憬式的分解琶音结束。

《牧童》为C商调式,A段里的最后一句(24小节)转到F宫,终止于C宫。乐曲语言精巧凝练,在流畅的自由二声部中,双手线条清晰分明,两声部间和声对位呈反向进行,愉快的旋律陈述中带着一丝从容,几处终止式用的是大和弦(16、20、40、44),有点像巴赫一些作品的结尾和弦。乐曲的趣味感体现在织体简练的复调手法配置叠句表达,即一个相同的旋律重复两次,由此而平添旋律的“乡土气息”,牧童的形象油然而现。从曲中而看(谱例1),前后两乐句一应一和,对答紧凑,且有跳音与连音的同奏,曲调细致活泼,演奏时结合力度强弱的渐进和踏板,回音袅袅,形成了立体多层的声音色彩。

《南飞雁》全曲在自然小调中完成,A羽调式,清乐羽调式。全曲的变音在A段结尾处低音伴奏的意外和声(谱例2),如同思念之恳切,依托大小减和弦以及七和弦之间,属性的色彩差异来渲染氛围。

最后,《欢乐的小溪》从平稳而明朗的F清乐宫调式进入,经过生机勃勃的旋律行进,在B段尾处17-23小节,进入同主音F羽调式第二主题,和声色彩瞬间变的暗淡,象征着流水形态的变化以及人心境的变化,结束段回到F宫调式。

四、演奏技巧内涵的中国色彩

《小曲五首》的技术难度大约在车尔尼849至车尔尼299练习曲之间。这种界定仅是一个狭隘的对应,不代表乐曲的内涵,从技术而言,乐谱外表特征可以传达出相应的音乐信息,但对内涵的诠释,不能够以音符的复杂程度来理解。这几首作品从谱面上看去,比较简洁,而在演奏实践中却体会到,真正的弹奏完美并非易事,在音乐技巧的细节表现上,都存有较高的要求。除第三首《牧童》是复调特征外,其余几首在左、右手声部上,都是旋律与伴奏的关系,在编配上,以多种节奏、调式与和声的变化,利用钢琴多声织体的优势,来发挥钢琴音响性能。在弹奏技巧上,这四首乐曲都充分运用了欧洲古老而传统的“阿贝蒂低音”①,将这种固定不变的音型根据音乐内容的需要进行灵巧变化,服务于音乐表现。音型织体的创新,顺应钢琴化弹奏要求,并塑造出中国色彩,也由此延展出技巧学习的现实意义,如实现五个手指的均衡、触键强弱力度的控制,音响色彩的虚实远近以及氛围意境的托现等,这都构成了创作上的独特之处。

《思乡》的织体较简洁,利用D羽调式的主、属音变化构建旋律,钢琴的和声性特点得以充分发挥,焕发出亲切的中国色彩。高声部以D羽和弦的主、属音为中心“吟唱”五声性旋律,左手部分以A音、D音为重复音而产生一个固定的中声部,另外的低声部,以四分音符为间插,奏出级进式延音旋律,在弹奏时,触键上有些许延留,以保持和声的走向。三个声部的搭配,隐现出阿贝蒂低音的和声织体。演奏中手指与踏板结合好,表现意味深长的诉说感。

《南飞雁》同《思乡》有异曲同源的韵味,低声部通过阿贝蒂低音的织体变体,描绘出秋风瑟瑟,大雁南飞的意境。曲中第一乐段,左手声部以A音为固定低音的阿贝蒂音型变体织体,随主题旋律同起伏,或线性方式进行或音程环绕跃进,两声部共同塑造出委婉迂回的旋律特点。高声部长乐句的呼吸与短暂的连跳音在规整的低音音型伴奏下,宛如大雁在空中展翅飞翔,形象贴切自然(谱例3)。再现段中,在保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主题以八度波音和弦再次陈述,旋律织体加厚,推动情绪积聚,作为低音和声的“阿贝蒂音域”也随之拉宽,抽掉三和弦中的第三音,而造就出宽阔的四、五度旋律色彩,与高声部主题相辅,提升了音响空间感和丰实度,使得旋律在悠扬中更蕴含力量,哀而不悲。(谱例4)

《春风》中阿贝蒂低音较有新意,左手以密集形态的十六分音符贯穿,颗粒如珠的声音,犹似春风股股而吹面。在这个固定音型中融合了纯四、纯五、大小七度民族性音调于其间,从而造成阿贝蒂织体中不断闪现的中国色彩。乐曲中,低声部E-B,G-C/E-D-B-E分别为纯五、纯四和小七度音程的交替组合,且多有一、五指上黑键、二指不断弹奏的动作,指法排列可为5、2、3(4)、1/5、1、2、1,这样的设计,在技巧上强化大、小指弹奏黑键的训练以及黑白键的快速更换。二指是五个手指中反应最迟缓的一个,通过音型旋律在和声上的自然运动来发展指尖触键的灵活度和控制力(谱例5、6)。在演奏中,担当低音背景与和声烘托的左手织体,要做好音色均匀、手指无漏隙的技术。这看似简洁的音符实则不好弹奏,需要在反复磨练中达到表现上的要求。这些别出心裁具有民族色彩的音响设计,与右手纯正的五声性旋律相呼应,相得益彰,别有韵味。

《欢乐的小溪》在钢琴技巧方面着意于水的描写,突出欢快的意境,阿贝蒂低音的使用是表现这些意图的核心因素,且惟妙惟肖。在乐曲1-3小节(谱例7),右手不间断、均匀的二度音符交替酷似溪水流淌,在音响上构成最常见的颤音奏法,伴随着Allegro的速度,溪流的形象于开始就鲜活而现。左手声部F-A、F-C,在进行中与右手二度颤音和声交错结合出阿贝蒂低音色彩。在第2小节,上、下声部对位,叠发出民族色彩生动的二度音程音响。

接下去的旋律有所拓展,右手以六度、三度、五度和七度交替糅合左手的分解式阿贝蒂织体,音响扩大张力,更增加了水流的动态感。自12小节起B段展开主题的发展,右手继续保持较大跨度颤音型阿贝蒂音,而左手跨越右手上方弹奏小字三组音区,其旋律素材取自A段起始部分阿贝蒂低音主题,而将之开放式变形(谱例8)。从演奏而言,可视作是对双手在一定距离内交互弹奏的技巧培养,在织体表现上,则显现出循环式发展的活泼有力。由此,双手色彩的碰撞、交织闪现的叮叮咚咚的音响,仿佛使人“看到”水花在山涧中飞溅碰撞的形象,音乐美好而秀丽。

五、结语

作为14岁少年的创作,《小曲五首》篇幅不大,弹奏技巧丰富,简单中不失时代气息,保持了难易适中的分寸感,各曲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特点,曲中充盈着的中国色彩,让人倍感亲切。这些作品若是选用到钢琴考级教程或中国钢琴曲集中,可以适用于更多的青少年,帮助习琴者建立中国语境的审美感,掌握这种语言表达的规律和技巧。

钢琴家兼作曲家的双重身份,形成了艺术创作与表演的互推。作为钢琴家的作曲家,因为熟悉钢琴的特点,常有灵感爆发式的创作,并会考虑到演奏技巧的合理性与演奏习惯,这使得创作更加接近于钢琴的语言,而对这种“语言”的诠释,则可以更加完美地发挥钢琴多声音响。作为作曲家的鋼琴家,在演奏时会融合作曲的视角,对作品的和声语汇、音响色彩、结构层次等有更好的全局把控,在游刃有余中施展钢琴技巧,给出精彩演绎。正是这种身份的“合二为一”,成就了中国钢琴音乐特有的艺术品质,并以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绽放在世界舞台。经历了百年历程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在不同历史阶段,涌现出的具有不同时代特色,肩具作曲与演奏双重身份的音乐家们,他(她)们是中国钢琴艺术的中坚力量,是推进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钢琴家作曲家
钢琴家和调音师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长大可当作曲家
弹琴与补鞋
调音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猫咪成长史
身随乐动 心驰神往
作曲家
钢琴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