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2021-06-22南阳职业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砖瓦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项目管理

刘 净(南阳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培养学生思政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思政教育的效果一直不是很好,为了更好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课程思政”逐渐在高校教育中得到了运用。“课程思政”实现了思政工作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就能够实现对学生思政教育,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而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就是文章主要研究的内容。

1 “课程思政”概述

对于“课程思政”来说,主要是把思想政治的理论在专业课程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融合,来促进专业教育有思政、思政教育促专业的教育局面。“思政教育”还体现出一种教育的理念,涉及对思政理论课以内所有的课程,要求把高校的思政教育渠道从思政课向全部专业课程延伸和扩展,将它们实现有效叠加来打造综合性的育人渠道。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体现了全课、全员和全程的育人格局形式,要求在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挖掘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施建立,把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教育和思政教育要求实现深度的融合,通过专业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地引领和塑造[1]。

2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实践价值

2.1 促进更好实现高校教育目标

高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它对社会各类人才的提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国家长久和高效发展。为了更好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对学生专业技能传授同时,还需要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提升,因此如何做好思政工作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就能够在对学生课程知识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好地引导他们把知识以及技能转化成内在的修养与德行,不仅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且还把个人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进步实现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对社会价值创造过程中对自身价值以及社会定位更加明确[2]。在“课程思政”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能够对职业教育的育人格局以及教育理念逐步完善,对高校的重知识技能培养而轻思政教育的局面进行改变,从而促进更好实现高校教育的目标。

2.2 符合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中,涉及技术内容、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学等方面,且贯穿到项目的建设、可行性的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准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基础知识、实际应用方法全面和系统阐述。通过此课程的教学,能够对学生专业技能素养实现有效提升,但在高校此专业技能的教育中,对思政教育则是比较忽视的,即使设置也是将两者孤立进行,这就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等实现了脱离。而现阶段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加,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兼具的人才具有更高的市场需求度[3]。因此,通过“课程思政”的实践和开展,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育中,实现两者素养的协同培养,而这也就符合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 “课程思政”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实践现状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人才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积极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这也推动了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对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课程思政”的实践中,仍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目前高校工程项目课程的教育中,很多教师普遍还存在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素养的重视,对思政内容的忽视,并没有深刻认识思政的内涵,在教学中缺乏思政内容的融入,即使课程教学融入一定思政内容,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并没有深入性和系统性进行思政融入的分析与完善,这也导致“课程思政”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一些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开展中,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思政内容由于缺乏兴趣影响教育的效果[4]。另外,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并没有将思政学习纳入考核指标中,由于缺乏考核约束,这也就导致学生对思政内容学习中存在积极性的不足。

4 “课程思政”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融合实践

想要实现“课程思政”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融合,需要学校根据教学情况,做好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流程

4.1 认知课程思政的内涵,做好教学大纲完善

“课程思政”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融合中,想要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与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完善是前提,它能够指导和约束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在“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完善中,要深刻认知课程思政的内涵,增设“思政教育”的目标,按照专业课程的要求可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愚公移山精神”“模范带头精神”“四个自信”进行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如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践行“两个一百年”和“三步走战略”的伟大目标,大力发展建筑业,离不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因此可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中进行体现;为了选择理想中标人确定承发包关系而进行的招投标即是市场自由竞争机制的体现,但其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和整个招标、投标、开标、评标过程都在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因此可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工程项目决策和招投标过程中进行体现;党开始重视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程建设,文明施工要求现场有环境保护措施,节约资源装置和规定,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此可以将科学发展观在项目现场管理中进行体现;国家重点伟大工程无不经历几代领导人的意志传承才建成,从无到有再到投产运营经历几代领导人的设想、规划、设计、实施,因此可以将愚公移山精神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进行体现等[5]。

4.2 开发课程思政教材,丰富教学方法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中,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而把思政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也需要从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方面实现内容的增加,并以丰富的教学方法来切实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实。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基于教材内容要积极进行思政资源的增加,在对“建筑基础知识概述”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加入一些“故宫”“江南周庄”等案例,来对著名建筑中墙体材料进行思考,来促进学生对传统技术深刻认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为了促进“课程思政”有效开展,在开发课程思政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教材中可以进行二维码或者网络链接的形式设置,基于文字教材进行视听资料的嵌入,让平面化教材实现立体化呈现、枯燥文字化材料实直观化表达,构建育人育智的资料库,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课程思政”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4.3 开展校企合作,以实践提升思政素养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有着显著的实践性特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到实践中,而在实践中能够促进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更加准确与全面认知,实现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与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学校要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在实训实践过程中做好对思政资源的开发,如在实践期间可以让学生对工作岗位要求熟悉,对岗位人才身上所具有的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做好感知,让他们通过工作岗位实践认识到自身职业素养提升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以实践强化学生思政素养提升意识;同时学校还可以让一些企业人才到校对师生开展实训指导或者培训,来促进学生对职业有着更多的认识,促进他们的职业教育工作开展[6]。

4.4 完善教育评价,实现思政教育落实

通过教育评价的完善,能够约束和督促思政教育有效落实。在教育评价中,要对原有单一考核指标改进,增加思政方面的指标,来实现对思政考评,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和学生思政内容的学习。在思政评价中,还需要丰富评价方法,可以以过程评价来对学习小组中的思政学习情况进行考评,还可以以实践考评,来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中的职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等考察,并将这些考评当作对学生最终成绩评价的一部分,实现德育评价和知识技能的综合考核。

5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课程思政”有效开展与落实,需要高校正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开展现状,并积极进行相关教学方案的探索,这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