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变电工程对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评价

2021-06-22陈晓琳张体强

能源环境保护 2021年3期
关键词:兽类施工期陆生

陈晓琳,吴 韬,张体强,陈 笠,王 恺

(1.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2.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用电大幅增加,为缓解电力紧张,电力建设呈现出长距离、跨区域输送的电网格局[1-3],不可避免穿越自然保护区[4-5]。目前,关于输变电工程穿越自然保护区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穿越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管理[3,6-7]、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6]。同时,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评价也开始受到重视,如陈晓琳[8]等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了输电线路对自然保护区景观体系的影响。然而,输变电工程涉及到自然保护区时,尤其是涉及到野生动物型自然保护区时,往往忽略了工程建设对陆生野生动物影响的深入研究。

因此,以四川某输电线路穿越野生动物型自然保护区为例,在系统研究了输变电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对陆生野生动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减缓和保护措施与对策,以减轻对自然保护区内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

1 工程概况

工程实例属于兰渝铁路的配套供电工程,电压等级为110 kV,线路穿越四川某野生动物型自然保护区长度约26 km(塔基67基),穿越区域属于保护区的实验区,穿越情况见图1。保护区是以川金丝猴和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型的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丰富。

图1 工程穿越自然保护区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ject crossing the nature reserve

2 研究方法

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方法包括样线、样方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和资料查阅法。

(1)样线、样方调查法

调查过程中按输电线路路径走向沿道路设置主样线,同时利用上山便道向输电线路延伸设置支样线,共计样线7条;在线路沿线具有典型植物群落处,特别是侵占不同植被类型的塔基点位上设置样方,共计样方25个。沿途进行野生动物调查,并记录地理位置、海拔、物种名、数量、生境类型等。

(2)访问调查法

大型兽类和大型鸟类采用访问调查法,通过访问当地居民、专家和观察到的兽类实体、毛发、粪便、脚印和鸟类的羽毛、标本识别物种。

(3)资料查阅法

收集能反映工程区域生态现状或生态背景的科研报告、保护区规划报告等,核实工程区域的野生动物分布和物种。

3 结果与分析

3.1 陆生野生动物现状

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和资料查阅,线路穿越保护区段评价范围内有兽类6目14科28种,啮齿目物种最多,为4科13种,占全部物种数的46.43%;其次,食肉目有4科6种,占全部物种数的21.43%。鸟类14目43科111种,其中雀形目鸟类77种,占总种数的68.75%;非雀形目鸟类35种,占31.25%。两栖动物1目3科8种,均为无尾目。爬行类1目5科10种。其中,国家、省级重点保护物种主要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2种:黑熊(Selenarcosthibetanus)、小熊猫(Ailurusfulgens),四川省重点保护兽类2种: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豹猫(Felisbengalensis);国家重点Ⅱ级保护鸟类7种:鸢(Milvuslineatus)、雀鹰(Accipiternisus)、大鵟(ButeohemilasiusTemmincketSchlegel)、游隼(Falcoperedrinus)、红脚隼(Falcovespertinus)、领角鸮(Otuslettia)和斑头鸺鹠(Glaucidiumcuculoides),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2种:白喉针尾雨燕(Aerodramuscaudacutus)和鹰鹃(Cuculussparverioides);四川省重点保护两栖类1种: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David)。

3.2 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HJ 24—202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输电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1 000 m的带状区域。按照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进行初步识别,见表1。表1中的影响程度是根据输变电工程的特点和性质、陆生野生动物现状确定。

表1 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陆生野生动物的环境影响识别表

3.3 施工期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

(1)对兽类的影响

通过表1可知,工程施工期对兽类的影响属于短期、中等不利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栖息地和生境的干扰和破坏,主要是施工人员的施工活动和生活活动引起的;噪声影响,施工机械噪声对兽类的惊吓和驱赶;施工人员可能对兽类进行猎杀[9]。

根据实地调查,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段主要为马尾松林、杉木林和细叶青冈林等,在林下多有发现黄鼬、野猪等大中型兽类的粪便。施工期对兽类的主要影响将使部分大中型兽类在施工期迁移它处,远离施工范围;小部分小型兽类(以啮齿类为主)由于栖息地的散失可能从项目区消失。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段评价范围内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有2种,包括黑熊和小熊猫;四川省重点保护兽类有2种,包括毛冠鹿和豹猫。实地调查过程中仅发现毛冠鹿和豹猫的痕迹,黑熊和小熊猫在针叶林、阔叶林和灌丛之间的林缘地带多有分布,施工期间的噪声、扬尘、机械爆破、地面震动都将对其构成一定的干扰。豹猫为猫科动物,其动作敏捷,多为夜行性兽类,平时较难见到,活动范围也较大,输电线路沿线施工对其影响较小。毛冠鹿在样线附近的林下发现痕迹,证明其会到线路附近的生境中活动,施工活动将对其造成干扰。

(2)对鸟类的影响

通过表1可知,工程施工期对鸟类的影响属于短期、轻微不利影响,施工期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区的森林和灌丛等覆盖度减少,塔基和施工便道施工缩小林栖和灌丛栖息鸟类的栖息地面积;施工人员生活活动对鸟类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施工机械噪声影响鸟类觅食和求偶,对鸟类造成惊吓和驱赶;施工人员对鸟类的捕捉。

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段鸟类以中低山山地森林分布的鸟类为主,工程施工对鸟类的主要影响是使得大部分鸟类迁移它处,远离施工范围;小部分地栖鸟类和灌木林栖鸟类(如雉类、啄木鸟等)由于栖息地的散失而从项目区消失;一部分鸟类种群数量由于巢穴被破坏而减少,特别是鸟类的繁殖季节(夏季)施工影响最大。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线路穿越自然保护区段评价范围内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7种,包括鸢、雀鹰、大鵟、游隼、红脚隼、领角鸮和斑头鸺鹠,实际调查中仅发现鸢有1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有白喉针尾雨燕和鹰鹃2种。施工期对保护鸟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因鸢、雀鹰、大鵟游隼和红脚隼等猛禽活动范围较大,塔基基础施工噪声仅使得其短时间内不在施工塔基点附近栖息落脚,施工噪声对猛禽的影响较小。领角鸮和斑头鸺鹠等陆禽是夜行性鸟类,常在民居旁的耕地与树林过渡区域活动,线路塔基施工主要集中在昼间,对其影响较小。白喉针尾雨燕在近河谷的岩壁附近栖息活动,工程建设基本无影响。鹰鹃在耕地周缘的阔叶林中分布,噪音将迫使其暂时迁离,其独特的鸣叫声可能会吸引施工人员对其进行捕捉。

(3)对两栖和爬行动物的影响

通过表1可知,工程施工期对两栖和爬行动物的影响属于短期、较大不利影响,其影响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对其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对两栖动物的交配活动、产卵、卵的孵化等影响更大;施工机械噪声对两栖和爬行类的驱赶;施工人员对两栖和爬行类的捕捉。输变电工程施工期对两栖和爬行类的主要影响是使得大部分爬行动物迁移它处,远离施工区范围;大部分两栖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散失而在项目区消失,特别是在繁殖季节;一部分两栖和爬行动物由于巢穴的被破坏而减少。

3.4 运行期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

输变电工程运行期对兽类、两栖和爬行类基本不产生影响,但会对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和对鸟类飞行的影响:①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工程建成后可为部分鸟类(如鹰类等猛禽)提供新的栖息场所;在输电线路上歇脚的鸟类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视野,有助于躲避天敌和观察捕食对象(如地面鼠类),也有助于再次起飞时降低自身能耗(如各类大型猛禽),有利于线路沿线鸟类生存[10];②对鸟类飞行的影响。输电线路的建成可能会使鸟类在飞行过程中意外撞击而导致伤亡,不利于线路沿线鸟类生存。普通鸟类的飞行高度在300 m左右,候鸟的飞行高度在300 m以上,如燕的飞行高度为450 m,鹳的飞行高度为500 m、雁的飞行高度为900 m[10-11],远高于输电线路铁塔的架设高度(60 m 以下)。鸟类拥有适应空中观察的敏锐视力,可根据飞行前方的障碍物调节飞行的高度,发生碰撞高压线的几率小,对鸟类飞行的影响较小。

4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针对输变电工程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轻工程建设对其影响。

施工期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包括:①加强宣传和教育。对施工人员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强化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在施工现场设置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栏等,如遇珍稀保护动物,应及时与主管部门联系。②加强施工管理。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对施工区域野生动物的违法捕杀;一方面加强工程管理,如严格限定施工范围,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周期,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对动物的不利影响;禁止夜间施工,进入保护区内的车辆禁止鸣笛;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等。③恢复野生动物的生境。对塔基临时占地、牵张场、施工便道等施工临时占地等进行植被恢复和重建,及时恢复野生动物的生境。

运行期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包括:①加强宣传和管理力度。防止线路检修人员对自然保护区产生新的影响。在保护区进行线路维修时,应尽量避免过多人员和车辆进人保护区,避免过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境。②加强塔基处植被的建设,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③采取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防止野生动物攀爬塔基、避免鸟类触电死亡等。

5 结语

以四川某输变电工程为例,系统分析了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型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研究。输变电工程施工期施工人员施工活动、生活活动、施工机械噪声、人为捕杀等均对陆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生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运行期主要对鸟类飞行造成轻微影响。通过对施工期和运行期采取有效的减缓和保护措施,能够将工程建设对保护区内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降至最低。总体而言,输变电工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关注度较少,尤其对野生动物型保护区内的动物影响研究更少,有待加强该方面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兽类施工期陆生
绢云母片岩引水隧洞施工期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公路山岭隧道施工期衬砌及结构系统可靠性研究
台高校成大陆“落榜生”首选?
景宁大仰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兽类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棕熊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民进党政策不友善陆生不选台湾不足为奇
施工期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分流组织研究
鸟类、兽类和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