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艘船”诉说一百年
——浅析浙江日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2021-06-22高驰弘

传媒评论 2021年8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特刊红船

文_钱 锋 滕 昶 高驰弘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7月1日,浙江日报隆重推出《初心不渝再起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以“红船起航”为主题主线,围绕浙江“三个地”和建设“重要窗口”的独特资源,全景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百年光辉历程,以百年百版的厚重,浓墨重彩地向党的百岁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此次特刊主题之重大、规模之宏大、时间之紧迫,可谓历年少有。为此,集团领导亲自谋划,浙报各采编部门、分社全员上阵全力以赴,浙报集团融媒体共享联盟及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最终呈现的百版特刊立意高远、厚重大气、逻辑清晰、制作精美,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得到了中宣部的通报表扬。

回顾此次特刊的策划、编辑过程,既有对过去优良传统的传承,也创造了不少新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全国党报纷纷聚焦百年盛事,推出特刊、特别报道的大背景下,浙江日报的特刊聚焦本省特色讲述建党百年历程,做出了独特的“浙江味”“红船味”。

立足本土 充分发挥“红色根脉”优势

建党百年策划报道,无疑是全国党报的一次同题竞赛。因此,从策划百版特刊伊始,浙江日报便树立起“特刊要彰显‘浙江味’‘红船味’”这一鲜明定位,力求走出不一样的路子。

我们在进行特刊策划的时候深深感受到,身在浙江,参与这次特刊编制,无疑是幸运的——南湖红船,中国革命起航地;浙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红色根脉”,是党在浙江百年奋斗最鲜明的底色。百年党史中,浙江的红色印记始终鲜明而独特。

如何在百年特刊中,浓墨重彩地彰显“浙江味”?我们从年初开始,就发动编辑展开头脑风暴,从各种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的历程进行梳理:

聚焦“人”——浙江在百年党史中的风云人物灿若星辰:中共一大工作人员王会悟、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建人之一俞秀松、《共产党宣言》首译者陈望道、第一部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父子……

聚焦“事”——浙江为“三个地”:中国革命的红船在这里起航,改革开放在这里先行先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里萌发和实践……

聚焦“物”——嘉兴南湖秀水泱泱,红船依旧;义乌分水塘村,《共产党宣言》首部中译本演绎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这些红色印记当然最终都会被收录在百年特刊中,然而困扰我们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是:用一条什么线,把这次特别报道串起来?用一个什么意象,让百年特刊能够呈现独特的“这一个”,体现与以往的不同?

历次重大主题策划时,一个问题总会被反复问及:“这个主线,压不压得住?”主线要“压得住”,须具备重要性、典型性、独特性三个条件。

重要性,是确立主线的先决条件。重大新闻策划,主题是灵魂。主线的重要性,往往决定了整个新闻策划的高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样极端重要的事件,必须确立一个具备足够分量的主题。

典型性,是确立主线的必要条件。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中,如若主线不清晰或不典型,就容易挂一漏万。百年党史,涉及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即便是在浙江,也有大量的红色地标、红色楷模可供选择,要从中筛选出一个具备足够典型性的代表来,反倒成了“幸福的烦恼”。

独特性,是出新出彩的充分条件。历次重大事件发生后,浙江日报要闻编辑部都会对各省级党报的主题策划、特刊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各省级党报在重大主题策划上,都越来越用力。每逢重大活动、重大节点性事件,头版打通版、专题系列报道,甚至特刊等形式,都成了必选动作。

正如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的一位评委在接受采访时说,重大题材是一把双刃剑。在参评的版面中,绝大多数都集中于重大题材,如抗疫、珠峰测量等。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全年重大题材是有限的,数百家报纸都选送这类题材,不可避免地产生“撞车”现象。要避免同挤一个独木桥,地方报纸必须把重大题材进行本地化、小切口、多视角等个性化处理,方有希望在同题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题作文,如何出挑?无他,要在重要性、典型性、独特性上下功夫。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一个极具特殊性的历史节点。这份特刊要做的,既是对过去一百年的回望,更要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对未来进行展望。回望历史,就是要铭记初心,展望未来,更要秉持初心。

经过反复研讨,我们认定,红船,无疑是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渝、矢志奋斗的精神坐标。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所指出的:百年风雨征程,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重温这段话,仿佛是一道闪电,一下子照亮了前路,让整个策划的思路变得无比清晰。由此,浙江日报最终确定回到原点:充分发挥“红色根脉”的优势,以红船和“中国号”巍巍巨轮“两艘船”作为特刊的核心意象。整个百版特刊,讲述的正是“红船”和“中国号”巨轮这两艘船之间的故事,而总标题“初心不渝再起航”更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带领中国人民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主题。

因为选准了具有重要性、典型性、独特性的核心意象,最终呈现的百版特刊,被赋予了具有厚重历史感的史诗气质,红船的元素贯穿封面、之江平署名文章,以及“百年奋进”“百年印记”“百年潮涌”“百年追梦”“百年畅想”等篇章,充分体现了“浙江味”“红船味”,在当天的同题竞赛中,做出了特色。

多重叙事 全景式展现百年历程

100个版多吗?不多。在建党百年极其重大的历史时刻,用100个版诉说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实为必要。

但真要做好100个版,着实不容易。100个版,不能是大事记的简单扩充,不能是各种材料的物理堆砌,而应该是立意高远、逻辑严密、文气贯通的拥有精气神的有机体。报社领导和浙江日报编辑中心经过反复讨论策划,最终决定采用多重叙事的方式,全景式呈现百年历史。同时,明确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特刊不能平均用力,在内容上要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这一独特优势,浓墨重彩地展示“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的精彩蝶变,以及浙江儿女踏上第二个一百年新征程的豪情壮志。

看书看皮,看文看题。策划中最大的重点和难点是封面。如何运用独特而富有冲击力的设计,宣示核心立意,为整个特刊打响“当头炮”?要闻部和视觉设计室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呈现的封面版是横幅的打通版:版面右侧主体为一叶红船,领航着左侧的一艘巨轮,两艘船以代表岁月长河的金色线条连接;巨轮“装载”着代表百年成就的中国标志性建筑,其上为空间站、祝融号火星车等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最新突破。巨轮船身上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这句话点明主题,巨轮下面,则用词云的形式,展示了“红船精神”,体现了精神托举起巨轮的寓意。整个封面的设计立意高远、构思精巧、造型夺目,和特刊主题完美契合,可以说是取得了“开门红”。

特刊2版,则用之江平署名文章对作为“红色根脉”的浙江的百年奋斗史进行了充满感情的回顾和梳理,阐释了特刊的立意和情怀。

随后特刊用党建篇、改革开放篇、“八八战略”篇、“省域现代化先行”篇4篇综述,高站位、广视角,酣畅淋漓地述说了浙江的百年壮阔历程,尤其是“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牢记殷殷嘱托,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实现的精彩蝶变。4篇综述之后推出的9张“金名片”版面,呈现的正是最能代表当下浙江成就的9个方面。从逻辑上看,5个版主题清晰,环环相扣;从特刊全局看,这5个版承担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特刊前12版之后,共分为5个篇章。这5个篇章并没有单纯按照时间线做百年历史回顾,而是从多个维度和表现形式来观照现实、放眼未来。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高度契合。

——“百年奋进”,落地在全省11个设区市,讲述各地扛起初心使命接续奋斗、开创大好局面的火热实践。其中,特刊专门为每个市开辟1个版,共选取全省各地50个(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或者关心过的工作,以回访的形式,展现这些地方的党员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向总书记汇报的精神面貌。

——“百年印记”,以浙江大地上的红色地标,来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筚路蓝缕、矢志奋斗的100年,重在回顾历史,提升特刊的厚重感。

——“百年潮涌”,以图片叙事的形式,诉说百年征程。这其中,有大量珍贵的史料和难忘的影像,提升特刊的纪念意义。

——“百年追梦”,以美术和书法作品,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浙江激荡百年的动人瞬间,提升特刊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百年畅想”,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特刊专门邀请了基层各行各业党员干部群众,请他们在站上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节点上,谈畅想,话初心。孩子是祖国明天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特刊在最后刊登了我省中小学生美术作品,他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笔触画出未来,也为特刊版面增添了一抹00后05后的青春亮色。恰恰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聚合众力 传承“开门办报”优良传统

“开门办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此次特刊制作过程中,浙江日报充分发扬这项传统,邀请社会各界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一起来参与这百年一遇的盛世,制作这份珍贵的特刊。

今年以来,全国全省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各类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日报将这些活动中的优秀代表和优秀作品充分地吸收进来,聚合众力、汇集众智来办好特刊。

6月22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档案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百年潮涌——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展览》。特刊中的“百年潮涌”篇章,正是从这次展览中选取了大量珍贵史料照片和美术作品进行摘登。

“百年追梦”篇章中的美术和书法作品,来自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实施的“百年追梦”浙江美术书法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畅想”中的儿童画和书法作品,则来自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和浙江省教育学会美术教学分会组织开展的“百年筑梦,畅想现代化”浙江省中小学生美术作品(书画)大赛。

特刊13版《信仰之光 照耀奋进之路》同样意义非凡。2020年7月1日起,浙江日报提前一年启动迎接建党百年报道,组织10支小分队,从红船起航地嘉兴出发,走进全国的革命圣地、改革高地,寻找红色印记,推出大型报道《使命 从起航地出发——迎接建党百年大型融媒体报道》。《信仰之光 照耀奋进之路》约请这一大型融媒体报道走过的上海石库门、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等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地标所在地的纪念馆等共同参与,一起为党的百岁生日写“贺信”,营造全国红色圣地共庆百年华诞的热烈气氛。

“开门办报”、多方合力,丰富了特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让《百年潮涌——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展览》等展览、大赛走出展馆、走出赛场,借着新闻纸走向了全省、全国,扩大了影响力。

制作百版特刊时间紧、任务重,在稿件采写上,浙报集团融媒体共享联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去年浙报集团融媒体共享联盟组建至今,已经在全省90个县(市、区)实现了全覆盖。此次特刊中的稿件特别是涉及各设区市的报道中,有不少稿件是由融媒体共享联盟各地方站的记者参与采写的。

回顾整份特刊的制作过程,还是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在特刊的策划中,我们的脑海中反复萦绕着浙江革命烈士裘怀古的遗言:“我满意我为真理而死!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我们纪念建党百年,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告慰这些革命先烈:遗爱般般在,未忘缔造难。这盛世,如他(她)所愿。如果我们在特刊中,能够增加一份致敬的情感的元素,那可能会更加动人。

再如在媒体融合方面,特刊中的融媒体元素并不算太丰富。除了在封面版及《信仰之光 照耀奋进之路》专题版上,以刊载二维码的方式推介了浙江新闻客户端的几款高质量融媒体产品外,没有太多着墨之处。事实上,特刊中有不少报道,可以用群众更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如百度大脑联合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一叶红船见百年”增强现实互动产品,让用户可以利用AR技术,近距离观察红船,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百年党史的光辉航程。如果时间等条件更充裕,起初设想的扫一扫听音频,听到山东号航母、天和太空站等新时代的各种“船”向红船发电报庆贺党的百年华诞这一元素如能实现,就可进一步开掘强化特刊“船”的意象,让此次特刊报道更立体、更具创新性。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特刊红船
红船
雕红船
智珠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连台本戏《封神榜》与特刊
湖北日报特刊浓墨重彩报道军运会
2016《浙江日报》全国两会报道的四个特色
十年沉淀 璀璨升华《37°女人》十周年特刊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