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提高备课有效性的“六用”

2021-06-20吴理娒吴成业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5期
关键词:备课有效性信息技术

吴理娒 吴成业

[摘 要]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信息化时代教师备课应从“利用信息技术精准解读资料、利用信息技术深度解读教材、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生分析、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精品教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撰写教学反思”六点入手,切实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备课;有效性

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教师充分地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信息化时代教师该如何备课?显然,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继承传统备课模式,而是要在吸收传统备课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备课,真正提升备课的有效性、科学性、发展性,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中的助推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精准解读资料

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依据,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研读课标、深入解读教参、仔细研读学习资料。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获取课程标准、教学参考等资料非常方便,可以在中国知网、百度等网络媒体上下载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从而提升备课的实效性。

传统备课模式的资料来源有限,其主要来源是参考书、课标、相关的图书、杂志等,教师能获取的文字、图片教学资源非常有限。这种基于传统模式的备课行为,是耗时耗力、效率低下的备课模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备课,能最快速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如电子版课标、教参、教学设计等资料,这些资料打破资料时空联系的限制,真正发挥教学资料的价值,从而有效提升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备课中去,能大大地提升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只需要在搜索栏中输入要查询的内容,就能在极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一些网站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库、素材库、试题库、电子教案、课件,以及教学所能用到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如此海量的教学资料、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师高质量备课的实践提供了捷径。教师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能在对其进行收集、筛选、思考、创新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案。

二、利用休息技术深度解读教材

教材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只有深度解读教材,才能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的出炉奠定基础。传统备课模式下,教师只能借助教材、教参、课标等纸质资料进行教材解读,解读的深度、程度有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中国知网等网站下载相关的教材解读的资料,也可以借助微信、微博、论坛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交流自己对教材解读的理解,在平台上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分享各自的成功教育经验与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科学性、精准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撑,变教师单一解读为群体解读、变教师被动解读为主动解读、变教师浅层解读为深度解读,教师的教材解读有了根本性的变革,为科学、高效、便捷地解读创设条件。中国知网等一些网站上有大量的教材解读文章,教师可通过下载资料,便捷地学习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这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的达成提供教材理解层面的支持。信息技术把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专家、学者、教师的解读汇聚在一起,有利于教师在学习、对比、借鉴的过程中实现解读层面的创新,最终实现深度解读教材。信息化时代给教师的教材解读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材解读的策略、模式,为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提供了可能。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生分析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的永恒追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备课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最终促使学生学有所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这就要求备课要重视分析研究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思维规律,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学习强项等,最终达到知彼知己,真正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来。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开展学生分析提供了方便。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前测等质量评估,利用信息技术即时生成学生素质评估报告,为教师针对性地设计教案提供学情分析层面的支持。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评估,统计出学生心理倾向、学习基础等各方面的数据,为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提供数据层面的支持。

随着“以学定教”理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分析重视程度提升,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学生分析,课堂教学环节才能高效,課堂教学效率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目标才能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有实效,才能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开展学生分析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也为学生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教师应学会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生分析策略,最终为科学、合理、精准的学生素质报告的出炉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实现科学分析学生。

四、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精品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也是备课的核心。编写出精准、精致的教案,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传统备课的局限性较多,教师局限于单独备课或集体备课,备课的空间与时间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场地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备课空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论坛进行交流,寻求专家学者等的支持。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平台上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成功教育经验与教学资源,为精品教案的出炉提供智力层面的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编写教案要有开放的思想,一方面,不要把自己的精品教案视为“自留田”,掖在腋下不示人;另一方面,要敢于把自己不成熟的教案放在网络上,寻求专家的指点。只有教师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尽可能地拓展备课的时空,从空间上将备课从个体行为变成群体行为、从备课时间上将备课从定时行动变为多时行动,尽可能地挖掘信息技术背景下备课的价值,提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价值,最终为高质量、高内涵的教案的出炉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

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难以形象化、过程化地呈现实验过程、产生过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情境抽象、教学过程枯燥、教学语言乏味,需要教师努力用语言、肢体去表达,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即使这样,一些知识还是难以呈现出来。

信息技術的发展,为教师备课时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提供了无限可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任务,确定课堂教学的类型,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借用模拟仿真软件,更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高效理解教学内容提供教学层面的支持。这样,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从而凸显传统备课所不能及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一些教师在备课时逐步使用微课,在掌握一定制作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到教学中,这样更有利于开展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深、越来越广,教师在备课时要学会借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杜绝信息技术的缺点,真正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提升备课的科学性、有效性。

六、利用信息技术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的一种重要教研形式,也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回顾、分析、思考,并把它简要地记录下来。从备课的角度来说,写教学反思也是备课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决定着备课的效益、效果,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速度。传统条件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是记录在教案后面,这种个体式的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虽有着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效果还是单一、单调。

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可以发布在博客、论坛、微信上,甚至可以撰写成论文发表并发布到网上,最大限度地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学反思只有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将教学反思的反思价值高端化、公开化,才能真正得到名家的指点与指正,实现自身快速成长。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提供了便利,而且这种教学反思的交流具有全域性、永恒性、高效性,化个体的反思为群体的反思、化课后的反思为长久的反思,化教学的反思为理念的反思,最终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要在备课中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备课的教学价值、研究价值。教师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备课深度融合、高度结合,才能为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的出炉创设条件,最终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永立.教师备课,需要“五读”俱全[J].江西教育,2021(1).

[2]孙保华.如何让教师备课充满实效性[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9).

[3]周扬帆.信息技术对教师备课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6(6).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备课有效性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