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云杉腐朽类病害治理

2021-06-20王继君

新农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综合治理云杉病害

王继君

摘要:做好森林病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弄清楚病害的根源、发病规律、与其环境的关系、防治技术等,其次是扎扎实实抓防治,抓落实。

关键词:云杉;病害;综合治理

1  引言

云杉是我国的宝贵树种,产于甘肃白龙江流域及陕西凤县等地。该树种树干高大,干形通直,纹理通顺,材质优良,是我国重要用材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我国云杉林资源丰富,种类多,种系分化强烈,病害较多、较重,给云杉林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想要更好的防治云杉病害,关键要从病原物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活史、侵染循环开始入手,再到不同寄主种对病原物的抗性、预测预报研究,最后到防治指标、防治技术、病害管理等方面,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  云杉腐朽类病害与防治

云杉树根白腐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一种根部病害,不论是幼树还是老树,都有可能会发生根部白腐病。患病后,根白腐菌會侵入树木的根部,导致根部腐烂。幼树在患病后极易发生枯萎、死亡,使幼树的成活率受到严重影响。成年的云杉树在患有根部白腐病后,会影响树木的年生长量,根部的腐朽会蔓延到树干,导致干基腐朽,对经济用材率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林业经济遭受一定的损失。

主要症状:云杉树染上根白腐病后,首先根部出现腐烂,随后病菌会沿着根部到达云杉的根茎部分,同时向各处转移,直至转移到其他侧根及树木的主干部。在病树的根部皮层和木质部之间出现一薄层纸状菌膜,在木质部呈现海绵状的腐朽。在病菌侵入的初期,腐朽的部分为淡紫色,随后发展为黑色斑块,由于病菌在侵入的过程中分解了木质素,斑块逐渐转变为白色,最后呈现窝状空洞,部分受害的云杉树白色斑块中还夹有黑色带状条纹。在对已死亡的云杉树观察中有时能发现病原菌子实体,实体多在地面枯枝的覆盖下,病株针叶呈现淡黄色或者黄色。由于受害的林木根部腐烂,容易被风倒或害虫侵蚀,进一步出现林间空地,给抚林育林工作造成巨大影响。

病原:引起发病的病原菌为多年层孔菌。子实体多年生,略呈贝壳状,覆瓦状排列,相互重叠,有时匍匐反卷。菌盖表面黄褐色、褐色或灰褐色,具有同心环纹。菌肉初为白色,后转呈黄色。菌管白色或淡黄色,常只见一层。管孔小,圆形,白色。子实体属于两系菌丝结构,内含骨架菌丝。全年能产生孢子。担孢子卵形,无色,单细胞。

发病规律:可通过病原菌孢子传播,对新伐树桩的表面或根部伤口侵入,但更主要的是通过病根与健康根部的接触传染。病害首先出现在单株或相互邻近的成群林木上,并以片为中心,不断向四周扩展蔓延。采伐更新的幼林,根白腐病的发生常来自伐桩部存在的病原菌,发病较早。而在宜林地上新营造的人工林内,根白腐病常在间伐后伐桩表面被侵染后才发病。适合多年层孔菌侵染的温度范围为日平均温度高于0~21℃。采伐时期的气温状况是影响多年层孔菌侵染新伐树桩的重要因素。湿度状况也直接影响新伐树桩表面的含水量、病原菌孢子的散布和侵染。

防治措施:为防治根部白腐病,在植树时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要紧密结合当地的营林措施,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如果某种树木和当地的环境,生长条件不符,就会加大感染根白腐菌的概率,严重的导致树木败亡。对于云杉根白腐病,可选择5.5%百草枯、5.5%双肤、10%亚硝酸钠、20%脲素等处理新伐木桩,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含有大隔孢付革菌粉孢子的药物,用水稀释药物后,将药水喷洒于树桩上,以达到大面积防治的目的。

3  结论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云杉在我国自然发布为原始天然林,与冷杉、红桦、山杨、落叶松、高山杜鹃等混交,形成稳定的顶级生物群落。林木组成合理,结构稳定,物种丰富,生态平衡,对病菌、害虫、鼠兔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强,病虫害相对较少,危害较轻,损失不大,即使小范围发生较轻微的病虫害。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很快的又能够恢复正常。90年代以来,相继在全国范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江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并且多为纯林,随之而来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越来越严重,种类增多,面积扩大,危害加重,损失加大,尤其未来物种明显增多。

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云杉病害防治技术一直是林区工作者学习研究的重点问题。主要解决苗木以及林木病虫害问题。本文从云杉林认识入手,总结云杉病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抓好各技术环节,即整合各种病害防治技术。将对于提高林区的病害防治发挥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综合治理云杉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云杉大苗的起苗与包装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云 杉
不同云杉品种幼林苗高的遗传变异研究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西秦岭山地云杉育苗技术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