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中心成分血制备报废统计

2021-06-18吴岚张婷谭咏恩何彦霖杨子曜

智慧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全血献血者血浆

吴岚,张婷,谭咏恩,何彦霖,杨子曜

(广州血液中心/广州市血液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95)

0 引言

在目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临床血液供应情况也变得紧张起来,如何应对临床用血量不断增加、而供血量不足的这一现状,是血液中心亟待于解决的难点。血液作为药物不能取代的宝贵医疗资源,因受到血液供应方面的限制,各地区血库用血紧张感的问题普遍存在[1]。基于这一紧张形势,如若成分血的制备再效率不高,无疑又会给血液的有限供应雪上加霜。因此,血液中心应重视对于血液成分制备各环节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的血液报废问题,通过有效监督各环节、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为能够给血液成分血制备报废预防措施提供参照,本文结合实际,分析成分血制备报废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资料来自血液中心2020 年1 至4 月制备的血液成分,分别是全血、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总计132951 份成分血液。

1.2 方法

针对2020 年1 至4 月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发现,回顾分析、总结不同血液制品报废数量。

1.3 指标观察

依据血液制品品种对成分制备过程中的报废血量、报废率进行记录和统计。参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中的指导方法完成制备过程,按照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进行判定:①脂肪血:肉眼即可观察到血浆层有显著浑浊、为不透明装,具体包括三个情况:轻度乳糜、中度乳糜和重度乳糜,超过中度乳糜的血浆判定其为脂肪血;②溶血:肉眼即可观察到血浆上清的颜色呈淡红色状,血袋垂直、静止放置24h 之后,可见血袋当中的上清液依然是呈淡红色或者是红色状,红细胞和血浆界面并不清晰,若肉眼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则应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计算溶血发生率,当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高于1g/L 时,或者是溶血发生率高于0.8%时,判定为溶血;③颜色异常:正常状态下的血浆颜色为淡黄色,肉眼即能够观察到颜色有显著性差别,如草绿色或者是茶水色,即可判定是报废血液;④血袋漏:擦拭血袋的表面或者是通过肉眼观察,检查是否有破损漏液,亦或是离心中是否发生离心破损的问题,近端与远端血袋配血管处是否有热合不严而致渗血情况,需轻轻通过挤压进行检查。

2 结果

2.1 血液成分制备报废数量统计

血液成分制备报废品种分类当中,在1~4 月份尤以新鲜冰冻血浆报废最多、占0.27%,其次是全血,占0.25%,具示表1。

表1 血液成分制备报废数量的统计结果[n(%)]

2.2 血液报废原因的统计记录

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脂血原因最高、占35.71%,其次是热合渗漏、占16.67%,具示见表2。

表2 血液报废原因的统计记录[n(%)]

3 讨论

血液为生命之源,通过输血能够提高机体血红蛋白含量、维持有效的血液容量、补充凝血因子、规避出血性休克等,是临床治疗与抢救的重要手段,有着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我国近年来无偿献血人次在大幅增长,同时增长的也有我国血液使用量,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血液中心在做血液采集、成分制备时,或许会由于受到某些因素影响而导致血液报废,而较高的血液报废率则会直接加剧我国血液供应紧张问题[2]。

本次报告统计分析显示,血液中心因成分制备过程不合格而导致发生血液报废率占0.16%,其中全血报废率0.25%、悬浮红细胞报废率0.05%、新鲜冰冻血浆报废率0.27%。对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记录,发现主要原因是脂血,占35.71%,其次是热合渗漏、占16.67%,另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包括血袋瘘、离心破袋、溶血等。下文主要就对成分血制备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

3.1 脂血

重度脂血是导致成分制备时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产生重度脂肪血和献血者在献血前或者是献血当天的饮食不当有关,亦或是献血者本身就处于一个亚健康的身体状态,存在健康方面的问题等因素有关[3]。因此,有关工作者应在献血之前,指导献血者认真填写健康信息记录表,并完善对献血者的问询了解其近日饮食情况,例如献血前一天或是当天是否摄入了高脂肪、高蛋白和油腻的食物,自身身体是否有异常,是否休息欠佳等,若有以上情况,应劝导献血者择日再献血,对于体重在180 斤以上的肥胖者,也应尽量婉拒。从而在各个方面减少成分制备中由于脂血而导致血液报废的风险几率。

3.2 血袋漏

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离心破损以及热合口渗漏。采取的有效措施如:选择质量好的血袋生产厂家;在离心之前仔细检查血袋热合口,若存在热合不牢的问题、热合口窄等问题,应重新进行热合;热合不严或许和热合机在工作时的电压不稳定有关,在相同位置进行反复的热合、热合过程当中塑料管道两头被外力牵拉等有一定关联,所以一定要保证操作流程符合有关规章制度要求;强化热合岗位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心;离心时要准确的装杯,防止发生死腔;落实成分科工作者的技术培训工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血液浪费[4]。

3.3 溶血

溶血也叫红细胞溶解,指的是红细胞破裂之后逸出血红蛋白,导致溶血的因素有很多,很多理化因素与毒素都会引起溶血,像是采集的血液标本受到机械性强力振动,亦或是把血液突然放置在低温环境下冷冻等,都会引起溶血。而由于血液流行不顺畅的原因导致的溶血则是平常多见原因,血液流行不顺畅的原因多为全血采集时抗凝剂和血液混合均匀不佳,使得血液当中产生了凝血,因血液凝块的存在,血液滤白管道与滤器造成阻塞,这时若血袋受到外力施压影响,便会强迫血液去通过滤器与管道,发生红细胞的破裂,白细胞被滤除,导致发生溶血。因此为了避免成分制备时溶血现象的发生,应:针对由于抗凝剂和血液混合不均匀导致的血液凝块产生而致的凝血,或是由于采血时血液流动速度缓慢造成的凝血,有关工作者进行血液采集工作时应保证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合均匀,始终保持采血称在摇摆的状态下,并检查献血者的血管情况,当血液流速比较理想时再进行采血[5]。

3.4 离心破袋

封闭血袋对导管端口的连接,能确保血液和外界的有效隔绝,目前多采用热合封闭技术予以操作,如果有封闭缺陷或者是封闭不完全的问题,受到大离心力作用影响,会使得血液外溢报废或是开放暴露。对此,应从热合操作、热合设备以及热合质量方面着手改进,使用性能稳定的热熔接设备有利于获得高的热合质量,热合操作时也要保证稳、准,以防导管在半熔融状态下削弱热合强度,对热合质量进行仔细的检查,及时发现缺陷问题并采取热合封闭处理措施[6]。

3.5 其他

如血浆颜色异常,可能是由于献血者摄入了会使血浆发生颜色变化的食物或是药物,对此,除了要在日常工作当中强化献血知识宣传、对献血者的健康问询和完善体检工作之外,另外针对由于血液混合不均、运输过程不当等可能的因素,也要规范操作,强化质量控制。由于工作者工作不认真、态度不积极,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导致的成分血报废也时有存在,应注意强化对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巩固安全工作的意识。

总之,在保证了血液质量的基础上,减小血液报废率是血液中心的工作重点所在。血液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因素是受到诸多方面影响的,应强化供血质量管理、提高采血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完善献血前的问询、做好血液检测初筛工作、提高有关工作者技术操作水平等预防工作,减少血液报废情况。另外,针对成分血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的深入分析,定期探讨完善的应对对策,是进一步控制血液报废率、提高成分血制备质量的根本保障。

猜你喜欢

全血献血者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分析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