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结节CT 靶扫描及重建技术对肺腺癌支气管改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6-18夏碧华

智慧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腺癌支气管结节

夏碧华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8400)

0 引言

肺癌是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第一的疾病,而肺癌类型中发病率最高的为肺腺癌,已经超越肺鳞癌,且近年来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同时也出现年轻化、女性化增长趋势[1]。对于肺腺癌患者来说,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CT 诊断,目前基层医院多数均具备16排CT,可获得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随着临床影像学不断发展,临床越来越重视病灶图像质量,旨在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清晰、更丰富的病灶细节,提升患者的诊断率,让患者能够接受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2]。本文主要以我院收治的50 例肺腺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例,分析肺结节CT 靶扫描及重建技术对患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时间段选择为2018 年6 月至2019 年8月,在此期间我院收治的肺腺癌及癌前病变患者50 例,以此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在研究开始之前患者需要在知情条件下与我院签署相关协议;研究内容也需要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文件。所有患者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5~80 岁,平均(52.17±4.16)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需要接受常规胸部CT 扫描及靶扫描,使用64 排双源CT 设备。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这一体位,让患者将双手举过头顶,头部先进去,扫描范围为肺尖到肺底,屏气扫描后深呼吸再次屏气扫描。常规胸部CT 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为自动毫安,准直宽度16×1.25,层厚与层间距均设置为2.5mm,螺距比例为1.75∶1,扫描矩阵设置为512×512,FOV 为36cm,采用标准算法,窗位与窗宽分别为700HU、1500HU。靶扫描的参数为:管电压与管电流分别为120kV、300mA,准直宽度16×0.625,层厚与层间距均设置为0.5mm,螺距比例为0.938 ∶1,扫描矩阵设置为512×512,FOV 采取20~23cm,扫描时要兼顾病灶周边3cm。扫描后将图像传至工作站,重建矢状位、冠状位等平面,窗位-700HU,窗宽1500HU,在观察实性结节与混合磨玻璃结节中的支气管情况时要适当调整窗位;对病灶形态进行多角度分析后明确气管与病灶形态之间的关系。

1.3 研究指标

对常规CT 扫描与靶扫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图像结果需要交由2 名及以上的副主任或医师进行分析、讨论,对支气管与管道之间的关联进行判断、分型。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经靶扫描支气管变化情况

在56 个病灶中,经CT 靶扫描提示存在支气管改变的病灶有49 个,占比87.5%;经过常规CT平扫仅仅提示存在支气管改变的病灶有38 个,占比67.8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分析患者经靶扫描支气管变化情况[n(%)]

2.2 分析常规扫描与靶扫描对肺腺癌病灶中的诊断结果

将肺孤立性结节支气管改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I 型为边缘支气管被截断;II 型为支气管呈现出锥形截断或尖性;III 型为支气管管腔发生扩大、僵硬等变化;IV 型为支气管与管腔均未能发生异常情况;V 型为支气管壁加厚;VI 型主要是混合型。结果显示靶扫描的检测数明显高于常规扫描,P <0.05,见表2。

表2 分析常规扫描与靶扫描对肺腺癌病灶中的诊断结果[n(%)]

3 讨论

CT 是肺结节早期诊断中重要检查手段,能有效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扫描方法正确与否对病灶的发现、细节结构等均具有重要价值,而对肺腺癌诊断及其他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支气管改变是比较重要的征象之一。“靶扫描”最开始被我国研究学者提出时由于受限于我国设备条件,许多扫描设备的参数均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上升、医学诊断水平上升,CT 扫描的参数有较大的提升[3]。一般来说,对患者开展靶扫描通常是先通过平扫找到目标结节之后再进行靶扫描。

靶扫描的特点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薄层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均为0.625mm,相比于最早提出“靶扫描”学者采用的2~5mm 层厚来说,0.625mm 层厚扫描更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纵向空间分辨率,能准确显示出病灶细节,尤其是末梢支气管的细节。其次是FOV 的减小,为20~23cm,这一情况能改善病灶细节,FOV 越小,则越能显示出肺结节的边缘细节,也越能提升可见度;从研究结果上看:靶扫描的病灶扫查检出率为49 个,占比87.5%,常规平扫的检出率则只有38 个,占比67.86%,差异显著(P <0.05),说明靶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平扫。最后是重建技术的应用,在重建技术的应用中应用到冠状位与矢状位,对并细节的显示具有较大的帮助[4]。

研究表明:肺腺癌分期与肺腺癌支气管壁增厚有较大的关联,以膨胀性生长患者为例,一般来说早期并不会发生支气管壁增厚,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肿瘤会对支气管壁造成侵犯,从而促使支气管壁增厚。伏壁生长患者则在疾病早期就会出现支气管壁增厚情况,原因在于肿瘤会突破肺泡沿着支气管壁生长,从而会出现一侧支气管壁增厚或整个支气管壁增厚情况。而支气管壁增厚这一支气管改变情况通常要早于支气管壁扩张等改变,在纯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大部分均能发现支气管壁增厚,因此有助于肺腺癌的早期诊断[5]。另外,在疾病不断发展下,逐渐进入到浸润期或微浸润期时会出现支气管壁增厚。

综上所述,支气管改变行程与周围型肺癌生长方式有较大的关联,经过肺结节CT 靶扫描及重建技术能提升支气管改变显示,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地影像资料,对肺腺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腺癌支气管结节
miRNA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