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16汪奕

医疗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偏振光神经痛治疗仪

汪奕

乐平市皮肤防治所 (江西乐平 33330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机制复杂,多与病毒、免疫等有关,神经痛位置并不固定,临床治疗以抗病毒、营养神经等为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生活[1]。但药物治疗具有时间长、不良反应多等缺点,且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针对性护理是根据患者护理需求,通过针对性、目的性的提供护理服务,达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的效果。而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是一种物理理疗仪器,其利用激光、红外线偏振光的抛物线效应及强烈的穿透力对血管、神经根等进行照射,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水肿消散,发挥镇痛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乐平市皮肤防治所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68岁,平均(53.69±4.18)岁;病程2~10个月,平均(5.62±1.14)个月;疼痛部位,11例腰骶神经,6例三叉神经,3例颈神经,10例肋间神经。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3~67岁,平均(54.04±4.26)岁;病程3~11个月,平均(6.03±1.27)个月;疼痛部位,10例腰骶神经,5例三叉神经,4例颈神经,11例肋间神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3]相关诊断标准;伴有不同程度后神经痛症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精神障碍;合并其他皮肤病;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抗感染、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案。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遵医嘱指导患者药物镇痛,加强皮肤护理,向患者讲解疱疹护理知识,避免用手抓皮肤;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适当给予其饮食指导,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

观察组实施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1)红外偏振光治疗仪:使用广东珠海黑马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K2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最大输出功率5 600 mW,偏振光治疗头波长600~1 600 nm)对患者进行照射,患者仰卧后选取皮损部位为照射点,将红外偏振光治疗头紧贴皮肤,设置强度为最大功率的80%~90%,时间为2 s,间歇3 s后再次照射,共照射10 min/次,1次/d,持续照射2周。(2)针对性护理:针对性健康教育,评估患者文化程度与理解能力,若患者理解能力较强,则用专业性较强的语言向其解释疼痛发生原因,针对理解能力较差、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配合手机视频、一对一健康手册讲解等方式普及疼痛知识;针对性心理疏导,使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每个量表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若患者分值较低,则由护理人员每周与其沟通40 min,安抚焦虑、烦躁的负面情绪,针对分值较高的患者,则延长沟通时间,增加沟通频率,并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措施;针对性疼痛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评分为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轻度患者用转移注意力法,中度患者选择呼吸镇痛、松弛镇痛等方式,重度疼痛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遵医嘱指导其服用镇痛药物;针对性皮肤护理,针对未破水疱,用炉甘石洗剂(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52,规格 100 ml)涂抹局部,若水疱较大,首先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然后配合硼酸洗液(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539,规格 3%)湿敷,使用阿昔洛韦乳膏(湖南五洲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73,规格 10 g)局部涂抹结痂、红斑、坏死等部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1)疼痛程度:使用VAS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由患者主观判断,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最严重的疼痛,分值越低表明疼痛越轻。(2)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价两组睡眠质量,包括入睡时间、日间情绪等8个条目,>6分表示失眠,分值越低表明睡眠质量越佳;使用皮肤病生命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估两组生命质量,包括生理、心理、穿衣等10个条目,总分30分,分值越低表明生命质量越佳[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

2.2 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

干预2周后,观察组睡眠质量(AIS)及生命质量(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皮疹消失后局部疼痛仍持续存在,患者常伴有针刺样、刀割样疼痛症状,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月,患者受疼痛影响难以入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4]。目前,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重点在于缓解神经疼痛。既往药物治疗见效慢,患者经长时间治疗后病情才可转归,加之传统护理辅助干预内容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导致护理效果欠佳[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程度(VAS)、睡眠质量(AIS)、生命质量(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利于缓解疼痛症状,减轻疾病对睡眠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改善生命质量。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将偏振光、红外光结合,然后照射至疼痛部位,且红外光可穿透人体组织5~7 cm,深达神经根与病变部位后直接作用至感觉神经末梢处,抑制神经末梢兴奋性,提高机体疼痛阈值,并刺激体内释放吗啡样镇痛物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同时,红外偏振光治疗仪使用周期短,见效快,患者接受2周照射后其疼痛症状即可得到有效缓解,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睡眠与身心状态,从而提升生命质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反复发作特点,仪器使用过程中仍有部分患者受疼痛影响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增加了照射难度。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应用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患者身心需求,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促进照射的进行,从而加快患者康复。因此,在针对性护理通过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理解能力等制定针对性护理内容,促使不同心理状态、理解能力患者均可受到相应程度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疾病认知、改善心理状态,使患者配合诊疗的实施,最大程度增强照射效果;此外,在疼痛、疱疹管理方面,针对性护理通过了解患者实际疼痛与疱疹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方式,有效规范疼痛管理与皮肤护理,充分发挥护理效果,达到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外偏振光治疗仪与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偏振光神经痛治疗仪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部分偏振光分解的研究①
线偏振光振动合成矢量端点轨迹方程的推导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